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所以早我们国家的历史上长期与海外进行着频繁的经济和贸易往来,而且我们还长期处于世界航海史上的领先地位。在这个过程中间,有很多港口城市,像广州、泉州、上海,都是世界级的大港,但与此同时我们国家又有一个“重陆轻海”的传统的观念。21世纪是一个海洋世纪,但是我们国家在相当多的一批人中间,还存在着一种海洋意识淡薄的观念。如果从时间先后上来算的话广西的北海应该比我们的广州,泉州甚至上海港相比是不落后的,甚至时间上还要超前的,而且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就是汉朝时期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也就是说大量的丝绸之路的船队是从这里开始扬帆远航的。

我们先从先秦时期的一个 成语典故说起。先秦时期,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在《韩非子》这本书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成语典故的故事。在南方的楚国有一个商人,这个商人诗作珠宝生意的,他拿着南方的珠宝跑到中原地区的郑国去卖。为了让这个珠宝好卖,他就给这个珍珠的外面做了一个很漂亮的盒子。在盒子的外面又用很多玉石进行包装,果然经过精心包装的这样一个盒子里面的一颗珍珠就吸引人们的眼球。在郑国有一个人就看中了这个商人的盒子,然后把这个盒子买走了,临走的时候却把这个珍珠还给了楚国的这位珠宝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买椟还珠。

韩非子在这个典故里面说郑国人不懂得珍珠的珍贵,把盒子拿走,却把价值连城的珍珠还给了商人。本来是讽刺这个郑国人舍本逐末的一种行为,但是今天我们透过这样一个成语典故,其实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比如说珍珠这种东西为什么叫“珍珠”?就是因为非常珍贵,是宝贝。我们大家看很多电视剧,很多帝王包括后妃龙分冠上都有这样一个珍珠。为什么郑国的那个人却不知道珍珠的珍贵呢?其实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当时古人的海洋意识,也牵扯到珍珠的来源问题。在古代的时候绝大部分珍珠都是天然的,要么是淡水珍珠,要么是海水珍珠,相比较而言,海水珍珠更加珍贵,它的体积大,而且比较浑圆,色泽又比较柔和,有很多种颜色。

在我们国家哪些地方产海水珍珠呢?主要就是临着南海的我国的广西和广东这两个地区。广西的北海处在北部湾,这个地方出于亚热带地区,光照充足,海面的浮游生物比较多,海水中的盐分也比较适中。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广西北海的珍珠在古代已经很有名了,因为它位于我国的南部,所以把北海所产的珍珠叫做“南珠”。我们再说回韩非子典故中的郑国人和楚国商人。楚国是南方的一个大国,楚国势力范围最大的时候就达到了两广地区,所以我们猜想买椟还珠里面楚国的珍珠商卖的很有可能就是产自北海的南珠,所以他对珍珠的珍贵是十分清楚的。但是回过头来说郑国的那个人,郑国属于我们中国的腹地,离东边的海洋和南边的海洋都有距离,所以很多人这辈子可能都没有见过大海,可能也没有见过珍珠,就不知道珍珠的价值,包括当时社会的一些精英分子也有可能不认识珍珠的价值,所以难怪那个郑国人在买珍珠的时候不知道珍珠的价值买走了外面那个镶嵌着玉的那个盒子,才闹出来这样的一个笑话。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的中原地区的人都不知道珍珠的价值,其实买椟还珠只是一个个案,讲到这里,让我们一起走进丝路古城北海。西汉时期一个来自中原的女人被流放到了北海,此时的北海已经具有了一定采珠的规模,这个女子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大刀阔斧地开始了南珠生意,而海上丝绸之路也在此时悄然兴起。南珠贸易让当时的北海名声大噪,不过声名远扬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北海带来了不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靠南珠致富的女子又有着怎样的来历,为何会被流放到遥远的北海呢?

