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头系个松根上,欲待逢仙不拟归”,在苏州的虎丘山附近,皮日休情不自禁地吟出了这两句诗,他被自然山水深深打动着,几乎要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了。而此时站立在他身旁的是刚刚遭受了重大打击的陆龟蒙,“每逢孤屿一倚楫,便欲狂歌同采薇”。山间的风,溪涧的水,将陆龟蒙那股愤郁不平的心情慢慢安抚了下去,取而代之是一种对出离尘世,隐遁山间的渴望。那么在虎丘之前,陆龟蒙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生活重击?一辈子都没有考上进士的他为何能与傲慢不羁的大才子皮日休结为挚友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们二人往来唱和的诗歌竟然达到了六百多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天都要以诗相约?诗歌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又担当了怎样重要的角色呢?皮日休与陆龟蒙

文学史上有许多闻名遐迩的并称,比如说“李杜”、“王孟”、“元白”、“苏辛”,大家一看这个并称就知道说的是谁,我们今天要说的并称叫“皮陆”。如果你没有关注过唐代文学,可能是陌生的。有很多的并称是后来人提出来的,而我们今天要说的“皮陆”他们的并称在他们生活的当世就已经被提出来了,这也是文学史上不多的一种现象。这种并称其实是他们诗才相等的一种赞美,皮日休是现在的湖北天门人,陆龟蒙是吴郡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人。

天门与苏州这两个地方相距遥远,皮日休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就考中了进士,陆龟蒙一辈子基本上是个隐士,两个人的地位差距也相当大,那么这两个人要发生某种联系,那一定是需要机会的。尤其是有人这么说:晚唐诗人之相得者,以陆鲁望龟蒙,皮袭美日休为最

这个“最”字大家别轻易地放过,这说明什么?说明皮日休与陆龟蒙的关系在当时的诗人关系里面他们是最好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最“铁”的。那么到底是什么机会让这两个看上去不大可能发生联系但最终却相识相交成为最知心的朋友呢?

唐咸通十年,也就是869年的六月份,崔璞就上任为苏州刺史,大概七百月之间皮日休就来到了崔璞的幕府担任军事院的判官的职务。大概是皮日休来到崔璞幕府的一个月之后。这一天的上午,秋高气爽,皮日休没有什么事情,就煮了一壶茶,然后打开一本书,应该说相当地悠闲自在。茶还没有喝上几口,就见一个人背着一个包来到了面前,满头的汗。皮日休看来人气质雅致,应该是个读书人,他不敢怠慢,就赶紧起来问,阁下找谁?他说我是陆龟蒙,您是袭美先生吧,袭美就是皮日休的字。皮日休一听来人是陆龟蒙,连忙说久仰久仰,赶紧请进。

皮日休也为陆龟蒙斟上了一杯茶,皮日休接着说,来苏州之前我就想,我去了苏州一定要见见你这个大诗人,我正琢磨着怎么请人来引见,没想到您亲自来了。陆龟蒙笑了笑说,听说您来了,我也一直想来拜见您,陆龟蒙一边说一边放下了背后的布袋,打开以后取出了一叠厚厚的诗稿,然后就送给了皮日休。皮日休接过了诗稿,当然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翻了起来,没看几首就连连说好诗,真是好诗。所以这就是皮日休与陆龟蒙的第一次见面,他们除了聊诗歌,啥也没有聊。

当天晚上,皮日休一口气把陆龟蒙所有诗稿都读完了,他觉得陆龟蒙这个人的诗稿里面所展现的思想和情感连这个诗歌用语造字的艺术那简直是另外一个自己,也就是跟自己一模一样。他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一种美妙的感觉。第二天,皮日休就回访了陆龟蒙。除了礼节性的回访之外,他这次是带了一首新写的是个过去的,毕竟陆龟蒙虽然已经认识了,但也是在说不上熟悉,皮日休就想我先写首诗歌,看他和不和,如果他和的话那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以后我就不断地写,那他应该就会不断地和。

一切正如皮日休所料,陆龟蒙居然完全配合着皮日休的写诗计划,开始了一首又一首的唱和,这方面的情况别人说了不算,我们看皮日休自己怎么说:十年,大司谏清河公出牧于吴,日休为郡从事,居一月,有进士陆龟蒙字鲁望者,以其业见造,凡数编……余遂以词诱之,果复之不移刻,由是风雨晦冥,蓬蒿翳荟,未尝不以其应而为事,苟其词之来,食则辍之而自饫,寝则闻之而必惊

