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社交中,陌生人相遇在一起就会客气的问,请问您仙乡何处啊?在这里的这个“仙乡”是对家乡的一种美称。其实追溯起来,在遥远的古代这个“仙乡”它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风景优美又十分地神秘。我们的祖先认为仙人居住在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是天上,比如说玉皇大帝。第二个地方是山上,比如说居住在昆仑山的西王母。还有一个地方是在大海中的仙岛上。在古老的历史地理志书《山海经》中曾经记载在我们古代的东方的大海中有很多仙岛哦度居住着仙人,比如说像蓬莱,像瀛洲等等。如果说我们把《山海经》中记载的这些仙岛和现代的我们的地理方位对应一下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古代的仙岛很多都位于今天山东的烟台附近的大海中。当年的秦始皇,汉武帝曾经数次东巡到东边的大海,到烟台这个地方遥望海中的仙岛,甚至派人去到大海中那些仙岛上来寻找长生不死之药。如果我们在翻阅历史就会发现,烟台这个地方不仅风景优美,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而且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座重要的古城。

我们先从一个小故事说起,这个故事是筷子外传的故事。筷子是我们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都离不了的餐具,如果我们大家做一个有心人到国外去的话,我们又会发现不仅中国人用筷子,亚洲文化圈的很多国家比如说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等这些国家也用筷子,而且用的很熟练,只不过他们的筷子都是中国传过去的。中国的筷子是什么时候传到这些国家的?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发生在烟台的一个海上丝绸之路的外交故事说明至少在隋朝的时候在距今一千四百多年以前中国的筷子已经传到了日本。日本这个国家在隋朝的时候刚刚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期,所以很希望向中国的隋朝来学习,于是就派出了遣隋使来到中国。

在隋炀帝的大业三年,公元的607年,日本派出了第二次遣隋使,当时外交使节有名有姓,叫做小野妹子带领一个大型使团,一行有几十个人。从日本然后走到朝鲜半岛沿着渤海湾就到了烟台所属的蓬莱附近登陆。登陆之后然后穿过山东半岛,再经过河南的开封到达了当时隋朝的东都洛阳拜见了隋炀帝,隋炀帝热情地接待了小野妹子一行。当小野妹子回国的时候给隋炀帝提出了一个请求说能不能派隋朝的使节跟他一块儿去日本回访,隋炀帝就答应了。

答应之后就派出以裴世清为首的一个答礼使团随着这个小野妹子沿着同样的路线到烟台附近的蓬莱港口,然后从陆地乘船入海,沿着同样的渤海路线经过朝鲜半岛到达了日本。日本国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对于裴世清的到来给予了非常热情的接待,有数百人在码头迎接。后来裴世清带领的使团就到了当时日本的国都奈良,当时日本的摄政大臣叫做圣德太子亲自招待裴世清。令裴世清吃惊的是在这个餐桌上竟然摆着中国的筷子,筷子也叫“箸”,桌子上摆满了中国菜。在吃饭的时候圣德太子也能够很熟练地用中国款子吃饭。裴世清就和当时圣德太子聊起来,圣德太子就说你们中国的筷子传到了我们日本,所以在日本我们高层都能够熟练地使用中国的筷子。用这么一种方式也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和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认同。

这个事件后来又被记载在了日本的史籍中,这个事迹就可以反映出至少迟在隋朝的时候中国的筷子已经漂洋过海到了日本,很可能烟台就是中国筷子传到日本的一个重要的港口。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烟台在丝绸之路交流中重要的地位。在唐朝的时候仍然是这样,唐朝的时候日本曾经派出来了十九次的遣唐使,史书上记载其中有七次日本的遣唐使都是在烟台附近登陆的。