到了西汉汉成帝的时候,有一个京兆尹叫做王章。王章之所以能够做到京兆尹,与他的妻子有密切的关联。王章的妻子叫什么名字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史书上记载了这样一个事情。说王章是山东泰安人,后来到长安去求学。求学读书的时候很长时间没有成功。有一年的冬天,他和他的妻子租住在一间破房子里,没有吃的没有喝的,而且自己得了病。得了病之后是大冬天啊,身上只盖了一件牛衣,就是冬天的时候用草或者麻编的盖在牛身上给牛御寒的衣服。王章的家里没有什么东西,生了病就只能盖牛衣。他这个时候似乎对自己的前途完全失望了,盖着牛衣对自己的妻子在哪儿哭泣,甚至要和他的妻子诀别。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却不这样认为,她大声地对她的丈夫说,作为一个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够这样没志气呢?所以你要振作起来,我们贫困毕竟只是暂时的,一定会有出头之日的。这段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王章妻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女人,王章也受到了鼓励,从此以后开始振作,逐渐自己的病也好了起来。后来在妻子的鼓励与支持下,王章就成功做到了京兆尹,而且在历史上留下了“牛衣对泣”这样的典故。

王章非常珍惜自己做官的机会,做了官之后也孜孜奉国,但是后来得罪了一个权贵,这个人叫王凤。这个王凤身份很不一般,他是汉成帝的舅舅,当时的身份是大司马,大将军,大权独揽。但是大权独揽之后把朝政弄的一片混乱,所以王章就看不下去了,就给汉成帝上奏章来弹劾王凤。后来王凤知道了这个事情,王凤就报复王章,给他捏造了一个罪名投入了监狱,而且王章后来不幸在狱中去世。去世之后,王章的家产被没收,王章的妻子和儿女被发配到了外地,就是广西的北海,当时历史上记载的是合浦。到了北海之后,王章的妻子发现这个地方虽然比较贫穷,比较落后,特别是农业发展远远不如中原地区。但是这里的气候比较温暖,这里的老百姓一般是以捕鱼和采珠为生。王章的妻子就开始在北海这个地方买珠子,然后把珍珠通过中间商贩运到中原这个地区,成为了一个珍珠商人。王章的妻子就靠买卖珍珠致富达到了数百万,成了一位有名的女富豪。之后从京城长安也传来了消息,皇帝给王章平反昭雪,而且把王章的妻子和儿女重新召回京城,把她的家产重新还给了她。这个事情就使广西北海的珍珠在长安的名气就更大了。

直到今天,广西的北海还被称为“珍珠的故乡”或者“南珠之乡”,知名度高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也是坏事,所以后来在广西的北海还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叫做“合浦珠还”或者“珠还合浦”。我们说珍珠是由珍珠贝或者蚌产生出来的有机宝石,好多珍珠贝里面只有一颗珍珠,甚至有些贝壳里面没有珍珠。而大的龙珠甚至要生长十年以上,所以珍珠贝所产珍珠的量是固定的,而且所产珍珠的珍珠贝的区域也是固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珍珠就非常难得,而南珠尤其难得。所以到了东汉,南珠一直是朝廷的贡品,广西北海的地方官为了讨好皇帝,就大量地采珠,甚至不顾珠民的死活让他们无限制地开采珍珠,垄断了珍珠的开采。到了东汉的时候,在广西的北海就出现了非常奇怪的现象,说一夜之间广西北海海域的所有的珍珠母贝都不见了,老百姓传说是因为这些珍珠母贝生了那些贪官污吏的气,跑到别的海域里去了,所以是夜海无光,很多珠民也因此失去了生计。甚至很多人活活地被饿死。

这个消息传到当时东汉的都城洛阳,朝野震动,甚至影响到了当时广西北海这个地方的安定,所以朝廷就非常重视,就想选派一个有作为的清廉的官员去治理北海这个地方。选来选去就选择了一个叫做孟尝的人。孟尝到了北海之后,就详细地了解了当地的情况,然后就下令严禁对于珍珠私捕乱采,而且采取了很多政策鼓励周围的老百姓甚至外地的商人继续到这个地方来经营珍珠。这样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一个奇怪的现象又出现了,说北海附近海域里面的珍珠母贝纷纷从别的地方又回到了北海,夜海重新发出了光芒,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合浦珠还”的典故。当然用现在的这种理论来解释,所谓的合浦珠还并不是这些珍珠母贝跑到别的地方去了,而是因为私捕乱采造成了广西北海附近珍珠资源的枯竭,所以就没有珍珠可采了。孟尝来了之后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所以使珍珠母贝逐渐地还原了原来的状态,珠民重新豁达了生机。

