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弈乎桌遊

我們的大腦其實不知道這僅僅是一個遊戲,所以……

先告訴你一個事實: 我們的大腦其實不知道這僅僅是一個遊戲。

轉眼間一大波節假日已經過去,不論是什麼節日,我自己最喜歡的活動都是和小夥伴約完飯之後開一局桌遊。事實上,桌遊纔是節假日最吸引我的地方,因爲節假日會出現很多機會來搞上一局,我自己的包裏更是常年備上幾款容易推的遊戲蓄勢待發。 不論是簡單的卡坦島或者璀璨寶石還是比較考驗策略的神祕大地我都來者不拒!

也許我是愛桌遊愛得太深以至於有些時候玩遊戲的過程中我會看到我自己最糟的一面。

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類似的體驗,有些時候我們會爲了遊戲中1、2分爭吵不休,有時我們會因爲自己輸了遊戲而大罵遊戲的機制有bug,有時我們更會大罵自己的隊友是豬隊友。

究竟到底爲什麼我們有時會對一局遊戲過分的認真,爲什麼我們會從一個溫順的人瞬間變成了急脾氣,究竟爲什麼我們有時會忽略了桌遊不過是一局遊戲?

“我們的大腦會把遊戲的失利當作真實的失敗”。

簡單的說就是, 我們的大腦其實不知道這僅僅是一個遊戲。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科學與人類行爲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員Don Vaughn說:“人類的大腦從來沒有形成一種將遊戲與現實分開的機制。”

在遠古時代, 如果一頭獅子在大草原上追逐我們的祖先,每一次都會是真實的,沒有模擬,遊戲或者推演。現代神經科學已經揭示,只是想象這種場景就會激活與實際經歷這些場景相同的大腦區域。當你在遊戲中真的要付200個貨幣給對方玩家時,你的大腦真的會認爲你遭受了真正的損失。

Vaughn解釋道:“如果我們能夠在那個時候看到你的大腦,我們實際上會看到多巴胺神經元會減少釋放:一個真正的消極結果的標誌。當然, 當我們獲得勝利或體驗到與隊友的互動時,我們的大腦會釋放令人愉悅的化學物質。

“桌遊本質上就是充滿競爭的”。

與體育運動相同,桌遊本質上就充滿了競技性。如果說體育運動靠的是身體素質和技術贏得比賽,那麼桌遊往往靠的是腦子與運氣來贏得遊戲。在當代社會,人們往往容易接受自己的身體素質不如別人但是很難接受自己腦子不如別人的假設,這導致在每局遊戲開始時人們都會打起12分的精神,爲的不只是贏得遊戲更是想證明自己在智力上的優越性。

Alok Trivedi博士說:“就其性質而言,棋盤遊戲帶來了我們的競爭精神,因爲它們將我們分開。一個家庭,星期六晚上夫婦會帶着孩子閒逛,爲的只是讓孩子們玩得開心,然而棋類遊戲通常都是'每個人都爲自己'的場景,或者將我們分成團隊。這自動打開了我們在大腦中的競爭開關, 我們開始自動的產生腎上腺素和皮質醇來準備迎接戰鬥。”

而且,儘管大多數的棋盤遊戲都涉及到某種程度的戰略,但是勝利幾乎總是需要一些我們無法控制的東西:運氣。當我們覺得我們玩得更好但是卻因爲對手運氣更好而輸了遊戲的時候我們會打心底的生氣,並且會激發起自己的戰鬥性來玩下一場遊戲。

“我就是要贏他”。

桌遊有趣的一點在於在桌上一起玩的玩家往往是熟識的,每位玩家可能在私下都比較熟悉。比如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可能會每週都在一起玩桌遊。

在熟悉的圈子中,總有一些人會顯得全知全能, 比如你家中可能會有一個無所不能的父親,而桌遊則提供了一個改變這種次序的一種途徑。這種角色主導位置轉換的機制有時對人們是有益的,但往往這會讓我們玩遊戲的方法變的過激。有時我們會使出各種損招來卡死一個玩家,目的往往就是不想叫他贏。這種侵略性往往會讓玩家們感到不爽。

“爲什麼有人愛桌遊,有人卻痛恨桌遊”。

臨牀心理學家海倫·奧德斯基(Helen Odessky)表示,當我們面對一個充滿競爭的遊戲時,很多人會有兩種心態: “充滿競爭性”或 “根本不參與”。 某種程度上,很多人之所以不想玩桌遊僅僅就是因爲不想再參與競爭了,畢竟在公司的競爭已經足夠他們喝一壺了。這種心態往往可以追溯到童年生活,在兒童時期我們在遊戲中處理競爭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未來思考遊戲的方式。

“如何能開心並且無衝突的開一局遊戲?”

如果你已經有了一個穩定的桌遊羣體,那麼這其實不是個問題。但如果你像很多人一樣,總是苦惱於組織的桌遊活動不理想,那麼以下幾個建議或許更適用於普通的桌遊羣體。

1. 從毛線和聚會遊戲玩起:競爭性往往是玩桌遊過程中很多普通玩家反感的地方,而中策重策遊戲往往運氣成分更少策略度更高,對於非硬核玩家來講這類遊戲可能接受起來需要更多的時間。相反,毛線和聚會遊戲由於運氣成分比較大,相互之間的互動比較多並且有很多搞笑元素,這讓遊戲的競爭性會減少很多。

2. 心態要陽光! “讓事情變得輕鬆的一個方法是你需要提前想好,無論發生什麼,你必須都要散發正能量。當你吝嗇的小夥伴與你競爭並贏得勝利時,你要說:“好策略!” 而不是 “這張卡設計的太強了!”。 權力鬥爭只能發生在兩個人的相反方向上,如果你站在了你的小夥伴那邊,爭吵也就自然消失了。 有時候感覺玩桌遊也是一種修行,隨喜也是功德啊!

寫到這裏突然想起《寒山問拾得》中的話: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當年讀這局話的時候覺得狗屁不通,如果自己被懟了,一定要加倍懟回去!隨着閱歷的增加,回頭再讀這句話突然覺得這話並不是犬儒主義,而是一種豁達,一種不執着的態度,畢竟玩個桌遊而已,有必要去爭個你死我活嗎?

本文參考了nbc的文章,着重談了談玩桌遊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常見問題。筆者就是從當年的錙珠必較,只玩德式遊戲慢慢過渡到了現在的開開心心玩一局,不論毛線還是策略遊戲。以前玩遊戲的樂趣就是自己能贏產生的自豪感,現在樂趣主要在於看一桌子人能其樂融融的扯扯蛋。也許每個人都是這樣,隨着桌遊玩的越來越多,也不斷的更瞭解自己的心態吧。 最後,祝大家玩得開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