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觀衆苦嘆無出路的男頻劇,今年終於爭氣了。

11月開始,《鶴唳華亭》《慶餘年》兩部劇雖均裸發上線,但是依靠口碑打開了熱度,其中《慶餘年》頗有黑馬之勢。目前,兩部劇全網熱度都在同檔期劇集中處於領先位置,新開播的《劍王朝》熱度如今也在猛躥,不過口碑稍次於前兩部劇。不少觀衆感慨,市場終於有可以看的男頻劇了。

前幾年大女主戲審美疲勞之勢出現後,市場開始把製作方向往沉寂了幾年的男頻劇轉,但探索初期對IP的盲目信任卻導致了不少項目的失利,也讓觀衆逐漸對男頻劇失望。前一兩年,《武動乾坤》《鬥破蒼穹》等網文IP雖是一代人的青春,但市場反饋都不如預期。

不過今年開始,《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鶴唳華亭》等不斷爲男頻劇正名,也打破了男頻劇男女觀衆都不討好的僵局。可見在度過試水期後,男頻劇如今已經邁入了精品化階段,而真正的精品內容,無疑可以男女通喫。

底子單薄、屢見魔改

男頻劇曾經“十部九撲”

在男頻劇熱潮湧現之後,影視改編多以“打怪升級”的網文IP爲主,《青雲志》《擇天記》《武動乾坤》《鬥破蒼穹》《莽荒紀》等皆是如此。其實,這類IP更適合遊戲開發,因爲既有宏大的世界觀支撐,也有豐富的人物、故事支線來充實內容,遊戲體裁實則也更適合這些小說中名戰鬥場面的還原。

但在影視化改編中,大IP卻不一定是好故事。龐大的世界觀若處理不好會讓觀衆喫不消,高同質化的反覆打怪會讓觀衆疲勞,缺乏基本邏輯的爽文模式也難令人信服。再者,這種打怪爽文IP的主角設置多有雷同,女性角色及多數配角都屬符號人物,這些對影視改編來說都是難題,畢竟影視劇還是要靠鮮活的人物、接地氣的人性以及複雜的人物命運來推進故事發展,調動觀衆情緒。

誠然,《擇天記》《武動乾坤》《鬥破蒼穹》等在玄幻網文領域都是具有一定“歷史地位”的,也都是被當年的熱血青年奉爲“神書”的存在,影視化後,自然會有不少男性觀衆選擇重溫舊夢。藝恩數據顯示,《鬥破蒼穹》的用戶畫像中男性觀衆佔比高達79%,但是,不少IP的魔改卻在大力勸退原著粉。

於是,大多男性觀衆只能是懷着當初美好情懷的回憶而來,帶着吐槽而去。從不少原著粉的反饋來看,即便可以忍受魔改,多數人也會在追劇過程中“半途棄劇”,因爲這些網文IP改編作品的價值觀很難再匹配如今他們的觀劇需求,不少男性觀衆直言,還是二刷三刷《琅琊榜》《人民的名義》《白夜追兇》等劇更有意思。

當然,被影視化的網文中也不乏原著底子不錯且價值觀並未過時的IP,但它們同樣經不起魔改的折騰。江南的《九州縹緲錄》故事格局上無疑是高於大多數網文玄幻IP的,原著在豆瓣上評分超過了9分,但依然敗在了魔改上,原著粉期待的是亂世下的少年成長史詩,在劇中卻變成了狗血三角戀。

留不住男性觀衆的同時,前幾年的男頻劇也很難得到廣大女性觀衆的青睞。即便搬出“熱門IP+當紅小生”的套路,即便在影視化改編中加入更多的感情戲,似乎仍難討好女性觀衆,這不難理解,畢竟少有女性會對“男性爽文”熱愛有加。兩面不討好下,不少男頻劇能留住的或許只有主演的粉絲。

放眼望去,玄幻男頻IP中爲數不多口碑未崩的便是《將夜》了。相比於《擇天記》《鬥破蒼穹》等對原著進行了大量魔改的劇集,《將夜》對原著的還原度極高,被粉絲稱爲“有正宗的貓膩味道”。雖然不少觀衆對劇情設置、男女主演技還是頗有微辭,但同行襯托下,《將夜》的改編確屬良心之作,該劇目前在豆瓣拿到了7.5的評分。

跳出玄幻題材

探尋男頻劇的多元表達

男頻劇“十部九撲”下,有觀衆甚至憤慨表示“流量小生+男頻文”就是“愚蠢透頂的商業幻想”,也有人大呼男頻劇已無出路。但今年開始,無論是《長安十二時辰》還是近期開播的《鶴唳華亭》《慶餘年》,都向市場說明了男頻劇非但沒死,反而在逐漸回溫。

貓眼網播熱度顯示,11月開播出的《鶴唳華亭》《慶餘年》等劇近期的實時熱度都排在熱度榜前五。從口碑來看,《慶餘年》在豆瓣拿到了8分,《鶴唳華亭》評分也達到了7.5分,兩部劇可以說是熱度口碑雙收。這些劇能受市場認可,首先贏在了IP的選擇上。

