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认真遵医嘱服药,经常测量血压和复诊,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风险。长期吃抗高血压药的患者通常都会进行定期检查,这就是为了确定药物副作用有没有给身体带来损伤,发生异常情况,医生会考虑停止治疗或者更换药物。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7亿人。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国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高血压可怕,缺乏防治意识更可怕。对高血压认知不足、服药依从性差等,成为影响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的重要因素。

以下关于高血压的误区,快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01 有症状才服药

在临床上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发作都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初期,高血压症状可能不是很明显,往往容易被忽略,不少患者在身体出现症状的时候才服用药物,最后导致身体出现严重的不适。如果在出现症状的时候才服用药物,就证明高血压已经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个时候服药只是减少伤害控制病情的一种手段,不能掩盖之前的身体损伤。

02 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高血压稳定就停止使用药物是最常见的高血压服用药物误区。血压降到正常,只能说明药物的效果,不能说明高血压已被治愈。其实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需要坚持的过程,如果只是使用一段时间的药物就停止使用不仅浪费药物,也会容易因此诱发并发症。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在减药过程中,应当监测血压的变化。

03 是药三分毒

很多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担心长期服药,对身体产生副作用。经过严格审批上市的药物,基本上都是安全有效的,不必过虑。长期吃抗高血压药的患者通常都会进行定期检查,这就是为了确定药物副作用有没有给身体带来损伤,发生异常情况,医生会考虑停止治疗或者更换药物。

04 血压高一点没关系

有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正常现象,认为“稍微高一点没关系”,以至于有些高血压患者得不到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其实,大量观察研究证实,血压即使稍微高一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也会明显增加,对于高血压,千万别采取不在乎态度,一定要认真对待。

05 全凭感觉服药

高血压病人没有症状时就误认为自己血压正常了,平时就不吃药,这是不对的。因为有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即使高到200mmHg以上也会没有症状,这些病人称之为适应性高血压,即使有症状也常无特异性,服药的唯一依据是测量到高血压数值。

06 只服药不看效果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了,不关注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另外,降压原则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

07 自行购买服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按医嘱服药,而按照病友或药店的推荐用药,一味追求新药、特效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

08 单纯依靠药物

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行了。其实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不运动或少运动,不能控制体重及吸烟,这样既不能很好的控制血压,而且会增加高血压的危险度,增加代谢综合症、冠心病、糖尿病发生的风险。高血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要管住嘴、迈开腿。

亿邦健康提醒您,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及随访管理。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认真遵医嘱服药,经常测量血压和复诊,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