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點映的《我和我的祖國》的一些影院經理同行們交流,發現每一個人喜歡的篇章的排序都不一樣,但是大家的共識是:這個由七部短片集合在一起的電影非常好看,觀衆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盤菜!

19.9元特惠購票《我和我的祖國》

影片中最揪人的那段是戀人不期而遇,相見卻不能相認。十幾分鐘的戲碼一鏡到底,觀衆一邊讚歎女主任素汐的臺詞功底,一邊又感慨男主張譯眼睛會說話的演技。同時,公交車窗外的風景不斷變化,人羣從三三兩兩變成紅旗招展的狂歡,車內個人的情感突然融入進重大歷史事件當中,非常自然,沒有任何的突兀感。整段無論是演員表演,還是場景調度,都體現出導演不凡的功力。

但從如何把主題先行的主旋律電影拍得賞心悅目的角度談,管虎的《前夜》和徐崢的《奪冠》無疑是佼佼者。

《前夜》裏的人物原型是設計出開國大典上電動升旗機的設計師林治遠。40多秒的升旗儀式的背後,是一個讓觀衆一直提着心吊着膽的故事。管虎用倒計時的方式,把實驗升旗儀式時遇到的各種問題細節都做了戲劇化的處理,讓主人公經歷一次次的無助。隨着時間迫近,緊張情緒達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整個故事的節奏彷彿驚險片,觀衆也和主人公一起經歷了起起伏伏、柳暗花明的心理體驗。

不過影片的節奏並非一直都是劍拔弩張,時不時來個小幽默讓它有張有馳,也使得最後一切塵埃落定時的情緒釋放格外暢快,而觀衆也真正體會到那句“萬無一失”的承諾是多少人艱辛努力的結果。

《前夜》是整部電影的開篇,管虎這第一槍就打得很響亮,一下子就調動起了觀衆的觀影情緒。在看片前,還是挺擔心影片被拍成流水賬式的宏大敘事,或者是很教條的口號式影片,徐崢的《奪冠》讓我非常驚訝於在這樣一個主旋律電影裏,導演能夠充分地展示國人世界觀與價值觀的多元性。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小學生東東,他在完成現場直播女排三連冠任務的過程裏,一直在衆樂樂與獨樂樂之間糾結:是堅持用手支撐着電視天線,讓羣情激昂的街坊鄰居看完直播,還是不管不顧去追馬上要出國的小女孩小美,向她表達自己的喜歡?里弄裏的人們並非全都在爲女排的得失牽腸掛肚,小美的媽媽雖然置身於上海里弄衆人集體榮譽的亢奮之中,卻表現得格外淡然,因爲這一切,對於馬上要奔向另一個國度的她來講,意義並沒有那麼大。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國門初開,面對外界的各種信息,有多少人正在想方設法離開這個國度。一面是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全新的氣象,女排精神激勵着人們奮發向上,大家都在憧憬未來,一面是一些人渴望離開這片土地,去大洋彼岸呼吸全新的空氣。

有人在追求集體的榮譽,有人在追求個人的發展。人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在這時正經歷強烈的碰撞,整個社會的複雜與多元,就在一顆小小童心光榮與失落並存的一天裏得以展現。即便是一部主旋律電影裏,徐崢依舊有更廣闊的視野,着實佩服!

和其他的篇章都以一兩個主人公爲主角的結構不同,薛曉路的《迴歸》裏,沒有絕對的男女主角。這讓整個故事看似有些散,但認真琢磨,卻發現該篇形散而神不散,令人回味雋永。實際上,本片的主角並不是人,而是一個物——手錶。手錶代表了時間,做到時間準確無誤,是片中每一個人的責任。片中的主要人物都有一個動作——對錶。

中英談判方對升中國國旗時間的爭執,中方表達了對於百年後故土迴歸的急切心情:一秒鐘也不願等!迴歸儀式,中方負責人一再提示英方對齊手錶的時間,必須要在零點以前完成升旗之前所有的流程。香港修表的師傅,爲迴歸時的一個重要人物修手錶,而他也送給任警察的妻子一塊手錶,讓她能夠在零點回歸的那一刻換警徽做到分秒不差。做爲整個迴歸儀式裏億衆矚目的升旗手,爲了做到將紅旗到頂一秒不差,日夜訓練,連肌肉都形成了記憶。他們對時間的重視與珍惜,表達着渴望迴歸的熱切心情,而這裏面的深情厚意,也深深地感染並打動着觀衆的心。

