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儘管我們知道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萌發,有着獨屬於自己的“認知”、好奇心、秩序感,也擁有分分鐘爆發的小脾氣和一味拒絕的口頭禪。初爲人母,當孩子突然有一天變得不可理喻,一言不合就大哭大叫大發脾氣的時候,真的是難以抑制自己想要咆哮的內心。

“我回來了。”下班回家的爸爸剛說完這句話,女兒那頭就鬧騰起來了:“不行,我來開。”

什麼?孩子她爸站在門口一臉懵地看着我,彷彿在問:“這是要做什麼?”

“你出去敲門,閨女給你開門你再進來。”我很無奈地轉述了孩子的意思,他愣了一下,默默出去,關門。

這頭女兒屁顛屁顛地搬起小椅子,朝大門跑去。

“咚咚咚。”

“是誰?”女兒一本正經地問了一句,然後把門打開,慢慢從椅子上下來,繼續回去玩拼圖。

孩子他爸放下包問了一句:“這又是上演哪一齣?”

“罄竹難書啊!這一出又一出的,我連咆哮都懶得咆哮了。”我表示很無奈。

她要幫忙洗襪子,你不同意,急得大哭,“幫忙洗臭襪襪。”

她要幫忙洗碗,你不同意,急得跺腳大哭,“我要幫忙。”

出門她要按電梯,你按快了,她還得大哭;

她想幫忙拿快遞,你不讓,接着大哭;

她想喫根棒棒糖,你手快幫忙打開外包裝,還是大哭;

你命令她做什麼,答案永遠都是“不”;

你碰了她的東西被她發現後,脾氣立馬上來……

總之,太多了,說都說不過來。你越制止,她越跟你對着幹,哭成了她的武器,小椅子成了她的工具,這兩招就足以讓你敗下陣來。

這些零碎的小事,讓你不由得感嘆這兩歲真的很可怕!

初爲人母,當孩子突然有一天變得不可理喻,一言不合就大哭大叫大發脾氣的時候,真的是難以抑制自己想要咆哮的內心。

儘管我們知道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萌發,有着獨屬於自己的“認知”、好奇心、秩序感,也擁有分分鐘爆發的小脾氣和一味拒絕的口頭禪。

萬般無奈之下,我學會了“妥協”。

只要屬於孩子的東西,我尊重她的“所有權”,儘量不碰不拿不喫;

她想幫忙做家務的時候,我表示同意,給她一雙自己的小襪子、一盆水,或者一個塑料碗;

今天不想穿這件衣服的時候,可以有AB兩個選項讓她選擇;

當她想拿快遞的時候,我會告訴她“這個東西如果你拿不動,要趕緊還給媽媽,好嗎?”

當她非要自己鑽桌底下撿玩具的時候,就叮囑一句:“小心撞到腦袋。”如果很不幸,真的瞌到了,即使哭了,也得自己爬出來;

當她非鬧着要看電視的時候,我會妥協,跟她商量:看五分鐘可以嗎?雖然有時候會耍賴大哭大鬧,但我堅守只看五分鐘的原則……

妥協,並不意味着放任不管、縱容。

只有嘗試過,她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只有堅持原則,她纔不會一再大哭嚎叫耍賴。

兩歲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雖然雞飛狗跳,但也是成長的必經階段,於父母而言也是極具挑戰的一個階段。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正處於這個階段呢?

聲明: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