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私人企業用的是自身的股權作抵押(某大院線已經用49%的股權去和資本作四億元的借貸),國有電影公司完全可以通過增強自身能力,以國有企業的信用優勢團結起影城管理精英們,以集合力量開展全國範圍的管理輸出,擺脫金融價值評價的窠臼,爭取到資本支持。前提是國有企業能夠日新月異地提升自身的信用,用公共信用體系和自身日漸提升的能力,團結影城管理團隊和優良的影片發行團隊,共同去以勞動支配資本。

中國現階段的電影院線分爲兩種類型:資產聯結型院線和加盟服務型院線。隨着產業發展,更多投資者湧入到影城開發建設當中, 第三種類型院線呼之欲出——管理輸出型院線。 它不以資產爲紐帶,而是以連鎖管理模式打造出來的,有剛性控制力的院線,譬如統一排片(上下聯動、靈活調整)。

真正的院線管理一定是標準化的,而標準化必須建立在連鎖經營的基礎上。電影院的管理如何標準化?首先要把影城當做零售店。現在有這種意識的影城並不多,他們認爲電影院就是賣電影票的,而零售店的理念比之更加寬泛。把零售連鎖起來,就會有標準化。當很多投資人熱衷於投資,而不懂得管理的時候,這種零售連鎖的標準化建立,就爲管理輸出提供了藍海。

眼下的中國電影產業,已經出現了管理輸出的極大可能。很多有識之士已經在躍躍欲試,小的管理輸出團隊紛紛行動。當資本市場開始對 中國電影產業發起2.0衝擊的時候,這些管理輸出團隊將大有可爲。

目前,大部分管理輸出團隊規模小,背後沒有大資本有力推動,生存艱難。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把資源“集中起來辦大事”,沒有資源形成的信用,就不會有資本的市場。而資本市場的發動機,在於成批量地掠奪影城和打造規模,或者控制發行,成爲最強的內容供應商。

資本市場其實是貨幣化了的“權力”與“暴力”——“兼併、控制你沒商量”。資本市場在這其中瞄準的看似是實體企業,譬如影城,或者發行、管理公司,實際上其看中的永遠是過程當中創造出來的金融價值——不同於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另一種價值,是資本市場樂意看到的金融價值。信用越高,價值越大。

管理輸出能否得到資本青睞,依賴於資本對其金融價值的認知和首肯,即信用。對於一個企業和一個團隊而言,爲着與資本博弈,要主動搭建起自己的信用體系,而非持續地在維護自己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方面使勁。在資本市場已經展開的今天,沒有資本的支持,想迅速發展壯大而不被喫掉,幾乎沒有可能。但是,一旦接受了資本的援助,企業和團隊很容易變成了債務性公司和個人。

國有企業的存在,爲公司本身和管理團隊提供了最可信的信用。私人企業用的是自身的股權作抵押(某大院線已經用49%的股權去和資本作四億元的借貸),國有電影公司完全可以通過增強自身能力,以國有企業的信用優勢團結起影城管理精英們,以集合力量開展全國範圍的管理輸出,擺脫金融價值評價的窠臼,爭取到資本支持。

國有企業與人才團隊的結合,不僅僅是一次市場化的結合,更是一次金融市場平臺的打造,是資本市場的一次機會。國家信用一旦能夠爲國有企業很好地把握,就能很及時阻止資本的貪婪。前提是國有企業能夠日新月異地提升自身的信用,用公共信用體系和自身日漸提升的能力,團結影城管理團隊和優良的影片發行團隊,共同去以勞動支配資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