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圳植物餐飲品牌青苔行星創始團隊稱,他們和齊善食品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共同研發出第一代植物肉產品,該產品的製作技術與工藝、口感與外觀均與Beyond Meat別無二致,路人盲測結果顯示他們這款植物肉產品更比進口人造肉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 9 月面市,植物肉品牌‘Starfield’與素食企業鴻昶達成合作》。

原標題:中國人造肉企業盤點,素食企業開拓新業務,食客餐桌添新品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35鬥”(ID:vcearth),作者 李薇羽。

人類史上第一塊真正意義上的可食用人造肉誕生於2013年,這塊由Mark Post博士研發的人造牛肉於當年在英國公開試喫。作爲人造肉兩大分支之一的細胞肉,雖“出道”時間早,但價格高昂且生產不可控,目前難以在市場推廣。

因此,現如今著名的人造肉公司都把生產指向另一種人造肉——植物性肉類,因其價格實惠,人們有能力購買。

35鬥(微信號:vcearth)曾梳理過全球人造肉頭部企業,發現大部分公司如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都集中在美國。

但人造肉在我國並不是新奇的概念,仿製肉食口感的豆製品、麪筋和真菌等素食產品或是寺廟裏的素齋都有着悠久的歷史。不過,這類素食與植物肉產品並不是一回事。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曾在採訪中表示,傳統的素齋的技術含量很低,只是進行了簡單的加工,在某種程度上模仿肉製品味道或外形,而新一代植物肉則是利用分子生物學、大分子物理等技術,將大豆蛋白結構轉換成肉類的纖維狀結構,實現對動物肉的全真模擬。

雖說中國還在人造肉產業的摸索階段,但事實上,國內已有人造肉公司。

不久前,國產人造獅子頭在淘寶造物節上公開首秀。這批人造豬肉是香港社企Green Monday旗下Omnipork(新豬肉)的產品,該產品結合了傳統中國美食的做法,製成獅子頭、烤冷麪、肉串等,在造物節上供人品嚐。

230克一包的Omnipork售價約爲40港元(合5美元)。公司創始人David Yeung(楊家誠)表示,該產品和普通豬肉的價格相當。但在某些情況下,它的價格要便宜得多,比如現在非洲豬瘟使亞洲的豬肉價格飆升。

他希望在明年把業務拓展到亞洲以外,但重點還是在亞洲。“這是一個空白地帶。”David說,“專爲亞洲人的口味和飲食模式開發的植物性肉產品非常少。”

對於人造肉來說,最重要的是原料是大豆組織蛋白。按理來說,國內現有的豆類公司都有發展人造肉產業的可能,但相應頭部企業如北大荒、豐樂種業等都表示自己沒有發展人造肉產業的想法。

就內地而言,能算得上是人造肉公司的企業主要有三家,分別是寧波素蓮食品、深圳齊善食品、江蘇鴻昶食品。它們均有着10年的行業經驗,但由於未得到人造肉投資機構的青睞,目前的身份仍是素食食品公司。

寧波素蓮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這個十年來門面、場地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的工廠,最近卻頻頻引來一些投資機構,甚至是上市公司的調研。公司總經理張信良在採訪中曾表示對人造肉的一夜爆紅感到驚訝,因爲這個風口他等了十年。

在過去10年裏,素蓮研發了100餘種人造肉產品。而這些產品,沒有一樣大規模地鋪開銷售渠道,幾乎所有產品都是在市場上銷售一兩年以後,就被素蓮主動切斷了市場渠道,回收進了產品儲備庫。在張信良的規劃中,素蓮在經歷了材料深加工、技術重組後,將致力於推動人造肉產品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而非被“素食”標籤化。

深圳齊善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4月, 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裝備最優、技術最強、品質一流的中外合作素食食品加工企業。深圳植物餐飲品牌青苔行星創始團隊稱,他們和齊善食品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共同研發出第一代植物肉產品,該產品的製作技術與工藝、口感與外觀均與Beyond Meat別無二致,路人盲測結果顯示他們這款植物肉產品更比進口人造肉受中國消費者歡迎。

同樣成立於2010年的江蘇鴻昶食品,如今已是冷凍、常溫素食製造大廠和知名企業,其素食產品品項多達300餘種。

在今年九月第一批人造肉即將面市的背景下,鴻昶食品將與植物肉品牌Starfield達成合作,共同啓動植物肉新項目。

Starfield 的第一代植物肉產品將在 9 月份正式開始市場投放,預計年底完成最新迭代版本的 Stardust 植物牛肉。

現下,Starfield 已經和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李健博士達成合作意向,李健博士的實驗室團隊將與 Starfield 合作研究植物肉風味解析問題。

國內以及國外各家企業的植物肉生產原理基本一致,區別在於各公司最終產生的不同風味和口感。

此外還有原料的差異:國內用的原料以大豆蛋白爲主,因爲性價比高;國外用的是豌豆蛋白,好處是沒有過敏源和豆腥味。

不過素蓮食品表示他們已經採用了無腥味大豆,能讓大豆蛋白沒有腥味,同時經濟效益性比國外更高。

延伸閱讀:人造肉的百年征程

從1912年到2019年,從曾經世人嘲諷的肉食概念到如今炙手可熱的食品商機,人造肉產業的爆發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百年的沉澱。在此,35鬥總結了人造肉正式面世前所經歷的數十件重大轉折點。

從2013年第一塊真正意義上的食用人造肉誕生,到如今世界範圍人造肉企業雨後春筍般的生長,這個產業在經歷了百年的實驗與摸索後,甚至可以與傳統的天然肉類爭奪消費者。科學家說, 人造肉可保證絕對乾淨, 既可從根本上杜絕瘋牛病等病毒感染, 又可保證營養, 同時減少飼養家禽帶來的污染。更重要的是, 還可能解決人類遇到的更爲重大的挑戰,:它將爲世界人口增長所帶來的糧食危機提供可行解決方案。

參考文章:

《人造肉成創業新風口:極大節約資源前景可期 市場能否認可尚待觀察》

《噱頭很響的“人造肉”到底什麼味?》

《人造肉市場巨大!中國還在摸索,國外人造肉公司已進軍中國》

《A History of Cultured Meat》

《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 9 月面市,植物肉品牌‘Starfield’與素食企業鴻昶達成合作》

圖片來源:

https://greenmonday.org

http://259178.shop.liebiao.com

http://sp.hc23.com/company/22031.html

http://www.hongchangfood.c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