甯浩的《北京你好》則把講述重大歷史時刻的重任放在一個情感失敗的普通北京小人物身上,也是頗有意思。葛優演的出租車司機,是一位典型的北京大爺,愛顯擺,愛吹牛,公司抽到一張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門票,拉到一位客人就在那裏吹:薩馬蘭奇送的!他還給在奧運會開幕式工作的朋友打電話,讓藝謀直播的時候給自己一個特寫。而這個把自己吹得牛逼哄哄的人,其實是一個婚姻失敗,前妻和兒子都不願搭理的失敗者。給兒子買了一雙紅色運動鞋做生日禮物,兒子卻說自己的腳早就穿不了這個尺碼的鞋了!陰差陽錯下,這份無處釋放的父愛,在一個從汶川過來的13歲少年那裏,找到了慰籍。他用這張門票,完成了另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

這個故事,因爲強行將汶川地震和北京奧運相合,某些地方顯得有些生硬。但是葛大爺就是葛大爺,他用自己生動的表演讓我們忽略了這些小問題。什麼是好的表演?就是葛優這樣的!而甯浩式喜劇和葛優式表演的和諧統一,也讓這部片子格外的好看。

《我和我的祖國》裏面的主人公大都是平凡的人,甚至是有些小毛病、小心思的人,但就是這些平凡的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彙集着中國人內在的力量與精神,給這個世界帶來一份溫暖與關懷。相比之下,最後面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和文牧野的《護航》,因爲時代離當下越近,越缺少歷史沉澱,人們回望時的唏噓就少,對心靈的衝擊力也輕一些,就變得更難拍好。但是新老導演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務,讓整部片子能夠穩住了腳。

特別提一下陳凱歌做爲總導演的難處,不只是要統籌全局,把握整部影片的情感脈絡的連接,我個人感覺他還選了其中最爲難拍的主題。其他的人講的故事背景都是自己熟悉的都市生活,只有陳凱歌選擇了西北的荒漠。雖然當年陳導可是拍土得掉渣的《黃土地》起家的,但是如何把荒漠扶貧與航天事業兩大主題無縫連接,是非常考導演的功底的。

陳凱歌處理得非常聰明,而且在用演員方面挺有衝破性。首先是選兩位年輕漂亮的偶像做主角,奪人眼球,然後用田壯壯、江珊兩位老前輩給他們壓陣,爲表演加分。主題上,用流浪少年“回家”和航天艙返回中國,加上“白晝流星”能帶來幸福的傳說,將貧困地區人們渴望安家樂業的個人夢想與國家宇航事業的大國夢想結合在一起。

看片名就知道,《我和我的祖國》需要通過兩個視點見微知著:“我”以及“我的祖國”。影片歌頌的重點首先是個人——我。這部影片是中國人個人的史詩。新中國70年的歷史裏,每一個家庭的成長都是一段不可磨滅的史詩,在舊貌換新顏的過程中,我們每一個努力工作的人,都是偉大的。影片另一個歌頌的重點,當然是——我的祖國。“我的祖國”,是將個人的奮鬥與國家的命運緊緊接連在一起。個人的奮鬥,離不開國家的興旺,沒有國家的振興,絕大多數個人的追求都是海市蜃樓。而我特別喜歡的是,在彰顯集體榮譽的同時,《我和我的祖國》並沒有忽視展現個人的追求。飽滿的人性渴望與對國家的責任偶有對立,亦有衝突,但是最終通過自身的消化,讓兩者得以和諧成長。

比如文牧野執導的《護航》裏,宋佳飾演的殲十A女飛行隊長,是一個個性極強,從小到大巾幗不讓鬚眉,爲了飛行事業絕不認輸的女性。當護航任務到來時,她卻因爲太優秀,而成爲備飛。雖然她一開始並不能夠接受,但是隨着對自己人生歷程的回憶以及和機隊隊友的情感交流,她漸漸理解了有時候成功並不是成就自己,而是成就他人。這裏倡導的價值觀,將個人的追求和對集體國家的責任,非常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漂亮的攝影和鏡頭剪輯,把當代飛行員拍得英姿颯爽。除了女主宋佳,片中的幾個配角的表演也可圈可點,特別是飾演少年女主的張子楓,和彪悍的女主分手又驚又怕的雷佳音,一兩個鏡頭就把人物的性格展示得入木三分。說到表演,50多位主要角色,十幾位男女主角,個個都拿出了十二分的實力和誠意。當然了,7位年齡層次不同、代表着當下中國最中堅力量的導演同臺競技,也都拿出了自己應有的水準,還有人超乎預期的完成了目標。

看這七個故事就像品七個口味不同的老酒,有一種迷醉的感覺。這個十一,讓我們到電影院裏爲自己,爲祖國乾杯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