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 文· 來· 啦·

親愛的,我們能不能好好溝通!

我相信,這句話應該是很多人在親密關係裏都渴望對自己的另一半說的話。但是,每次不知道爲什麼話到了嘴邊,說出口後又是另外一種滋味。

在親密關係裏,存在這樣的定律,那就是:

只有你在意的人,纔有能力觸發你的情緒按鈕;

只有你愛的人,纔有傷害你的能力。

你之所以想要去爭論、想要去辯解,無非是因爲你在意他。

你渴望對方理解你;你渴望他能夠讀懂你所有的語言;你渴望他能夠贊同你所有的聲音;

所以,衡量一段關係的好壞:從來不在大家意見一致時候情侶間的表現,而是當兩個人出現分歧的時候,彼此是否仍然能夠心平氣和的去溝通。

爲什麼我們會和在意的人爲了小事爭吵?

“冰老師,道理我都懂。我知道我需要更加包容和理解以及遷就他,可是我就是做不到。”

是的,關於感情相處的大道理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說出十條八條。但是,爲什麼我們即便知道寬容和遷就的重要性,但是仍然在關鍵時刻做不到放下那個“自我”呢?

1

矛盾的本質:投射的不成功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概念叫做“投射性認同”,持這種思維模式的人,他們在關係裏慣性的臺詞就是:“你必須...,否則你就是不愛我。

比如:

他沒有十點前打電話給我,他肯定不愛我;她來我家都不幫我收拾房間,她肯定不愛我;他竟然不聽我解釋,他只愛他自己;她國慶都不願意陪我,她就是一個自私的女人。

大家有沒有發現以上這些語言的共性?總結一下,這些都是在以“我”作爲出發點去“審判”另外一個人。

似乎對方是符合你的預期和要求的,他就是愛你的;反之,就是不愛的。

2

難處理的從來不是爭吵,而是偏見

有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我們必然會帶着與身俱來的偏見進入到每一段關係。

而區別就在於,那些有能力經營關係的人,他是會隨着關係的發展慢慢消除他自帶的那些好的或者不好的“偏見”,並且有能力伴隨關係一起發展,進而良心循環,逐漸成爲一個成熟、寬容的戀人。

而那些慣性把自己裹挾在“投射性認同”裏的人,他會永遠把責任推給他的另一半,始終認爲:是他的錯,與我無關。

於是到最後,他只會愈發自我懷疑。但是,他們相處的模式仍然不會改變,因爲他暫時只會這一種相處模式。那就是:那是你的錯。

3

你對於爭吵的態度就是你對關係的態度

爲什麼對有些人來說,爭吵是感情的升溫器,但是對另一部分人來說吵着吵着就散了呢?

那是因爲吵架它本身就是一件中性的事件,沒有對錯。重點在於說:你用何種態度應對爭吵,纔是真正影響你親密關係的關鍵。

那麼,什麼樣的態度纔是我們應對爭吵應該有的態度呢?

首先,你需要學會放棄對戀人不切實際的幻想;

如同前面我講到的,爲什麼你會不自覺的帶有“審判”的上帝視角去評判你喜歡的人?無非是他沒有按照你的預期來,你無法否定你自己。

於是乎,你只能把過錯推給對方。即便他只是做了一件小事不如你的心意,你也依舊會把所有的關注點聚焦到那個讓你不愉快的點。

但是反觀一下,那個觸發你情緒的點,或許是你對你們之間存在差異下意識的否定。

其次,在“審判”對方之前,先學會自我審視。

比如以前他惹你不開心了,你會立馬一個電話打過去把他罵一頓,或者吵架的時候摔門而出,諸如此類。

但是下次當你被你的“情緒腦”左右的時候,你能否先給自己三秒呼吸一下:“他真的有那麼讓我厭惡嗎?可是我做錯事的時候,他對我也不會這樣對我啊。”

慢慢的,你就會發現“其實我也是有原諒別人的能力的”。是的,你當然有。每個人都有,重點在於你能否看到那個阻礙你在關係裏成長的“天花板”。

我是淼冰,祝你幸福!

陳淼冰

知名情感專家

百合網情感學院明星情感導師

微博2019年新銳心理大V

《女性吸引力》作者

《天天向上》青春女性全國公益講座主講人

知乎微博情感內容閱讀量均破千萬

已成功幫助數千女性獲得情感和心智的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