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嗯哼大王又上熱搜了!

近日,杜江霍思燕攜嗯哼錄製節目《老師請回答》,面對主持人的提問,嗯哼大王淡定從容,字字金句。

“你覺得爸爸媽媽應該打小孩嗎?”

“不應該,”

“爲什麼?”

“因爲我不喜歡太嚴的那些人。”

“將來你有孩子,你會打他嗎?”

“我不會有孩子的,因爲我是男生,不會生孩子!”

“對啊,你將來會有太太,你太太幫你生啊!”

“不會的,”

“爲什麼?”

“因爲我只喜歡媽媽,你說的我很愧對我的母親。”

羨慕擁有嗯哼這樣的兒子,明明自己還是孩子,卻把媽媽當做小公主寵着,還擁有很高的情商。

每次看霍思燕和嗯哼的互動都會被撩到,小嗯哼情話十級,誇起媽媽來,句句窩心:“媽媽是最完美的,沒有缺點”“媽媽最美,化妝也美,不化妝也美”……

嗯哼高情高商智商,除了爸爸媽媽相愛,更離不開平時爸爸媽媽爲孩子營造的環境和樹立的榜樣。

在白紙一張的孩子面前,爲人父母的我們,就像一套無所不知的百科全書。

而父母如何發揮“百科全書”的作用?

02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節目《媽媽是超人》中,兒子嗯哼想爲霍思燕做一杯果汁。

是嗯哼挑選了藍莓和櫻桃分別放進了兩個杯子中。

霍思燕:“你怎麼把它弄成汁呢?”

嗯哼想了想:“加上水就可以了啊!一加水就好了呀!”

水果+水=果汁,被嗯哼的腦洞可愛到了。霍思燕什麼也沒說,只是按照嗯哼的指示,幫他往杯子里加了水,然後靜靜地看着嗯哼品嚐成果。

嗯哼喝了一口發現爲什麼我的藍莓汁沒味道呢?不甜呢?

“嗯,我覺得還需要攪拌一下”。

霍思燕這一次還是沒有打斷嗯哼,而是給他拿了一雙筷子然他自己攪拌。嗯哼還跟霍思燕說:“媽媽你也像我這樣認真的做(攪拌)可以吧!”

攪拌完後,嗯哼又嚐了一口,發現依然沒有味道,誠實地說“很難喝”。

霍思燕雖然忍不住笑了出來,還帶點調皮地說:“這明明很好喝嘛。”但她依然沒有拆穿真相。

嗯哼經過一番思考,又提出了第三個方案:把兩杯“果汁”倒在一起,成爲“混合汁”。

品嚐後,嗯哼表示比剛纔好喝了。

看着一臉認真“做果汁”的嗯哼,霍思燕全程配合。給水、給筷子、幫忙混合。儘管嗯哼錯誤百出,但是她不打斷、不糾錯,而是笑着、非常有耐心,以不斷引導的方式幫助嗯哼去完成這件事。

直到最後,才向嗯哼解釋,這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榨汁機。

“當孩子專注一件事情時,不管對錯,不去打斷,對孩子的想象力是有幫助的。”

@霍思燕

孩子小時候,是對世界的探索欲最強烈的時期。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受固定限制,充滿創意,且富有超乎尋常的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非常敏感。

抓住孩子思維發展的“窗口期”,儘可能地給他們機會去創造、去試驗、探索,從而培養他們創造性思維,和強健的思考力,這纔是面向智能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03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我們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卻不滿意自家的娃兒;

我們總是盯着孩子的錯誤,卻很少去發現孩子的優點;

我們總是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卻忘了他們還只是個孩子;

我們總是讓孩子以超越別人爲目標,卻沒看到孩子自己和自己比的進步;

這世上你不是完美的父母,就別去苛求孩子完美。

孩子之所以成長,就是在不斷改善自己的不完美之處。

之前,《少年說》裏一個女孩對母親的“告白”,讓人看了心酸不已。

女孩說,媽媽總是拿自己跟自己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全聯盟第一的學霸閨蜜比,這讓她很難受。

不管她如何努力,媽媽也只會說:“你學習這麼差,學霸爲什麼會跟你做朋友。”

她對媽媽哭訴說:“我知道別人很厲害,可是爲什麼我自己一直在努力,你就從來沒有看到過?”

面對女兒的委屈,媽媽沒有一絲退讓:“我認爲你的性格需要打擊,不然你會飄。”

在媽媽眼裏,這一切都是“爲了你好”。

女孩無奈又失望,站在臺上落淚,圍觀的同學都哭了。

不被接納的孩子,心裏永遠有一個洞,要用很長的時間、用很多的東西來填補。

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我覺得你應該如何。

而是我理解你現在如何,然後允許你、陪伴你、接納你、滋養你。

只有當孩子被接納,家纔是溫暖的家。

04

“60分媽媽”纔是“滿分媽媽”

有時候,你費盡心思成爲所謂的“好父母”,自以爲犧牲了所有,也不一定換來孩子令你滿意的表現。

沒有誰可以一鍵爲孩子定製完美的人生。

臺灣有一部反映教育問題的劇情科幻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媽媽的遙控器》。

單親母親獨自撫養兒子,她對兒子要求非常嚴格,不允許孩子犯錯,她用一款可以令時間倒退的遙控器操控着兒子的人生。

補習班上一次聽不懂,沒關係,把那節課重複十次就好了;小偉交了女朋友,但她覺得那女孩染頭髮不正經,會帶壞他,沒關係,把時間倒回到他們認識之前就好了。

她不允許兒子的生活中出現任何變數,她耐心地、一遍遍地按下遙控器,把他修正成自己滿意的樣子。

她威脅道:“如果你再不修正這個錯誤,你的人生就會一直卡在同一天。”當母親發現兒子早戀時,她就讓時間倒退,回到小情侶還沒認識的時候,將他們制止。

她相信,只要兒子反覆上20遍補習班,就能學得比別人更好。

兒子的人生停滯不前,他想盡了辦法也無法迎來新的一天,被母親逼得想要自殺。然而母親卻冷冰冰地表示,那就再把你起自殺念頭的那一天活N次,直到你改正自殺的念頭爲止……

最痛心的是兒子在故事結尾對媽媽的控訴:“這是我的遙控器啊。”

媽媽是愛他的。但這樣的愛,是生命無法承受之重,讓他如溺水者般喘不過氣來。這樣的愛,奪走了他的畢業旅行,奪走了他愛慕的女孩,奪走了他做選擇的權利。

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人格,他本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卻活成了母親的提線木偶。可怕的是,母親一遍一遍要求孩子改正自己的錯誤,卻從沒有反思自己,從沒想過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曾經看到一篇漫畫《媽媽不是脾氣差,媽媽只是太累了》。的確,養兒方知母辛苦。本來養育孩子就是花體力,精力和心力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裏,媽媽如果苛責自己,非要按照一系列標準做個完美媽媽,結果反而適得其反。

不如做一個60分的媽媽,會“偷懶”,懂得放手讓孩子幫助自己承擔家務,懂得放手讓孩子“犯錯”,從“錯”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懂得給自己放鬆和減壓,有自己的愛好,不會事事圍繞孩子轉。

我相信,如果我能時常保持幸福,我的孩子肯定也會受益於我的幸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