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太原这座城市位于黄土高原的腹地,农耕条件不如中原地区,所以说是地薄人多,但是太原黄土高原这块区域的资源非常丰富,有大量的盐矿,还有大量的煤矿,铁矿,还有大量的木材,而且是属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接地带,所以太原这个区域自古以来就有非常浓厚的经商传统。在951年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刘崇,他建立了北汉政权,都城就放在了太原。

太原位于黄土高原的腹地,万里黄河的中游。表里山河,自然风光非常好,人文底蕴也非常深厚。“太原”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使我们大家往往会想到“太”是个大字,“原”本身就是位于山中的一块平地。“太原”的意思就是在众山包围之中广阔的一块平地,这样的一种地形就使太原易守难攻。史书《读史方舆纪要·山西二》中对于太原这样的地形也有非常形象的一个描述: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

说这个地方有山有河,动不得太行山,吕梁山,还有汾河。它的位置就好像人的肩和背,居于高处。太原所在的这块区域也位于黄河以东,所以是古代的河东这块区域的根本。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老子曾经说到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与福是一对矛盾,而祸与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太原城所在的这种险要的地形,地貌特点,就恰好印证了老子的这句话。在历史上太原这座城市的发展也的确像老子说的那样,祸福都有。

我们从太原的一个历史名人杨业谈起。杨业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杨令公,杨无敌说的就是他。杨家将的第一代主将。杨业就是太原人。在951年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刘崇,他建立了北汉政权,都城就放在了太原。因为杨业善于骑马射箭,无比骁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所以就备受刘崇的喜爱。刘崇就把杨业提拔为建雄军节度使,在今天山西的代县,实际上是让杨业负责守卫北汉包括太原在内的整个国家的安危。960年北宋建立,都城就在河南的开封,北宋的开国君主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北宋以后才去了先南后北的一种战略,把南方的大部分封建割据政权都统一了,就剩下了北边的一个北汉。

在968年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就带领十万大军北上,准备一举消灭北汉。当时的北汉地盘小,人口少,军队也不多,所以宋太祖认为自己御驾亲征本可以很容易地就把北汉拿下。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不仅968年,而且在969年,连续两次出兵,重兵压境,结果都被阻挡在北汉的都城太原城下,两次宋朝的军队都无功而返。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就是因为太原城池坚固,而且这座坚固的城池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出名了。在公元前的455年的时候,当时晋国有四大家族,除了韩,赵,魏之外,还有一个智氏。当时智氏家族的势力还在韩,赵,魏之上,所以智氏就联合韩和魏准备首先消灭赵氏家族。当时赵氏的彩邑就在太原,晋国的都城在山西的曲沃。智氏率领韩魏三家的联军,来攻打赵氏的采邑太原。当时的赵氏是传到了赵襄子这一代,但是在赵襄子的父亲赵简子的时候就发现太原这个地形,地貌非常特殊,所以就在这个地方修筑了一座坚固的城池,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当智氏联合韩氏和魏氏攻打赵襄子的时候,这座太原城就发挥了作用。结果智氏联合韩氏和魏氏攻打了两件左右的时间,也没有把太原城拿下。后来赵氏又联合了韩氏和魏氏,使韩氏和魏氏临阵反水,三家联合消灭了智氏,然后“三家分晋”的局面就此形成。赵国建立起来以后就把都城放在了太原,一直长达二十九年的时间。再后来,历朝历代又对太原城加以修固,使太原城更加固若金汤。

第二条原因有辽国的牵制。北汉毕竟是一个小国,它要想图存就必须求得外援,所以北汉就与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契丹族建立的一个政权辽建立了同盟关系。每次当北汉受到攻击的时候,辽国就出兵救援。这是第二条原因。第三条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有杨业的坐镇指挥。杨业作战非常勇敢,指挥有方,所以使赵匡胤两次攻打太原城都无果而终。直到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北汉也没有拿下来。

