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在這十家影院中,觀影人次最多爲國賓菁英影院,上半年總共有5.5萬人,但其總票房不如耀萊成龍玉泉山店,這和每個影院所制定的不同零售票價有關。上半年爆款嚴重缺失,暑期檔又遭遇了一連串的“撤檔”,觀影人次不斷下滑,單銀幕產出持續下跌,這就導致存量影院和新建影院的均面臨着非常大的經營壓力。

如果說2018是“影視寒冬”,那對於院線公司來說,2019纔是“至暗時刻”。

暑期檔雖然以176億票房收官,雖然較2018年略有增長,但如果不是《哪吒》橫空出世,這個暑期檔就徹底“涼”了。《哪吒》拯救了暑期檔,一定程度上也拉昇了影院的上座率。但即便是這樣,暑期檔院線上座率也只有12.5%。暑期檔尚且如此,平時只會更差,從上半年來看,上座率只有10.6%。

作爲整個影視產業鏈中較爲被動的發行放映環節,影院的業績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優秀作品的數量。而2019年的電影市場實在不容樂觀。上半年爆款嚴重缺失,暑期檔又遭遇了一連串的“撤檔”,觀影人次不斷下滑,單銀幕產出持續下跌,這就導致存量影院和新建影院的均面臨着非常大的經營壓力。種種跡象都表明,影院建起來容易,但活下去難啊!但詭異的是,一邊是國家電影局明確了任務目標,“到2020年,全國加入城市電影院線的電影院銀幕總數達到8萬塊以上”,一邊是研究機構分析認爲,中國銀幕數量的增長已經超過了實際需求。

“末位”影城營生蕭條?

無可否認,從上半年整體的票房經營數據來看,這些影院“後進生”的成績確實相對慘淡一些。

從下表可以看到,中影千人影城僅收穫了30.4萬票房,7124的觀影人次,處於墊底之位。同樣,上半年票房在百萬以下的還有星美國際影城西紅門店,僅獲得了79萬票房,觀影總人次爲2.2萬人。

備註:

1、劇場、影劇院、汽車影院、私人影院、內部影院等不計算在內

2、此次影院範圍以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六大城區爲主

3、統計截止時間爲6月30日22時,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

其餘8家影院,雖然總票房突破了百萬,但是最高的也僅有216.4萬,爲耀萊成龍玉泉山店。總的來說,總票房和觀影人次呈現正相關,即票房越低,觀影人次越少,但也有個別例外。比如,在這十家影院中,觀影人次最多爲國賓菁英影院,上半年總共有5.5萬人,但其總票房不如耀萊成龍玉泉山店,這和每個影院所制定的不同零售票價有關。當然,影院票房多少也和開業時間的長短有一定關係。在這其中,就有三家影院是今年新開業的。尤其是中影千人影城,據工作人員介紹,是今年4月底開始試營業,6月1日才正式開業,相對票房最低也是情理之中。而觀華觀華全色彩激光影城、耀萊成龍玉泉山店也都是今年大年初一開始營業。

那麼,相對僅有幾十、上百萬的票房,對於這些影院自身來說,成績是否真的這麼“不堪”呢。其實不然。如國賓菁英影院負責人所說“我們影院從我接手的2013年,總票房只有270萬,到去年的470多萬,能夠連續保持六年增長,大影院未必都能做到。”

從上表可以看到,對比近三年來的票房成績(2016—2018),有些影院是穩中上升,如國賓菁英影院、星環影城、百譽朗克影城三家票房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有些影院則是逐年下降,如大觀樓影院、星美國際影城西紅門店。而於去年年中開業的元影城和新影聯東申影城,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也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業績。若以影院自身爲參照物,相對而言,他們的成績也已經是很大進步了。“我記得去年最少的時候,一天就賣了十幾張,大多時候都比較清閒;今年比去年人多了,就算最少大概也有三四十張票。”新影聯東申影城的某工作人員說道。

院線業務成“雞肋”

2019年,恒大影院紛紛停業整頓,成立10年的“恒大院線”正在退出歷史的舞臺。原因是,2018年恒大集團旗下嘉凱城集團連收兩院線之後,爲解決同業競爭問題,許家印承諾恒大院線將在12個月內退出市場。但122家恒大院線停業註銷,與其說是爲避免同業競爭,不如說是在這場重組和併購中,“恒大院線”被資本無情的拋棄了。同樣,因院線業務表現不及預期,2018年完美世界16.65億轉讓了院線業務, 徹底將重資產的院線業務從上市體系剝離,以求回籠資金,聚焦遊戲、影視劇等核心業務,提升盈利能力。事實上,這樣做的效果非常明顯。在剔除“拖後腿”的院線業務後,完美世界2019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44%。

從2016年12月花14.85億瘋狂買進,到2018年1月打包賣出,完美世界用一年多的時間,快速地完成了收購、試錯、賣出的全過程,從最開始想要野心勃勃大幹一場,到後來一個月關店19家,最終徹底放棄院線業務,以不低於當時的收購價,找了母公司完美世界控股集團當接盤俠。找不到接盤俠的,就只能自己收拾殘局,甚至面臨關店了。去年曾有大量影院停業、拖欠員工工資的星美控股,如今似乎慢慢有所緩和,但情況依然很糟。

9月2日晚間,星美控股對外發布《內幕消息最新進展之更新停止買賣》的公告,目前星美控股在國內經營約336家影院,其中約201家處於運營中,約135家已暫時停業,同時管理層預期已暫時停業的27家影院將於不久將來恢復營業。目前星美控股尚未向部分僱員支付的工資總額爲8100萬元,較三個月前的7500萬元增加了600萬元。儘管星美控股已經在拼命讓影院恢復營業,但星美控股在公告中指出,根據董事會現有財務資料,並經作出所有合理查詢後得出結論,集團尚欠足夠營運資金支持其業務營運。從2013年的83家影院,到2017年365家影院,星美只用了4年,2018年本來準備擴張到450家影院,結果卻迎來大面積“關店潮”。

星美控股的瘋狂崛起,其實就是中國院線崛起的縮影,而星美控股的困境,也是大多數頭部院線可能面臨的困境。

但是,國家電影局並不打算放緩對於新建影院的建設,而且明確了任務目標——“到2020年,全國加入城市電影院線的電影院銀幕總數達到8萬塊以上”。當然,只要國家願意,2020年銀幕總數暴增到8萬塊應該不是問題,但比規模擴張更重要的是,怎樣提升院經營效率。因爲提高單銀幕產出、提高上座率,纔是院線未來關鍵。那麼,影院從“影院投資、控制成本、提升競爭力、明確市場定位、選址裝修、特色營銷”等角度,如何從0做到1,從1做到10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