不難發現,今年的男頻劇已經不再死磕玄幻題材,而是在挖掘一些故事底子更好的IP,探索更多元的故事類型。如《鶴唳華亭》與《慶餘年》都是網絡小說中少有的精品IP,均非網文初興起時熱門的爽文模式。相比於《鶴唳華亭》的虐心,《慶餘年》風格相對輕鬆幽默,雖然兩部劇集都架空了歷史背景,但故事不乏歷史大劇的磅礴之氣。

如果說上述兩部劇集走的都是深度路線,那《從前有座靈劍山》主打的便是輕喜劇風格。《從前有座靈劍山》雖也是男性向的小人物逆襲史,但卻是玄幻修仙題材中少有的搞笑作品,輕鬆解壓劇的定位吸引了不少觀衆。其實,今年在豆瓣拿下8.2分的《大宋少年志》風格也偏輕鬆幽默,憑藉新穎的探案題材和少年熱血感大受好評。

在多部古裝劇的包圍中,今年不能忽視的一部劇便是現代男頻劇《全職高手》,雖因愛情戲份少,該劇熱度不敵同爲電競題材的《親愛的,熱愛的》,但不管是CG特效的製作還是電競內容的呈現都較前者受到的認可更高。在男性受衆達到69%的比例下拿到7.4的評分,也證明了認真做內容的劇集,不怕留不住男性觀衆。

其實,從今年《長安十二時辰》的出現便可以看出影視公司和視頻網站對男頻劇是有野心的。這部劇的成功不僅在於“唐朝反恐片”的新鮮設定,更在於劇本、服化道、配樂、置景等全環節的走心,雖後期故事略顯拖沓,但整體瑕不掩瑜。從《長安十二時辰》到《慶餘年》,男頻劇終於在2019年爲自己正名。

男頻劇曾經的桎梏,主要還是因爲在玄幻IP霸屏、影視公司盲目購買IP、圈快錢作品居多的市場亂象下,不少大IP的陸續撲街讓觀衆和市場對男頻劇失望。不過,現在的製作方在IP的選擇上顯然看得更遠了,對IP是否適合改編,故事是否打動人這些維度也看得更重。如今,男頻劇跳出“升級打怪”的重要一步後,市場潛力已經開始湧現。

唯精品、唯價值觀共鳴

纔是“男女通喫”的殺手鐧

在國內較長一段時間都被大女主戲霸屏的階段,男頻劇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沉寂期。前幾年男性視角的玄幻IP開始被大批量改編時,可以說男頻劇仍處於初步開發的試水階段。度過試水期後,市場已經慢慢摸索到IP的“利與弊”,也開始逐漸掌握了當代觀衆的需求和審美取向。

今年《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等多部劇雖裸發上線,但都依靠口碑逐漸成爲了黑馬,個種關鍵,不僅在於它們是玄幻劇之外的新嘗試,沒有臉譜化塑造人物,更重要的是,在觀衆審美升級,思辨能力提升,對故事內核提出更高要求的當下,這些劇在價值觀層面與觀衆達到了深度共鳴。

被公認爲貓膩巔峯作的《慶餘年》,被讀者稱爲是貓膩衆多作品中少有的文青氣質恰到好處,沒有蓋住劇情的作品。其實在故事內核上,《慶餘年》與《琅琊榜》不乏相似之處,《琅琊榜》追求的是河清海晏,《慶餘年》同樣散發着理想主義的氣息。《慶餘年》中最被觀衆喜歡的葉輕眉,畢生的追求便是開啓民智,人民可以自由且平等,這種理想主義,正是對君權神授下封建制度的反思。

而《長安十二時辰》表面看是“長安跑酷”,是“反恐24小時”,是007式孤膽英雄張小敬的專屬故事,但若仔細咀嚼,便能感悟到全劇都在隱性探討,或者說假設大唐會在巔峯傾頹的原因,而馬伯庸給出的理解,是在大唐盛世這襲華麗的袍子上,爬滿了致命的蝨子。所以,《長安十二時辰》不僅是一個類似美劇結構的故事,它裏面有着更多對歷史,對民族的思考。

這些纔是男頻劇的厚底蘊,是男頻劇的大視野和大格局。雖然以男性爲主角,但今年的男頻劇受衆分佈都較爲均衡,《長安十二時辰》的男女觀衆比例爲40%和60%,《慶餘年》的男女受衆比例爲37%和63%。由此可見,雖然男頻劇固有的受衆畫像中男性羣體佔比更高,但真正優質的劇集並不存在觀衆性別定位的尷尬。

《慶餘年》《琅琊榜》《長安十二時辰》這些優質IP的原著粉中便不乏女性受衆。由此可見,像熱血、廟堂、責任、正義這些能觸動男性觀衆神經的東西,也能在“她經濟”時代得到女性觀衆的認可。所以男頻劇要做到出圈,也並非要花盡心思討好女性觀衆,畢竟真正具有普世價值觀的精品男頻劇是可以做到男女通喫的。當然,如果劇中有CP可磕自然最好不過。

雖然當下市面上男頻劇質量仍良莠不齊,但《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鶴唳華亭》等劇的熱度口碑雙收,真真實實打破了此前男頻劇已無出路的悲觀預測。2019年,也可以看做是男頻劇的翻身之年,市場上優質男頻劇的陸續登場,都爲影視公司男頻劇的開發提供了重要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