到了公元976年,宋太祖的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继位。赵光义又重新在979年率领大军完成他哥哥没有完成的统一全国的大业,又打到了太原城下。这一次宋太宗改变了攻打太原的战略策略,是围点打援。先把太原城包围起来,然后等着辽国的援兵。中途埋伏下宋朝的军队,等辽军一来首先就把辽国的援军给打败。打败以后,这个时候的北汉已经到了少主刘继元统治的时期,刘继元一直抵抗了五个月左右,后来城内弹尽粮绝,外面又没有辽国的救兵,所以不得已的情况下献城投降。即使刘继元投降了,而杨业老将还仍然在抵抗,还在利用太原城东南部的地形优势进行殊死抵抗。宋太宗就让刘继元派了一个心腹写了一封信劝降杨业。杨业为了使战事不至于有更大的死伤,所以不得已答应了刘继元和宋太宗的这个条件出城投降了。

宋太宗当然对杨业也是倍加欣赏,而且赐以高官,同时又在北宋的都城开封拨了重金打造了一座豪华的官邸就是天波杨府。从此以后杨家就从太原举家迁到了北宋的都城开封,杨家将的故事从此拉开了大幕。当宋太宗占领太原城以后,他在太原城巡视了一番,看到固若金汤的太原城,想起了自己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联系被阻挡在太原的坚城之下,所以就想到以后太原这个地方早晚会成为别有用心的一些割据将领他们的根据地。将会是未来统一王朝的心腹大患,所以他接连下了两道诏令。第一道诏令,把太原府降低档次,降为平晋县,降低太原府的政治地位。第二道诏令,在太原的附近,另外建了一座新城,把太原城的老百姓从旧城里面迁出来,然后一把火烧掉了太原旧城,使太原旧城毁于一旦,成为一片废墟。这个事件说明什么呢?我们说太原城的坚固对太原这座城市来讲是一种福分,但是太原城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又容易成为封建统一王朝的心腹大患,成为一些别具用心的一些军事将领进行割据的这样一个资本,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又成了太原城的祸害之源。这也是宋太宗赵光义把太原城毁掉的原因所在。

我们大家知道关羽是三国时期一个著名的军事将领。他追随刘备马尔切和刘备结为异性兄弟,后来在作战中当了曹操的俘虏。曹操也想得到关公,对关羽可以说是倍加宠爱,上马金,下马银,照顾的无微不至。后来关羽得到他的哥哥刘备的消息之后却义无反顾,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硬是找到了自己的哥哥刘备。所以关于就被我们后人看作一个忠义的典型,言必忠信的一个代表。重诚信,守诺言,又非常讲道义,从此以后就受到后人的敬仰。太原的晋商他们在经营的过程中间也发现义与利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怎么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呢?他们就想到关羽,关羽的这种信义可以作为影响和制约晋商诚信经营的一个典范,一个楷模,所以在明清时期太原的晋商就在自己的家里,在店铺里,在遍布在全国的山西会馆里敬奉关羽。在会馆里面为关于塑造金身,逢年过节的时候这些商人就集中在会馆里面祭拜关羽,所以使关羽就成为山西晋商的财神爷,保护神。

关羽崇拜在晋商里面是想通过关于达到一种以义制利的一个目的,这个目的是否达到了呢?在前些年热播的一个电视连续剧叫《乔家大院》里边讲述了乔氏家族经商的发达史。这个乔氏家族就属于明清时期的太原府,太原府的祁县乔家堡的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里面一个最重要的人物是乔致庸,这个人一生遵循的一个经商的原则一直是这样的一句话,他说我们经商的过程中间,要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也就是说第一要讲究诚信,第二要讲究道义,第三才是追求的利益。把诚信和道义放在了利益的前面,后来他也把这句话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传了下去,成为乔氏家族兴旺发达的一个最基本的信条。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这也是太原晋商里面的一个老字号叫“大盛魁”。这个大盛魁老字号是经营对蒙贸易的,以蒙古地区的呼和浩特为中心,在草原地区发展他们自己的业务。他们势力最大的时候,经营的范围包括今天的内蒙,新疆,蒙古国,还有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这一带。大盛魁商号的创始人有三个,一个人叫王相卿,第二个人叫史大学,第三个人叫张杰,这三个人都是太原府的农民。在清朝的康熙年间,这三个人来到蒙古草原做肩挑小贩,但是因为他们服务周到,待人热情,所以积累了第一批资金。后来利用康熙在草原地区平定北部的噶尔丹叛乱的时机,他们来为军队送军粮,所以发了财。发了财以后就开了大盛魁这个商号,但是大盛魁商号经营初期,有一年王相卿他们三个人就赔了钱。

