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会考什么?

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考生来说,现在要关心的不只是这个问题,而更应该关注此时你在做什么?你要准备做什么?你如何应对最后的冲刺复习?

中考会考哪些知识点固然重要,但比起这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才是重中之重,因为即使知道考什么,但你都不会,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应对中考复习,特别是在最后冲刺阶段,考生尽量把精力花在看的见地方,如做好分类讨论的复习工作。

分类讨论是初中数学当中一种常见并且十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一个问题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多种多样,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到问题中的“不确定”因素,从而进行正确的解答,拿到相应的分数。

分类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技巧,受到中考数学命题老师的青睐,很多压轴题都会以分类讨论为知识背景进行设计。

一般情况下,需要运用分类讨论进行解答的数学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等鲜明特点。如解与几何有关分类讨论问题,一般都是由图形的变化(点线面变化、图形位置不确定或形状不确定)引起所求结论存在着多种可能,此时就需要考生对问题进行分类讨论,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今天我们就专门讲讲与几何有关的分类讨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的中考复习。

几何有关的分类讨论,典型例题分析1: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6cm,AB=8cm,BC=14cm.动点P、Q都从点C出发,点P沿C→B方向做匀速运动,点Q沿C→D→A方向做匀速运动,当P、Q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1)求CD的长;

(2)若点P以1cm/s速度运动,点Q以2√2cm/s的速度运动,连接BQ、PQ,设△BQP面积为S(cm2),点P、Q运动的时间为t(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3)若点P的速度仍是1cm/s,点Q的速度为acm/s,要使在运动过程中出现PQ∥DC,请你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

考点分析:

直角梯形;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关系式;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题干分析:

(1)过D点作DH⊥BC,垂足为点H,则在Rt△DCH中,由DH、CH的长度,运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D的长;

(2)由于点P在线段CB上运动,而点Q沿C→D→A方向做匀速运动,所以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Q在CD上;②点Q在DA上.针对每一种情况,都可以过Q点作QG⊥BC于G.由于点P、Q运动的时间为t(s),可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BP、QG的长度,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3)令DQ=CP,Q点在AD边上,求出a的取值范围.

解题反思:

本题考查了动点与图形面积问题,需要通过题目的条件,分类讨论,利用特殊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如果一个问题的题干条件或所求的结论不唯一确定,存在多种可能情况的时候,就需要考生按照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分门别类地进行严格讨论,缺一不可,最后综合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分类讨论法。

几何有关的分类讨论,典型例题分析2:

如图,线段AD=5,⊙A的半径为1,C为⊙A上一动点,CD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CD于点E,B,连接BC,AC,构成△ABC,设AB=x.

(1)求x的取值范围;

(2)若△ABC为直角三角形,则x= ;

(3)设△ABC的面积的平方为W,求W的最大值。

考点分析:

二次函数的最值;三角形三边关系;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题干分析:

(1)由AD=5,AB=x,BE垂直平分CD,可得BC=BD=5﹣x,又由,⊙A的半径为1,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得x的取值范围;

(2)分别从若AB是斜边与BC是斜边去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知识,借助于方程即可求得x的值;

(3)在△ABC中,作CF⊥AB于F,设CF=h,AF=m,则W=(xh/2)2=x2h2/4,由AC2﹣AF2=BC2﹣BF2,则1﹣m2=(5﹣x)2﹣(x﹣m)2,分别从2.4<x<3时与2<x≤2.4去分析,即可求得答案.

解题反思:

此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等知识.此题综合性很强,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学习范围内,分类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自然成为中考数学热门重点考查对象。因此,考生一定要加强对分类讨论的学习和重视,如学会弄清楚引起分类的原因、明确分类讨论的标准、遵循分类讨论的步骤、掌握分类讨论的方法。

几何有关的分类讨论,典型例题分析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的顶点O是坐标原点,点A在第一象限,点C在第四象限,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OAB=90°且OA=AB,OB,OC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1x+30=0的两个根(OB>OC).

(1)求点A和点B的坐标.

(2)点P是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O,B重合),过点P的直线l与y轴平行,直线l交边OA或边AB于点Q,交边OC或边BC于点R.设点P的横坐标为t,线段QR的长度为m.已知t=4时,直线l恰好过点C.当0<t<3时,求m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3)当m=3.5时,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考点分析:

四边形综合题.

题干分析:

(1)先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x2﹣11x+30=0可得到OB=6,OC=5,则B点坐标为(6,0),作AM⊥x轴于M,如图,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OM=BM=AM=OB/2=3,于是可写出B点坐标;

(2)作CN⊥x轴于N,如图,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CN得到C点坐标为(4,﹣3),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分别求出直线OC的解析式为y=﹣3x/4,直线OA的解析式为y=x,则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Q(t,t),R(t,﹣3t/4),所以QR=t﹣(﹣3t/4),从而得到m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6,直线BC的解析式为y=3x/2﹣9,然后分类讨论:当0<t<3时,利用7t/4=3.5可求出t得到P点坐标;

当3≤t<4时,则Q(t,﹣t+6),R(t,﹣3t/4),于是得到﹣t+6﹣(﹣3t/4)=3.5,解得t=10,不满足t的范围舍去;当4≤t<6时,则Q(t,﹣t+6),R(t,3t/2﹣9),所以﹣t+6﹣(3t/2﹣9)=3.5,然后解方程求出t得到P点坐标。

​分类讨论这类数学思想方法,一方面能全面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又能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和锻炼考生的探索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中考复习期间,考生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何进行分类讨论以及怎样进行分类,只有搞懂、吃透这些解题关键所在,这样你才能慢慢提高综合能力,从容应对此类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