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給來客提供住的房間,驛站的工作人員,包括驛丞、侍者、轎伕、馬伕、獸醫等人的住所也都在驛站當中。驛站擔負着文件傳遞、軍情傳達、更換馬匹、貨物轉運等任務,最重要的用途就是供往來官差休息,有的大驛,配置的房屋甚至超過百間,住宿的條件也有規定,供數量不等的來客休息。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後馬上就整頓和恢復各地的驛站,全國大約有1500餘處。第二年,他又頒詔,把元朝的“站”一律改稱爲“驛”。明確規定:“非軍國重事不許給驛”,意、即不是國家與軍事大事,一律不許濫用驛馬或動用驛站的郵遞設施。洪武二十六年,頒佈了《給驛條例》,限定使用驛馬、驛船的人員,違者重罰。

驛站擔負着文件傳遞、軍情傳達、更換馬匹、貨物轉運等任務,最重要的用途就是供往來官差休息,有的大驛,配置的房屋甚至超過百間,住宿的條件也有規定,供數量不等的來客休息。但不同於旅館,只負責接待官差公幹。除了給來客提供住的房間,驛站的工作人員,包括驛丞、侍者、轎伕、馬伕、獸醫等人的住所也都在驛站當中。

明代驛站設驛丞1人,從九品,屬於官員的編制,任職3年。驛丞雖官卑職微,但責任重要,迎送對象多是顯官大吏。除驛丞外,通常並有1名無品級的吏員協助驛丞工作,驛吏需任職9年方爲期滿。當然也有朝官貶爲驛丞的,如王陽明就因得罪了宦官劉瑾,於正德元年被廷杖之後,謫貶貴州龍場驛丞。最有名驛吏當屬李自成,被裁撤不久就進入起義軍。

驛卒(伕役)沒有什麼編制。明朝的戶口分爲很多種,比如民戶、匠戶等,相應的戶口輪番承擔相應的徭役。當然,也有抽調的邊防戍卒和發配到邊遠驛站的刑徒。驛卒分工細密,有馬伕、驢夫,馬頭、驢頭。馬伕和驢夫負責飼養馬驢,應對差事;馬頭和驢頭負責收買馬驢及雜物;車伕、廚夫各有專司;庫子分爲廩米庫子、鋪陳庫子、草料庫子;鬥級和防夫負責驛站及倉庫安全;看囚夫負責過往囚犯的看管;轎伕、槓夫則是最勞苦的伕役。

特別偏遠地區如未設驛丞者,一般由衛所裏的百戶兼任驛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