苏东坡中了进士之后医生仕途非常不顺,特别是在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因为和王安石的意见不和,所以后来几次被贬。在宋神宗的晚年,苏东坡已经对仕途失去了信心,就准备告老还乡,结果就在这一年宋神宗去世了。新君继位,宋哲宗继位了。宋哲宗对于苏东坡的才华非常地欣赏,所以一纸诏令下来,就让准备告老还乡的苏东坡有了一个新的任命,知登州,也就是做登州的知州。登州就是烟台的古称,登州的治所所在地在今天烟台所属的蓬莱市,所以他要从苏北到蓬莱。当时接到诏书的时候是六月份,一路上走走停停耽误了一些时间。过来三个多月到了这一年的十五十五号的时候,苏东坡就到了登州的治所蓬莱。但是他没有想到就在这一天又接到了朝廷新的任命,苏东坡又被宋哲宗任命为礼部郎中,要让他到当时北宋的都城开封去上任。所以当年的苏东坡接到这任命的时候,他就要到开封去。只不过朝廷说了,新登州的知府正在路上,新登州知府一来,你就要马上启程从登州到开封。这个时候很多人就劝苏东坡说一路劳乏,正好新知府也快来了,趁着这个时间好好歇一歇。苏东坡不这样认为,他说新的知府还没有来,我们总不能把州务放在那里没人管吧?这也是苏东坡一贯的作风,所以他就毅然决然地在新的知府上任之前把州务承担起来,开始处理州务,察访民情。

苏东坡在这里察访的时候,他就注意到隋唐时期烟台,蓬莱这个地方与日本与高丽进行密切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所以这个时候有很多的驿馆来专门接待这些海外来的使节和商人。当然访问中国的一些使节团队是有大有小的,像小野妹子带领的团队有几十个人,但是庞大的使团往往会达到三四百人。能够从烟台到京城访问皇帝的人是少之又少,大量的人都要停留在烟台当地等待使团返航了,等的时间短可能是几个月,长可能达到一两年。等待的时间这些人一方面他们会把从国外带到烟台这个地方的一些土特产在烟台这个地方进行出卖然后再买一些东西,这是他们的一个活动。第二个活动可能实在烟台的当地购置一些补给品供返程所需。如果实在时间长了无事可做,那么就在当地政府划定的比较安全的范围之内进行旅游观光,也是被允许的。所以当年苏东坡来到这里的时候,也见证了隋唐以来烟台这个地方与繁华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情景使他的心中一阵的欢喜。

与此同时,他也走访了市内的很多店铺,也到了烟台的大海边。在这个里他发现这个地方海盐非常多,也有很多的人靠熬盐为生,这些人被称为“灶户”,但是他与此同时又发现烟台虽然是一个产盐地,但是商铺里面卖的盐价却和内地差不多。一了解他才知道,当时宋朝政府对盐,酒,茶的等主要的贸易产品实行专卖制度,叫做“榷”,所以盐也是实行榷盐制度。当地的灶户熬好了盐要卖给国家,国家进行统一定价再卖给全国各地的老百姓。所以这样一来烟台当地的盐价和全国其他地方就差不多。但是这样做也带来了不好的后果,一方面灶户生产的盐要卖给国家,国家给的价格比较低,灶户煮盐,熬盐没有积极性。另外一方面当地的老百姓守着丰富的海盐资源但是还得卖高价盐。

苏东坡看到这里就觉得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所以就在第二天写了一个呈状上奏朝廷,这个橙状的名字就是《乞罢登莱榷盐状》,登来,登州就是烟台的古称,而莱州就在今天烟台的西部,这是当时宋朝时期的两个州。苏东坡在这个奏状里面就谈到说这样的一种榷盐制度既不利于灶户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也挫伤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的积极性,所以希望朝廷废除折后总榷盐的制度,让盐可以在当地自由地流通,政府从灶户那里收取一定的盐税,这样是双利的。就在这个榷盐状送走的第三天,也就是当年的十月二十号,苏东坡在登州正式处理州务五天的这个时间,新的登州知府就到任了。苏东坡就正式地卸任,然后又停留了一段时间就返回北宋的都城开封上任礼部郎中去了。苏东坡在登州知府的任上只有五天的时间,但是苏东坡当年上奏朝廷的这个《乞罢登莱榷盐状》在他回到开封的两个月之后,朝廷批准了,皇帝同意了。这种制度据历史的记载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长达数百年的时间,成为烟台当地老百姓重要的福利。烟台当地的老百姓也没有忘记苏东坡给他们带来的这个恩惠,所以后来就在蓬莱岛的蓬莱阁的旁边建了一座苏公祠,而且在烟台的当地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五天的登州知府,却给老百姓千年的记忆。这是一个小事,但是却反映出一个大问题,我们经常说当官要为民做主,现在我们也说为人民服务,其实古今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就说明从隋朝,唐朝一直到宋朝烟台这个地方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的作用。 李民宬整个人是朝鲜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人物。历史记载,在明朝的时候,那个时候朝鲜也推行我们中国的科举制度,李明成、宬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到朝鲜的中央政府的。进入到中央政府之后,他曾经在吏部,兵部任职。这个人饱读诗书,对四书五经非常熟悉,对中国的孔子孟子,孔孟之乡的山东还有当时明朝的都城北京这样一些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是非常熟悉,后来在明朝末年的时候他有一次机会被派往中国。

