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早在中國的明代萬曆年間,生活在即墨的大音樂家王邦直,就創作出了六十卷中國聲律學的專著《律呂正聲》。三、尤其是即墨的柳腔,在古代中國曾經獨樹一幟,影響整個膠東半島乃至齊魯大地,是中國民間戲曲的一朵奇葩。

明代的音樂典籍《律呂正聲》

1959年即墨柳腔劇團晉京演出,受到了劉少奇主席的親切接見。

柳腔劇照

柳腔劇照

柳腔劇照

爲什麼說即墨是青島的音樂之源?

王鐸

一、早在中國的明代萬曆年間,生活在即墨的大音樂家王邦直,就創作出了六十卷中國聲律學的專著《律呂正聲》。此書一經問世,震驚中國音樂界。

到了清代乾隆年間,該書還被編入了國家大型類書《四庫全書》。這不僅是即墨的驕傲,也是青島和中國的驕傲。另外,王邦直的《律呂正聲》,還載入了《明史》藝文志。

二、即墨的音樂、歌舞,淵遠流長。其九獅舞、即墨秧歌、即墨大鼓、即墨打擊樂、即墨吹奏樂和即墨嗩吶曲等等,皆非常有名。

三、尤其是即墨的柳腔,在古代中國曾經獨樹一幟,影響整個膠東半島乃至齊魯大地,是中國民間戲曲的一朵奇葩。

只可惜,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後期以來,這一劇種沒有得到很好的關心、栽培和滋養。至今仍是一朵斷橋邊上的小花,沒有得到很好的承傳。

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初冬,青島市柳腔劇團還曾晉京演出,三進中南海,向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毅、彭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了《趙美蓉觀燈》、《割袍》、《隔簾》等傳統劇目,受了廣泛的好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