前面一段见面的事情我已经说了,这里就不重复了,后来几句,皮日休就直接道出了他们唱和的源头,就是因为自己尝试着来诱惑陆龟蒙来唱和,结果这个陆龟蒙也真是太配合了。“复之不移刻”他的意思就是说每次总是不一会儿陆龟蒙的和诗就写好了。大家知道要和诗,一方面要有诗歌的才气,另外一方面,也要有和的兴趣。你看两个人无论是怎样的天气,无论是在哪里,也无论是在吃饭还是睡觉,只要看到对方的诗歌,马上就来了精神。

此后他们来往的密切程度,我说了也不算,你看陆龟蒙是怎么说的:轮蹄相压至,问遗无虚月

“轮蹄”就是指车马了,你刚刚来我这里,我很快又去到你那里。用皮日休的话来说,就是:半年得酬唱,一日屡往复

一天之间两个人的诗歌唱和就来来回回好几次,我突然想到一个成语叫“如胶似漆”,我感觉用在他们身上是合适的,而且这种如胶似漆的时光不是一两个月,而是近两年的时间。那么,这近两年的时间他们把苏州以及附近的大大小小的景点几乎都逛了个遍,也几乎写了个遍,有时候更是一组一组地写,比如说写太湖,写四明山,陆龟蒙与皮日休都是一写就是很多篇。其实皮日休此前这个人是以傲慢,怪诞闻名于外,而陆龟蒙如果他看不上的俗人,是连正眼也不看一下的,但这两个人那么傲娇的人,遇到了一起,就全部放下了平时的骄傲与傲慢,他们平和亲亲切得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现在知道诗歌对一个人能够产生的力量该有多大了吧。陆龟蒙遭遇晴天霹雳

皮日休和陆龟蒙这对毫无关系的怪才与隐士却因这奇妙的命运与缘分而结识,春日了他们游湖泛舟,秋色下他们登高望远。“须知凭栏客,不醉难为肠”,这是他们举杯共饮的洒脱之态;“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这是他们煎水煮茶的生活雅趣,苏州的山水间遍布着“皮陆”二人的形影足迹,吴地的微风中回荡着“皮陆”二人的唱和诗词,他们的情谊不仅建立在交游的悠闲岁月里,也沉淀在相互扶持的艰难时刻下。那么在两人相交的过程中,曾遇到过哪些风波事件呢?

刚才大家应该注意到,我说陆龟蒙来拜见皮日休的时候,带来了自己精选的诗稿,这当然一方面是以诗交友的意思了,另外一方面,其实还有希望皮日休能够有体会来提携自己。因为陆龟蒙很清楚,皮日休是以进士的身份来进入崔璞的幕中,虽然名义上是个军事院的判官,但一定会兼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也就是一定会主持当地乡试,贡试,这么说来,让皮日休了解自己就很好有必要了。所以陆龟蒙把诗送给皮日休应该有行卷这么一个目的,事实上机会还真的来了。

大概是咸通十一年,皮日休主持苏州的贡试,而陆龟蒙是其中的一个考生,这么赏识陆龟蒙的皮日休,其实不用考虑关系,他很了解陆龟蒙的水平,当然就录取了这个陆龟蒙。接着陆龟蒙就去京去赶考了,但是运气真是不好,当年因为战争动乱,朝廷发了一个通知,今年的科举考试暂停,走到半路的陆龟蒙只能怏怏不乐的回到了苏州。这个打击不是一般重,而是相当重,我这么说有什么证据呢?证据就是陆龟蒙因为这一次科举考试取消,生了一场大病。

陆龟蒙病了,据说这个皮日休天天去看望他。生病期间,陆龟蒙写了五百字的长诗,来表达了自己的无奈甚至愤怒。他为什么想考进士呢?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说出来都是泪,他在诗歌里面是这样说的:

既被邻里轻,亦为妻子陋

持冠适瓯越,敢怨不得售

写得很清楚,我来考进士,完全是被生活所迫,被人瞧不起,家里因为没有功名,所以经济窘迫,妻子也认为自己无能,漫游到了“瓯越”,也就是浙江的温州这一带,也备受冷落,没有办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我觉得这么一个陆龟蒙很可能是早年生活当中种种被轻视的经历,来引发了他参加科举考试的念头,但也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认真备考了,也大致理顺了各种关系,但又遇到了朝廷暂停科举考试这档子事,陆龟蒙的心情可想而知,并且生了一场大病。

皮日休为陆龟蒙的身体担心,他马上就回了一首诗歌给陆龟蒙,表达了自己遇到陆龟蒙之后对他的敬佩以及带给自己的快乐,还有当下对于他身体的担忧。皮日休在诗歌里面这样说的:

既见陆父子,驽心却伏厩

结彼世外交,遇之于邂逅

两鹤思竞闲,双松格争瘦

唯恐别仙才,涟涟涕襟袖

前来年工具是说佩服,见到你陆夫子,你就像一匹骏马,而我呢,就像是马舍里面一匹没用的马。你看皮日休虽然已经有了进士的头衔,也有了官场的身份,但是在陆龟蒙面前,他还是感到自己自愧不如。接着两句说惊喜,说遇到您这个世外高人,我们的交情也与这个世俗的世界无关,我能的结交看上去很偶然,但是偶然当中应该也有必然。接着就说两个人性情相投,我们两个人就好像是两只鹤,都比着谁更悠闲,更自在,又好像是两个松树,都追求这廋劲的这么一种格调。

皮日休写到这里,事实上已经把陆龟蒙作为平生的第一知己来看了,而现在这么最好的朋友他生了病,而且非常重,最后就担忧陆龟蒙的病情,里面当然句句都是深情流露。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陆龟蒙对于科举考试也曾满怀着热情和梦想,只是世事弄人,实在是运气差了一点,但科举这事情那那是失意了,生活当中有了肝胆想照的像皮日休这样的朋友,那样多少抚慰了陆龟蒙手上的心灵。有皮日休在,一切的世事在陆龟蒙看来,又都恢复到了浮云的地步。“皮陆”二人的虎丘之行

陆龟蒙纵使才气过人,也不得不为生活所累,“窘若晒沙鱼,悲如哭霜狖”,他只能背起行囊,走上了这条漫长而曲折的功名之路。然而生活却给他开了个玩笑,科举考试的决定轻易地取消了,他的仕途生涯。从此山水迢迢,他再无缘于那魏巍庙堂。“披襟两相对,半夜忽白昼”所幸的是他的身边还有一个至交好友皮日休能够懂得他的愁与苦悲与忧,给他风雨如晦的世界,带来了光明。那么他们二人在诗歌唱和中又形成了怎样的模切与共鸣呢?

那么在苏州他们究竟度过了一段怎样的时光呢?去过苏州的人都知道,苏州的名胜古迹本来就多,皮日休是外地人,陆龟蒙就约皮日休去了虎丘。虎丘在苏州城的西北方向,据说以前的吴王阖闾去世之后就葬在这个地方,墓地建好三天以后,突然来了一直白虎蹲在这个墓地上,所以就称为“虎丘”了。这虎丘山上有一座寺庙,寺庙的下面的西边有一条蜿蜒的小河。

这一天陆龟蒙就带着皮日休来到了这条小河旁边,看着岸边有船,他们就上了船,晃晃悠悠地在水面上划过去,两岸的风景很美,皮日休在船上就来了诗兴,而且一写就写了三首。我们看其中的第二首:

绝壑只怜白羽傲,穷溪唯觉锦鳞痴

更深尚有通樵处,或是秦人未可知

这首诗的题目是《虎丘寺小溪闲泛三绝之二》,“闲泛”可以看出他们悠然自得地泛舟游玩的这么一个心态。我说过朋友与朋友之间最好的状态就是放松,因为放松呈现出来的自己是最真实的,也因为放松,才能最大程度地区接纳对方。我们看这一首诗,这些景象里面,其实有着他们两个人的影子在。虎丘寺的西边就是很陡峭的山谷,人只能坐在船上,抬头看着这个景色,因为人不会飞,但是那长着白色羽毛的鸟儿是什么呢?白鹭。它却能在又高又险的山谷当中,骄傲地飞翔。当船驶到这条小溪的尽头,看着一路跟来的这么一个鱼儿,他这时候觉得这些鱼儿可爱极了。“锦鳞”就是对鱼的美称,“痴”就是可爱的意思了。

小河到头了,两个人当然就上岸了,上岸以后继续往前走,穿过一处浓密的森林,应该就是樵夫出没的地方,那个伐木的樵夫他是不是个当代的大隐士呢?这里边用了“秦人”这个典故大家一看应该来自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以这里面的“秦人”就是指的是避世隐居的人。皮日休真实会写诗,把白鹭的骄傲飞翔放在绝壑旁边,把鱼儿的可爱放在溪流的尽头,把遇到的樵夫的惊喜放在茂密的森林的深处,这都不是一般的环境,这都是远离平常人能看到的遇到的一个景象。皮日休就是要这样地来体现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皮日休写完了这组诗很得意就拿给陆龟蒙看。