过年的时候,大年初一这一天他们三个人只能熬一锅米粥来充饥。当他们熬好米粥猪呢比吃这锅米粥的时候,结果他们住的毡房里面风尘仆仆地来了一位老人,穿着蒙古袍,肩上背着一个抱包袱,要在他们的毡房里面借宿。王相卿他们很热情地招待了这个老人,而这个老人还说他没吃饭,所以王相卿他们又把这仅有的一锅粥让给老人吃。老人饥肠辘辘所以也没有客气就把一锅粥给吃完了。剩下的王相卿,史大学和张杰他们三个人只能忍饥挨饿熬过大年初一。第二天早晨这位老人不辞而别, 很早就走了。但是王相卿他们三个人发现老人落下了他身上背的那个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锭锭白花花的银子。后来王相卿他们三个人四处打听老人的下落,但是结果杳无踪迹。

这三个人正需要资本,所以三个人一商量,结果就把老人留下来恶毒这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大盛魁来继续运营。从此以后大盛魁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但是王相卿他们三个人一直也没有忘记雪里送炭的那位老人,所以大盛魁这个商号经营有两百多年的时间,从康熙年间一直到道光年间,而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面,在大盛魁商号始终保留着三个不变的规矩。第一个规矩把老人当初留下来的那些银子作为财神股加入到大盛魁的股份当中,而且每年都按照股份来分红,这个财神股所得的红利直到大盛魁倒闭的时候还仍然留在大盛魁的账号上。第二个规矩每年大年初一大盛魁上下从它的掌柜一直到一般的员工都要喝一碗米粥,来怀念 当初他们艰难创业时候的那位老人留下来银子的那个岁月。第三个规矩,更加虔诚地崇拜关公,大盛魁上下两百多年崇拜关公的风气异常旺盛。所以我们说商业经营是有规矩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起要义在利先,先义后利,如果唯利是图则不能长远。这是太原晋商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近代外交家曾经做过驻英国,法国公使的一个人叫郭嵩焘,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之人智术不能望江浙,其推算不能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也,唯心朴而实也!

明清时期,山陕商人那么有名是因为他们心朴而实,既质朴又诚实,这是郭嵩焘他的看法。我觉得说到山陕商人,特别是结合太原的晋商,说他们“心朴而实”,我同意郭嵩焘的看法。但是在我看来,在智术和推算两个方面,太原的晋商也丝毫不亚于江浙,湖广和江西的商人。我们还拿大盛魁这个例子来说。在两百多年经商的过程中,大盛魁商号始终保留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用人选才的做法就是用同乡。它有一套固定的用人和选才的步骤。

第一步,每年在自己的老家太原府选十五六岁的青年,这一部分人要他们举止端庄,有一定文化知识,同时聪明机灵,而且他们的家族没有什么污点。第二步让他们培训,让他们从老家步行千里的路程到达大盛魁商号的总号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然后在骑着骆驼到他们大盛魁的另外一个分号叫科布多,这个城市在今天的蒙古国。到这个地方接受为期六个月的培训,培训基本的经商技能,还有就是语言,蒙古语,俄罗斯语,因为要在这个区域进行经商。第三步让他们进入分号实习,六个月的培训一结束,再进行三年的实习,到各个分号跟着老员工进行三年的实习。实习的时候要给老员工端“三壶”,水壶,茶壶,还有尿壶。同时还要学习经商的各种各样的规矩,三年实习期满以后,然后才能进入第四步,进入到备选人才的行列,然后进入到大盛魁的人才库里面。再经过七年左右的具体业务的实践,然后才能得到升迁的机会,进入到他们的中层,甚至管理的上层。

