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汽车算是中产家庭的标配,甚至拥有两辆以上私家车的家庭比例也在提高。但与此同行,由于城市车位、车库配比率不高,导致车位出现明显供小于求的现状。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车位价格自然水涨船高,甚至出现“一位难求”的尴尬境地。于是,炒车位应运而生。

价格倒挂 “我的车位比车贵”

20万元能干什么?如果说三年前还能付个新房首付,那么恐怕今年连买个车位都不够了。“给车安个家”,大概是每位车主对爱车的一个“承诺”。但是从目前车位价格来看,车位价格倒挂,一个车位甚至比一台普通轿车还要贵。

几年前,沈阳铁西某小区内一地下车库,每平方米售价竟高达7900元,20多平方米的车库算下来要23万元。而当时小区内房子每平方米均价大约在6800元左右,车位单价超越房屋单价,这种价格倒挂现象,令人不寒而栗。而如今,该车库价格已涨至30万元,即便是在房价调控的阶段,车库价格仍在一路升高。

这样一个比一台普通高级轿车还要贵的地下车库,你会买吗?

车位,有车一族“被刚需”

记得十年前,腾讯出了一款游戏“抢车位”。当时只觉是戏称,而如今,游戏却被真真的搬到了现实。前不久,我的一位好友花重金抢到一个露天车位,闲谈之间,听得出他的失望与无奈。他说,“小区已经开发成熟,入住率在90%以上,但差不多每家都有车。而代价则是,每天都要抢车位。车位数量不变,汽车却日渐增多。比车还要贵的车位,硬着头皮都得买”。

而对于老旧小区而言,由于建设之时并没有考虑车位的规划问题,因而后期在车位的划分问题上显得捉襟见肘。因此,车位对于老旧小区车主而言,更是“被刚需”。

总之无论怎样,但凡贴上“刚需”二字,就是砸破脑袋也要买。

比炒房更有市场的“投资品”

随着车位成交量的大幅度提升,其价格也在屡刷新高。因此,投资车位逐渐成为了市场资金寻求保值的一种途径,并且具有资金小,流动性强,可随时变现的诸多优点。

一方面,投资者手中资金需要寻找出口,以避免长期闲置而承担实际贬值的不利后果,另一方面,在政策的限制中也没有机会购买更多的住宅产品,而写字楼、商铺已经明显过剩,短期内无法体现投资价值。不过,似乎只有车位这类小众产品,迸发出了巨大的投资价值。

拿十年前的数据来看,2010年末,沈阳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56.2万辆,增幅高达22.4%。按照2011年沈阳户籍人口719.6万人计算,沈阳平均每12.8人拥有一辆私人汽车,这相当于沈阳平均每4户家庭就拥有一辆私人汽车。而与此同时,车位配比的速度却远跟不上沈阳人“买车速度”,一位房地产业内人透露说,就拿现在不少高档楼盘标榜的1:1配比的车位标准来说,一些财力雄厚的业主动不动就拿下10来个车位,势必会造成车位价格水涨船高,更不用说配比标准0.7:1的小区。对于开发商来说,现金交易还不够卖呢,谁还会等你贷款来买车位。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年来,投资车位备受青睐。

事实上,车位投资突显价值是迟早会发生的现象。在许多城市的建设中,早期楼盘出于现实考虑,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停车场的建设。这就导致了当前私家车位需求量暴增现象。停车难已成为全国大中城市的普遍问题。在不少居住小区,晚归的业主根本无法找到车位,不得不冒着罚款的风险违章占道停放。

在上述背景下,车位的走俏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从现有楼盘规划来看,车位的数量十分有限,这种以往不受待见的楼市附属产品无法短期内得到增加供应,因此可以预见,车位的价格还将进一步上扬。

以于洪区一楼盘为例,开盘一周面积在20—25平方米的车位便销售一空。车位价格甚至溢价30%,这让许多人不得不面对买得起房、却买不起车位的尴尬局面。并且,在国家频出政策调控房价的今天,车库价格却一直是监管的空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