此前陆龟蒙虽然也来到这个地方很多次了,但是陪着别人,或者一个人来的时候,与今天陪着皮日休的感觉,居然完全不同,他居然被这些本来十分熟悉的景色,他迷住了,不停地东张西望,他也看到骄傲飞翔的白鹭,也看到自由自在的鱼儿,他的眼睛忙得很,所以以至于皮日休把诗歌放到他手上的时候,他都没有注意到,还是皮日休推了他一下,他才拿起皮日休的诗歌来看。陆龟蒙读了三首诗,当然觉得很好,连声说好诗,你简直把我心里面要说的都说出来了。真是写的我没法和了,这次算是特例,我不和了。皮日休知道陆龟蒙是开玩笑了,但他也知道自己的诗歌确实不仅写出了自己的心思,也应该能准确地代表陆龟蒙的心思,认识一年多了,这个陆龟蒙遇到什么事,能想起什么,皮日休当然是有把握的,但是有把握归有把握,和诗还是要写的。陆龟蒙和诗

皮日休西对陆龟蒙说,一唱一和是我们的老规矩,你想坏了我们的规矩吗?等着你的和诗呢。那写诗对陆龟蒙来说,本来就不是个难事,也就不一会儿,三首和诗也就写好了。皮日休读完之后说,你三首诗各有各的妙处,你刚才特别欣赏我的第二首,我也觉得奇怪了,我也觉得你的第二首写得最好,老兄果然是高才。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被皮日休赞赏的诗歌到底是怎么写的:

荒柳卧波浑似困,宿云遮坞未全痴

云情柳意萧萧会,若问诸余总不知

我们平时经常用一个词去形容人,叫“潇洒”。我们现在要把“潇洒”这个词来形容这首诗歌,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我们先看第一句,秋天了柳叶发黄,也慢慢地飘落了,所以这个人叫“荒柳”。这条溪流旁边也是绵延很长的柳树了,所以这个时候的柳条垂在湖面上,好像很困倦了,因为季节是无情的。经过春夏的这么一个热烈的生长,现在的柳条也应该有点累了。我们一看这种修辞手法叫什么呢?叫拟人,就是模仿人的感觉来写的,因为柳条它本来无所谓困的,只有人才困,那么你说柳条也困了,说明是模仿人的感觉来写的。陆龟蒙看了很久,也果然看出了很特别的感觉。第二句怎么说呢?昨夜的雾气还没有散去,弥漫在山坳里,看上去混沌一片,懵懵懂懂的景象,什么叫“萧萧”呢?“萧萧”就是潇洒自在的样子,所以天上的流云,河边的垂柳,在这个时候流露出来的情意,那是需要我们去潇洒地领会,潇洒地去理解的。

陆龟蒙接着说你还要问我其他的,我就全不知道了:每逢孤屿一倚楫,便欲狂歌同采薇

这里当然就表达了什么呢?表达了要避世隐居的意思。你看,只要摇着船经过孤岛的时候,陆龟蒙说他就想尽情地放声歌唱,然后到岛上去过隐居的生活。这里的“每逢”两个字,大家尤其要注意,可以看出这个陆龟蒙他不是偶尔有这样的想法,而是常常有这样的冲动,所以你看陆龟蒙在诗歌里面表达的闲散自得,不问世事的精神,那是不是与皮日休如出一辙呢?两人写的角度有一点差别,但精神其实完全是一样的,就是要在世俗当中寻找到一方宁静的地方,让自己的心灵自由飞翔,这样的地方,肯定不是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一定是“绝壑”“穷溪”,或者更深的这么一个森林深处,现在我们是不是有点明白为什么在这近两年的时间之内,他们要寻找一切机会在一起,或者一起看花,或者一起赏月,或者一起追逐流云,或者一起沉醉荒柳,因为只有这样的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里面,他们才能够安顿自己的灵魂,来做回一个最真实,也是最本色的自己。皮日休告别苏州

在这一刻,皮日休与陆龟蒙已经从个人的悲喜中挣脱出来,尽情享受着与自然万物静默相对的宁静和美好,草木的风情,山水的温柔,一寸寸滋养着他们的眼和心,“船头系个松跟上,欲待逢仙不拟归”,“每逢孤屿一倚楫,便欲狂歌同采薇”。恍惚间,他们不知今夕何夕,只欲乘风归去,这两个志趣相投,性情相近的好友,徜徉在自然风光里,也走进了彼此的内心深处,而当他们相交愈深,情谊愈厚之际,离别又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往后四季更替,人生流转,他们再也无法携手同行。那么“皮陆”二人究竟要如何面对这样的分离时刻?陆龟蒙又留下了一份怎样的礼物赠予知己皮日休呢?