据史书记载,大概是在明朝的万历年间,公元的1608年的时候那年朝鲜要册封一个新的王子,所以就派出一个使团到明朝,李明宬就作为书状官,就是呈递两国国书的这样的一个使节来到了中国。只不过来到中国的时候他走的是陆路,通过我们的东北然后来到了北京,没有到烟台。又过了十多年的时间,李民宬没有想到他又第二次来到了中国,这次走的是海上丝绸之路通道,登陆的地方就是烟台的蓬莱这块。这个时间历史上记载大概是在1623年到1624年,这样的一个时间段,已经到了明朝的晚期,那个时候我们东北地区的后金崛起了,陆上走东北已经走不通了,所以李民宬才选择了走海路。这样与烟台,与山东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民宬是一个文人政治家,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一次出使中国的时候都用纪行诗,用诗歌和纪行文和散文的形式,游记的形式把他整个出使的经历给记载下来。所以我们今天就能从当年李民宬他的纪行诗和纪行散文里面知道他当年出使烟台和经行山东的情景。当年李民宬是从蓬莱这个地方登陆的。登陆之后心情非常激动,因为他知道这个地方是孔孟之乡,终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儒学圣地。当天晚上睡不着觉,就登上了蓬莱岛的蓬莱阁遥望大海,在这个时候他心潮澎湃所以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歌也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李明宬诗歌里面比较有名的一首,叫做《燕槎唱酬集》:

秦皇何所得,汉帝亦无成

远客凭栏人,沧溟月又生

如果我们把作者的名字隐去,很多人可能还以为这是中国哪位大诗人的作品。的确这首诗作得非常地优美,也非常押韵。从这个诗歌里面我们可以知道李民宬对中国的历史非常地熟悉,提到了当年秦皇汉武东巡到蓬莱寻找不死之药这样的情景,但是李民宬又意识到世上根本没有什么不死之药,只有海上的明月,只有大海的波涛才是亘古长存的。所以感慨良多,就留下了这样的一首优美的诗歌。

后来李民宬从烟台附近然后走到莱州,青州,走济南府,曹州,然后北上到了北京。在这个过程中他留下了数百首诗歌,尤其是对山东半岛一些地方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在他的描述里面他提到,在当时的烟台的西边莱州有一个文庙,还有一个莱州书院,在文庙里面,当时李民宬参观的时候发现这个文庙的管理非常的规范,专门有人来打扫庭院。文庙的正殿供奉着孔子,孔子塑像的外面还披着冕服,非常整洁,也非常干净。前面香火缭绕,使李民宬感觉到我们中国的儒家文化传统是千年延续的。孔子的地位又是这样地高,使他心生感慨,感受到了孔孟之乡的文化的魅力。然后他在穿越山东半岛齐鲁大地的时候,在济南还参观了著名的趵突泉,而且欣赏到了齐鲁大地优美的田园风光。这个时期虽然到了明朝的末期,整个齐鲁大地山东半岛仍然是一片和谐的宁静的田园风光,让他感觉到了我们中国治理的这样一种体制的成功。我们说以烟台为中心的这个地方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烟台”这个城市名称其实并不早。因为明朝的时候在这里设立卫所。有一座烟台山,而在这个山上要有烽火,点烽火的地方报警的地方,所以才取名“烟台”,慢慢变成了烟台这座城市的名称。但是在历史上作为蓬莱,作为登州已经长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大量的使节往来,大量的商人来往,大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交流就围绕着烟台出现了,所以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面,烟台都是我们北方地区最大的,最繁荣的一个海上丝绸之路古城。

丝绸之路是一个文化交流和文化共赢之路,是文化和民心的沟通之路。我们大家通过对这些海上丝绸之路的了解就可以注意到我们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有众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由中国发起从东方延伸到西方,通过这样的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物质文明还有一些其他的精神文明元素传到了西方。在整个西方世界刮起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东方文化之风,引领了整个世界文化的潮流。与此同时,西方的一些文明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到我们中国,所以这种交流是相互的,通过这种交流,整个世界连在了一起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