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纔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找到了「代際溝通」的痛點

你有沒有試想過,可以跟媽媽像朋友一樣交流?

在近期上線的網劇《我纔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李進步因爲一場奇幻旅行穿越回到了自己媽媽高中時的年代,和媽媽李青桐成爲了好朋友,幫助她學習,陪伴她生活,收穫了珍貴的友情也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溫暖。

代際溝通已經成爲了當下社會的一大難題,也有越來越多的藝術作品關注這一話題。

影視劇中,家庭劇聚焦代際溝通已經相對普遍,無論是《幸福一家人》還是《少年派》,又或者是收穫了大量好評的《小歡喜》,都在劇中呈現了兩代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青春校園劇近年來也大有轉變之勢,積極向上成爲了更多青春校園劇的故事基調,創作者們大多致力於在校園背後探索更加深入的話題。

《我纔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作爲一部青春校園劇,就講述了對母親充滿誤解的李進步穿越回到母親的高中時代,以好朋友的身份,陪伴母親共同成長的故事。不再是激烈的矛盾衝突,而是通過平等對話的方式來探索代際溝通的新思考。

編輯

不一樣的“穿越”

穿越劇並不少見,代際溝通也已經不是全新的話題,校園網劇更是一部接着一部。《我纔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將三者進行了融合,“舊瓶裝新酒”,卻碰撞出了不一樣的色彩,拿下了豆瓣8.4的高分。

穿越劇雖然並不少見,但無論是從前的《步步驚心》,還是近幾年的《慶餘年》,大多都聚焦於宮廷爭鬥或古裝權謀。

此次《我纔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把穿越用在了一對母女上,讓女兒穿越回母親的高中年代,兩人一起成長。李進步從小就沒有爸爸,17歲了還沒有自己的獨立臥室,媽媽也經常應酬喝酒,漸漸的母女兩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誤會也越來越深。

再加上李青桐在家長會上張揚的言辭,總是忘交電費等一系列行爲讓李進步愈發覺得委屈,終於母女兩人爆發了爭吵,女兒不滿母親的教育方式,母親也不滿女兒的學習和生活態度,兩個人誤會重重。

李進步獨自到洗浴中心過夜,一推門發現一個男生在洗澡,自己所待的洗浴中心也變成了男生澡堂,這下李進步才反應過來自己回到了20年前。

編輯

通過神祕的電話李進步來到了牡丹旅館,發現這家旅館竟然是剛剛澡堂那個男生段霄家裏開的,通過段霄她知道了這裏是李青桐的老家鐵原,也知道了李青桐和段霄是同學。

於是第二天李進步就找到了李青桐,用李青桐閨蜜“大花”的身份住在了李青桐家裏,甚至還去了學校和李青桐一起上學,兩個人成爲了同齡的好朋友,開始了朋友身份的交流和生活。

女兒穿越到媽媽的中學時代,全新時空裏一起生活是這部劇的一大特色。

新視角下的“代際溝通”

一直以來,代際溝通存在的問題莫過於兩代人的理念和思想差異,在中國式家庭中,父母和孩子雙方都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愛,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對方的生活。

這一點在這部劇裏也有所體現,李進步不滿從小到大一直搬家卻沒有自己的臥室,李青桐認爲一直搬家是爲了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兩代人最初都處於不滿的情緒。

穿越後李進步住在李青桐的家裏,和自己的“姥姥姥爺”一起生活,通過一些小事看到了母親對於孩子的愛,也聯想到了李青桐曾經照顧自己的畫面。在這種朋友的相處模式中,李進步看到了母親堅韌的性格,從而減少兩人之間的誤會。

李進步的家庭是許多中國家庭的縮影,這部劇希望通過鏡頭爲現實生活中的家庭建造一條溝通的橋樑,通過節目的呈現能夠讓父母多多理解孩子的生活,用寬容的態度縫合生活中的小裂縫,也希望孩子能夠體會父母的艱辛。

經常說換位思考,但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而這部劇通過換位體驗使雙方真正的彼此理解。在客觀呈現的同時《我纔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更是教會我們直面當下,迴歸現實生活,多思考多溝通,好好生活。

現實生活無法完成穿越的設定,但可以通過節目的呈現來做到情境代入。在溝通中走向和解,是這部劇想要傳遞的核心。

愈發關注現實意義的校園劇

近幾年影視劇發展迅速,尤其是校園題材的網劇一部接着一部。《你好舊時光》《最好的我們》《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等劇都收穫了觀衆的喜愛。國家廣電總局監管中心曾發佈的《網絡原創節目發展分析報告》中指出:“青春校園劇成爲網絡劇的質量高地。”

同時,在內容上校園劇的發展也經歷了從糾結虐戀到甜寵溫情的轉變。一些早期的“霸道總裁類”青春劇中,主人公有無比優越的家世背景,張揚叛逆。後來受到韓劇的影響,車禍、失憶等激烈的情節融入到了校園劇中。

回顧這幾年播出的校園劇,《忽而今夏》沒有大肆煽情,而是着重刻畫了對愛情的堅守和事業上的奮鬥進取,展現出當下青年不忘初心、艱苦奮鬥的美好品質;《最好的我們》顛覆了以往青春校園劇中教師刻板守舊的固有形象,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贏得了受衆的喜愛。

如今,校園劇愈發關注現實生活,創作者也在劇中融入了一些對現實的思考,無論是在立意還是深度上都有所提升。

代際溝通愈發成爲當下社會的一道難題,家庭本位話語與個體本位話語的矛盾不斷爆發,上一代對青年一代的壓制加劇了親子關係的緊張。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聚焦這一話題,校園劇也在進行探索。

湖南衛視推出《我家》系列、真人秀《女兒們的戀愛》等綜藝都嘗試探索代際溝通中的困境。

不僅如此,《帶着爸爸去留學》《有你纔有家》等電視劇也在探索代際溝通,但《帶着爸爸去留學》中過於激烈的戲劇衝突,標籤化十足的人物個性大大減弱了劇情的真實感,引發了觀衆的吐槽。

回顧已經播出的影視作品,在針對代際溝通這一話題上,綜藝大多是選擇用父母觀察孩子生活的模式,影視劇更多的是以家庭劇爲主,在家長裏短中展開探討,讓幾代人在一起生活,互相理解最終達到和解的目的。

就目前來看,《我纔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延續了校園青春劇的寫實特色,沒有單純的設置矛盾升級,而是通過平等的對話來進行思考,爲藝術作品在代際溝通上的探索做出了新的嘗試,也開拓了校園劇全新的打開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