在上个世纪广西北海的考古人员在进行考古发掘的时候发现了上千座汉代的大墓,初步判断很多墓葬都是属于贵族的大幕。汉代在那个时候流行一种厚葬的风气,所以汉墓里面出土的东西很多。我们从北海的汉墓里面发现,那里面有大量的玉器,有大量的青铜器。但是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在中原地区的很多汉墓里没有的一些奇珍异宝,比如说像水晶,琉璃,琥珀,玛瑙等等。这些东西就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些奇珍异宝是从哪里来的呢?在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有这样一段文献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这段记载,在《汉书·地理志》中大概有三百多字,这只是其中很短的几段。“日南”在今天越南的中部,那个地方是汉朝最南的边界,“徐闻”就是今天的湛江,雷州半岛的南部,“合浦”就是今天广西北海的合浦县,“都元国”就是今天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夫甘都卢国”咱今天缅甸,“黄支国”就是今天印度南部的一个古国,“已程不国”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这段记载非常重要,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有史以来记载的最早的一段文字,也证明了日南,徐闻,合浦是当时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他们出使的时候主要带两样东西,一样是黄金,另外一样是丝绸。回来的时候又从这些地区带来大量的奇珍异宝。通过这一段话和前面我们所说的北海大量的汉墓里面的考古发现,我们就可以判断在汉代,由于广西的北海出产南珠,所以逐渐形成了南珠的贸易市场。很多别的地方的商人,特别是中原地区的商人然后来到这地方做南珠贸易,带来了大量的丝绸,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国外的一些海上也到这个地方从事丝绸贸易,那么汗政府就顺势而为,从此以后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汉墓里面的那些奇珍异宝就是通过这样的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从印度,从斯里兰卡,从缅甸进入到北海的。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其实可能困扰着我们大家,就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往往是属于贸易的集散地,物资的集散地,大量的物资特别是丝绸从中原地区如果说运输到广西北海的话有很远的路程。广西的北海地处我国的西南部,这些物资是如何来到北海的呢?按照这样的问题我们进行追溯的时候就发现,在广西的北海曾经有一条重要的陆上的河流通道。这个河流通道可以通到中原地区,这就是南流江。南流江是北海最大的一条河流,之所以称为南流江,它是从北流向南边的,流入到北部湾。今天的南流江水量不是很大, 在古代的时候水量很大,当时的合浦港就位于出海口这个地方。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远征南越,为了很好地对南越进行治理,所以就开凿了一条灵渠。通过灵渠连接了长江流域,通过长江流域又可以到中原地区。在秦汉的时候,通过这条南流江是可以直接从水上连接中原地区的,而在古代水上的交通往往是最便利的,很多贸易物资都是通过水上交通来完成的。所以我们推测当年王章妻子从中原地区到广西的北海也可能就是走的这条水路。

可以确定的是,在东汉初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将军,他叫马援。马援南征的时候就走的是这条水路。马援这个人很有名,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汉朝的将军像卫青,霍去病,李广,而这位马援将军不次于他们。在东汉初期的时候,在今天的北部湾地区的交趾郡发动了叛乱。汉朝廷就派马援带领军队南征交趾平定叛乱。据史书记载,他当时带领了两千艘战船,两万多名士兵。绝大部分的士兵和军用物资就是通过水路走灵渠走南流江进入广西北海的。船只可能是当地打造的,但是有一部分船只也有可能是从中原地区过来的。来到广西的北海之后,马援将军在这个地方训练军队,停留了一段时间之后,然后沿着北部湾的海岸南征交趾郡,而且平定了交趾郡的叛乱。平定叛乱之后,这位马援将军又回到了广西的北海,在这个地方停留了一段时间。关于这位将军,在今天的广西北海还留下了一些传说。传说他走的时候留下了一部分士兵,一方面为了这方面的统治,加强对这个地方的行政的治理。还有一个什么目的呢?当时的北海这个地方的农业不够发达,所以来自于中原地区的这些士兵留在这里帮助广西的北海发展农业经济。他们很多人都世世代代都留在了当地,所以后来被称为“马留人”,就是马援留下来的人的后裔,而且他们说的话也很有意思,叫“马留话”。

所以我们通过王章妻,通过孟尝可以说明,广西北海这个地方,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文化非常丰厚的这样一个地方,而且这个地方的文化带有非常大的这种综合性,既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同时又由于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以直到今天为止,大家到北海的时候感觉到北海这座城市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开放性。到了今天广西的北海这个地方在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过程中间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就整个大西南这个地区来讲也往往把广西的北海作为一个重要的出海口,特别是现在的航空,铁路和公路的交通也就便利起来,所以这就为广西的北海在新时代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