这种做法举用同乡,在现在看来我们觉得土气,很保守,很朴实,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阻塞了外来的优秀人才进入商号的这样一条路径。但是它的这种做法自有它的道理,首先一条,他用老乡知根知底,而且容易选拔到优秀的人才,能够保证它的商号事业的连续性。稳定的运作。第二条优势,因为用的是同乡,所以沟通起来没有障碍,生意上容易上手。第三条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保证它的商业运作的过程中间资金的安全,减少商业风险。表面上看起来这种做法很朴实,但是最体现出来太原晋商的这种谨慎和智慧是外朴而内慧。我们说商人是衣蛾区域社会群体的一个典型的代表,是区域社会群体的精英。他们的这种性格特点其实是太原城市性格的特点的一种集中体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太原这座城市位于黄土高原的腹地,农耕条件不如中原地区,所以说是地薄人多,但是太原黄土高原这块区域的资源非常丰富,有大量的盐矿,还有大量的煤矿,铁矿,还有大量的木材,而且是属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接地带,所以太原这个区域自古以来就有非常浓厚的经商传统。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面讲到这样一个事情。唐太宗李世民是位马上将军,非常喜欢名马。有一天他得到一匹高大雄健的狮子骢,所以就兴致勃勃地领着一帮宫女来欣赏。他的身边就有才人武则天,负责驯马的宫人告诉唐太宗说狮子骢的脾气性情非常爆烈,非常不容易驯服。说到这里武则天就从唐太宗的身边站了出来,对唐太宗说我有办法巡抚这匹狮子骢。唐太宗一听,吃了一惊,然后接着武则天就告诉唐太宗不过要驯服这匹狮子骢我需要三样东西。第一样一条铁鞭,第二样一根铁棍,第三样一把匕首。我先用铁鞭来打这匹狮子骢,如果它还不驯服,我再用铁棍来打这匹狮子骢的头部,如果它还不驯服,我就拿出匕首,来割断它的喉咙。

唐太宗听到这一段话出自一位表面柔弱的武则天之口,心里面的滋味我们大家是可以想象的。不过我们在这里不去评论武则天驯服狮子骢的方法是否得当,我们也不去评论当时唐太宗听连武则天说这段话之后心里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仅仅从武则天说出这段话,我们就可以发现从表面柔弱的武则天的外形里面似乎能够发现一个豪爽的,刚烈的性情这种柔中带刚的一个武则天的这种性格。那么武则天的这种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武则天的祖籍就在太原。太原这个地方我们谈到了它的地形,地貌。其实它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特殊,它位于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连接的地带,所以这个区域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北方的游牧民族进入,是一个游牧民族与汉民族杂居的地方。在西周建立之初的时候,周成王曾经把他的弟弟叔虞分封到太原这个地方,给他确定了八个字的治国方针: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这个区域汉与游牧民族杂居,所以首先要用夏也就是中原地区的礼仪道德文明来培养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但是同时也要照顾到戎,也就是西北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习惯。要用两种策略,两手都要硬才能治理好这个区域。所以自从西周以后,后来又有西戎,北狄,匈奴,鲜卑,羌,突厥等等好多民族曾经移居到太原城内。仅仅在东汉,北方的匈奴族一次就有十多万人迁移到太原城附近。我们知道游牧民族善于骑射,性情豪放,尚武,而这种性格也对太原的城市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武则天的祖籍就在太原的文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早年是一个商人,做木材生意的。在青少年时期,武士彟也受到这个区域文化的影响,所以为人慷慨大方。唐太宗的父亲唐高祖李渊在隋朝末年的时候做了太原留守,武士彟就投奔到李渊的旗下,当了一名下级军官。这种风气是他们家传的风气,也是受到了太原的城市性格影响。我们说一个人性格的影响有两方面的因素最重要,一个方面是遗传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后天生活的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武则天的血液里,天生的就有她父亲遗留给她的这种豪放刚烈的个性特点。后来他们的家族虽然都迁移到了长安城,但是是聚族而居。他们武失家族仍然带有北方太原地区的这种城市个性特点,这对于武则天也产生了影响。由此我们就不会奇怪为什么在当初驯服狮子骢的时候武则天会出说这样一段话。

乡土的基因很神秘,它往往长期潜伏在一个人的血液里,情不自禁就会流露出来。这种文化的情况我们现在处处都可以发现,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深刻的体会,这就是太原这座城市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