咸通的十二年,公元871年,这一年的三月,崔璞苏州刺史的任期还没满就被免掉了,然后让他上京城,要任命他新的职务。崔璞的苏州 刺史一职被停了之后就已经注定了皮日休在苏州的生活就进入到倒计时了。

到了夏秋之际,皮日休终于要告别苏州了。陆龟蒙内心的不舍甚至凄凉,大家一定可以想见,但陆龟蒙觉得要把这近两年的诗歌唱和保存起来,来作为分别之后的念想。这一天到了离别的时候了,他们没有像平时一样来痛饮一杯,来求得大醉一场,而是异常冷静,他们再一次如第一次见面一样,煮了一壶茶,一个人喝着一杯茶,因为心情都不好,他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过往生活的点点滴滴,当然是感叹不已了,陆龟蒙把这本编了大半年的以他们两个人唱和为主的诗歌集《松陵集》就送到了皮日休的面前。皮日休不用打开,他就知道里面就是近来两年的快乐的记忆,他郑重地收了起来,放进包里,然后转过身,挥挥手,从此就作别了苏州,也作别了陆龟蒙,也作别了生命当中不可重复的日子。

如果仅从“皮陆”唱和诗来看,“皮陆”两个人确实与当时的现实世界保持这比较大的距离,这是因为他们彼此了解对方,在这样一种相对私密的诗歌活动当中,最能够沟通彼此的思想和情感,他们两个人在很多方面太相似了,用陆龟蒙的话来说:俱怀出尘想,共有吟诗癖

两个人想法一样,对诗歌的感觉一样,他们两个人都用“夫子”来称对方,你打开他们的诗歌,什么“陆夫子”“皮夫子”这个说法总在你眼前晃着,所以不到两年的时间,两个人的唱和诗歌加起来有多少呢?六百多首,这还只是收在《松陵集》里面的作品,在“皮陆”两个人唱和诗歌之外,他们其实也写了不少的文章。鲁迅有句话说得很好,他说相对于诗歌,皮日休和陆龟蒙的文章,特别是小品文,更能见出他们的思想,性格的另外一面。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是这样说的: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鋩。

什么叫做“一塌胡涂的泥塘”呢?那就是来形容晚唐这个时期,动乱,浑浊的这么一个社会状况,皮日休,陆龟蒙平时他们是以隐士自居,但他们并没有忘记他们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天下,对于天下的苦难他们的小品文有许多的反映,所以为什么会造成诗歌唱和与小品文创作,不同的思想与情感的状态呢?我想,因为他们毕竟生活在晚唐这样一个社会问题众多,战乱也在持续,国家动荡不安的这么一个时期,他们的进取之心当然就不能不受到影响,他们有的时候看不到希望,所以就会变得消沉,甚至很颓废,但事实上,他们从古代的传统里面接受过的理想,匡扶天下,那也时常会动摇他们,看上去很逍遥,其实是怀着焦虑的,这么一个生活理念。

皮日休在南下苏州的前两年已经考中进士了,陆龟蒙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也努力过不止一次,如果这个进士头衔真的是可有可无的话,陆龟蒙也不至于因为朝廷临时取消科举考试而大病一场,而且病到连皮日休都担心他的生命的程度,这都说明什么?说明没考上,或者没机会参加考试,对陆龟蒙的打击是巨大的。

事实上,除了皮日休在苏州期间两个人唱和不断之外,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皮日休因为崔璞幕府的解散都离开苏州了,原本孤居在乡间的陆龟蒙又重新回到了寂寞的一个状态,又重新回到了寂寞的一个状态。皮日休此后在仕途上奔走,也没有停息,所以也让他只能将苏州的这近两年的唱和成为一种记忆,而不再继续异地地唱和,离开苏州后的皮日休此后与常住苏州的陆龟蒙便再也没有见面了。这一段诗酒风流的生活虽然激发出他们平时潜伏在心从未爆发过的情感,但这注定只是一个阶段而已,但我想人的一生如果有这样的一个朋友,能让自己完全释放自己,能彻底地回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思想和情感状态。那么这样的状态,即使持续时间不长,那也一定是彼此人生中最有光彩,最值得纪念,最美的时光。陆龟蒙与皮日休拥有了不到两年这样的时光,但我想,这一定是此后各自生涯当中时时回味,时时沉醉的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没有什么比拥有这样的记忆更幸福的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