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漢學實踐局YOYO說節目。今天想和你聊的話題是:清朝十二帝中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的皇帝。

你學習歷史時,是不是也背過清朝的十二位皇帝?從開國的努爾哈赤到主動宣佈退位的溥儀,你還能按順序說得出這十二位皇帝麼?

雖然漢民族的宗室繼承傳統中有着“立長不立幼,傳嫡不傳庶”的傳統,但在滿洲入住中原後建立的清朝卻完全沒有按照這個傳統來進行,“廢長立幼”在清代激烈的皇太子爭奪戰中更是家常。皇太子之爭不僅僅是一個名位,一場關乎皇權花落誰家的角逐,更是諸皇子之間鬥智鬥勇,各位朝臣之間勾心鬥角的戰場。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十二位皇帝中有十一位都不是嫡長子繼位。只有一位是嫡長子繼位,可以說他是幸運,也可以說是不幸。這位就是道光皇帝——愛新覺羅・綿寧。

“道光”這個年號,曾經在初中歷史課上被老師用形象記憶法幫助我們記憶時拿來調侃過,“道光”諧音“盜光”,將清朝的光明偷走的皇帝。道光帝在位時期並無卓越的功績,還讓鴉片在國內肆虐,也讓英國列強敲開了我們的大門。然而這位皇帝繼位,並不是歷史的偶然,還是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襄助。

當道光帝還是皇子時期,當時正值嘉慶帝在位。白蓮教的一個分支天理教作亂,一路殺到紫禁城內,直指嘉慶皇帝的寶座。當時嘉慶皇帝並不在宮中,宮中只有皇子和妃嬪。當聽到宮外喊殺聲震天時,大多數皇子和妃嬪都驚慌失措。這時,做爲皇子的綿寧卻能冷靜應對,攜帶上火槍,率領一隊太監直面入侵的敵人。在射殺了幾名天理教教徒後,官兵們氣勢大漲,在援軍的支援下一鼓作氣誅殺了天理教叛亂教衆。經過這次事件,不僅是嘉慶皇帝,朝中文武大臣都認爲綿寧處變不驚,頗有天子風範,於是嘉慶則有了裏綿寧爲皇太子的想法,之後綿寧改名爲“旻寧”,這就是未來的道光皇帝。

道光繼位時已37歲成年,沒有輔政大臣、垂簾聽政的困擾,同時,他也看到了清朝的弊端。鴉片肆虐,內憂外患。他的內心是想要革除弊政,抵擋殖民者的侵略,然而他沒有皇權掌權人應有的魄力和勇氣。雖然在個人修養方面做的很好,相傳他很節儉,穿的黃袍上也有補丁。不過德才很難兼備。他也許達到了修身齊家的要求,但遠未達到治國平天下的氣魄。

也許他並不是不想做皇帝,只是時局如此,任憑他一己之力也很難有乾坤挪移的本領。時勢造英雄,時勢毀才俊,究竟是哪一種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