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醫家吳鞠通曾說,“四診之法,惟脈最難,亦惟脈最可憑也。”

望聞問切中的脈診不僅是辨寒熱虛實的重要指標,也是醫家相對客觀的診斷標準。所以在中醫辨證論治中,脈診一直是重中之重。

但是由於“脈理精微,難以言傳”,“胸中了了,指下難明”的狀況,相對傳統脈法的生理表現“太過”“不及”這些抽象的概念,系統辨證脈學讓你重新認識脈象的各種脈搏“形變”脈波“波動”和血液的“運行、質地”等信息更全面化、具體化。

與傳統脈學相比,其優勢在於創造性地形成 25 對涵蓋脈搏波和固有物理屬性如時間、空間、壓力、粘度和溫度等多維信息的基本信息單位。

依照傳統脈象的描述方式,你知道“澀脈”應該在哪裏感受嗎?

而系統辨證脈學的描述方式直接說明了“澀”應該在哪個位置取脈、指下感受的應該是什麼,用具體的、直觀的感受和單位,幫你從指下難明到脈證相應。

活動詳情介紹

活動時間:2018-12-22 08:00至2018-12-23

活動地點: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寶安區

活動費用:3200元/人

諮詢電話:13715080777

報名截止於2018-12-23

脈學權威

長期致力於中醫脈學傳承與創新研究,創立全方位、開放式現代“系統辨證脈學”體系,形成系列辨治體系與診療新模式,對脈診工程化與智能化研發進行了大量探索研究,在脈學研究領域貢獻突出,引領了中醫脈學研究的新方向,確立了國內脈學領域研究的領先地位。

在脈學理論方法方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齊向華團隊率先創立了“系統辨證脈學”新的脈學體系,建立了覆蓋25對脈象要素的“位數形質動”5維脈象信息體系、面向疾病過程演化的時空診斷路徑和脈-證-治一體化診治模式。

“系統辨證脈學”就是遵循“系統科學”原理的中西匯通醫學、時空整合醫學、心身一體醫學、診治一體醫學。將時間、物質、能量、意識整合一體的診治體系。

系統辯證脈學比傳統脈學的優勢在哪裏?

從傳統脈法的演變和發展中系統辨證脈學通過對脈象的描述方法,反手脈象信息的方法,感受信息的細化,以及獨立脈象的發現幾個方面補充和完善了傳統脈學的不足,同時將這些要素組合成“脈象系統”從整體角度全面反映人的身心狀態、情志經歷、西醫疾病,將“脈-證-治”一體化。更多詳情點擊:《系統辨證脈學與傳統脈的區別在哪裏?》

兩天一晚的課你將收穫什麼?

課程設置

①6——10人一組,每組配一名助教老師,手把手帶你心中了了,指下可明。

②隨課程贈送齊向華編著 《系統辨證脈學培訓教程》 書籍一本

③精美定製脈診一個

兩人成團可享受九折優惠。

適宜人羣

①社會各界脈學愛好者

②在校學生,臨牀醫生需要提高脈學技能者

③初學脈學者

學員收穫

我是一名護士,同時還是一個2歲寶寶的媽媽,2016年因寶寶成長過程中第一次生病接觸到小兒推拿,當時什麼也不會,通過網上買的一本書,自己照着葫蘆畫瓢,卻意外的把寶寶治好了。一次偶然的機會,齊教授的學生陳雲博士來我院授課,師姐講述了自己將診脈與臨牀治療相結合種種案例,感覺茅塞頓開,找到了問題所在。我可以說絕對是一個門外漢,之前對中醫的知識基本爲零,但是,經過系統辨證脈學一段時間的學習,我還是很有感觸的。

系統辨證脈學,它沒有傳統脈學那麼籠統,那麼看不懂,它將每一種感覺細化,轉換爲各種物理因素,各種我們可以描述出的感覺,即各種脈象要素,然後將這些要素進行組合,從而去辯證病因、病機等,指導臨牀應用。

遇到不少典型的例子,比如我家寶寶有一次發燒、拉肚子,口臭、拉屎也特別臭;

摸脈發現右關稠、滑、強、熱;

判斷應該是積食、消化不良;

使用補脾胃、助消化的手法後感覺可能發燒,一直留意觀察,果不其然,夜間開始發燒,且上半身熱,下半身涼;

判斷是中焦樞紐出了問題,肺氣不降,上下無法循環運行,心中大安,使用推拿手法退燒,同時配合補脾胃、助消化、止泄手法。

後2、3日不拉肚子,輕微發燒,反而開始咳嗽,觀察舌苔極厚,右關稠、滑、強、熱感仍很強,認爲關鍵還是脾胃的問題影響到了肺;

所謂脾爲肺之母,母子相連,母親生病孩子肯定受牽連,必須找個出口,引火下行,遂艾灸肚臍和湧泉2日,咳嗽減輕,慢慢恢復。

雖然我是一名中醫小白,但是因爲我處於臨牀,接觸患者的機會比較多,剛開始我也什麼也摸不出來,但是有機會我就去摸,摸的多了,也就能分辨出來了。沒有什麼訣竅,就是多摸,反覆地摸,剛開始時,老師沒有線下指導學習的機會,只是自己看書學習,自己去摸脈,很迷茫,自己的感覺與老師描述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一種,無法對應,也想過放棄。

但是經過老師組織的線下指導,一下就解決了自己半年的困惑。

第一次接觸系統脈學感覺跟傳統脈學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首先系統辨證脈學把脈象劃分爲很多對要素,比方說上下、長短、粗細等等。第一天課聽下來我就覺得有很多非常好的東西值得我去深入的學習。

剛剛從傳統脈診一下跳到齊老師的系統辨證脈學的時候非常喫力、非常難,但是我沒有放棄。有的時候會發信息問老師,我今天把到了一種脈,這種脈是個什麼樣的感覺、什麼樣的描述,這個脈象我不太懂。然後齊老師也會回信息,告訴我這個脈象代表什麼。

在我回來以後經過一個星期的實踐體會,有了一點點小的收穫。但是還有很多迷茫的地方,這個時候我就有一點想放棄了,覺得系統辨證脈學學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還不如用以前的方法。

但是就在我決定要這樣做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事情轉變了我的認識。

我記得那天上午我接診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的脈我一把以後有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地方,當時就是感覺他整體的脈象左邊的寸關尺,右邊的寸關尺都有一種非常大的干擾波(細小的非常多的干擾波)整體脈象上有很多小的東西我就感覺很特別,然後還有一些其他的脈象特徵。當時就把自己的感受在系統辨證脈學微信羣裏詳細地描述了一下,齊老師回覆說這個孩子下午五點左右會發燒。

我當時還有點半信半疑,因爲這個孩子是上午十點我接診的,到了下午五點半左右,我給孩子的媽媽發了一個信息。問孩子的情況怎麼樣了,他媽媽說發燒了,五點左右開始,現在的體溫正在升高。當時我非常震驚,我覺得齊老師第一沒有親自把脈,第二僅僅通過我的描述就判斷這個孩子五點發燒,並且從孩子媽媽溝通後證實確實是五點左右開始發燒的。我就一下子又有了信心,一定要學好系統辨證脈學,因爲這個太神奇了。

往期回顧

課程詳情請諮詢

課程助理:會訊學童

微信號:huixunxuetong

諮詢電話:153 3881 1895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衆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