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有遠見的家長,看到孩子犯錯後,都會毫不猶豫地及時糾偏。當然轉化熊孩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反覆糾偏,家長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智慧。

01

前幾天,四川成都一名9歲男孩被家長要求寫的一封檢討書貼在電梯內,受到鄰居點贊,引起網友熱議。

原來,這個小男孩因貪玩,乘坐電梯時,按亮所有樓層,給鄰居帶來不便。家長髮現後,爲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便要求他寫一封檢討書貼在電梯內。

孩子按亮所有樓層,雖然是小事,但確實影響到別人的方便。如果不加以教育,孩子說不定以後會做出更出格的事情來。

鄰居們看了孩子的檢討書,紛紛留言:

你非常可愛,勇敢面對,有擔當。

爲你點贊,祝你快樂成長。

孩子犯錯,極其正常。在孩子犯錯後,家長的態度,就能看出一個家庭的家教,更能看出孩子的未來。

一個有遠見的家長,看到孩子犯錯後,都會毫不猶豫地及時糾偏。

02

及時糾偏,就是在第一時間糾正孩子的錯誤,讓他們認識到錯誤。因爲這樣做,就是爲了避免他們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這第一時間,很多時候,就是孩子犯錯的時候。

前不久,看到這樣一則案例:

一個小孩拿着酸奶在輕軌上亂跑,他的媽媽怕他摔着,就讓他坐着。他哪裏肯聽,依然如故,結果人摔倒了,酸奶也噴灑一地。

躺在地上的他開始大哭起來,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媽媽,意思很明確,想要媽媽來抱抱他。

哪知他的媽媽卻說:“自己爬起來,用紙巾擦乾淨牛奶,然後向周圍的叔叔阿姨道歉。”

小男孩眼看無望,只好照做,待他做好這些後,媽媽才親了他一下。

爲這樣的母親叫好,抓住了教育的第一時間,立即予以糾偏。孩子在自己爬起來、擦牛奶和道歉中,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

這第一時間,更多的是在孩子犯錯後的冷靜時候。

很多孩子犯錯後,明明知道是自己不對,但在當時遭到別人的批評,會喪失理智地進行反駁。家長如果不顧及孩子當時的感受,當頭一棒,必然會適得其反。

把事情放一放,讓孩子冷靜一下。這時,孩子就會去思考事情的來龍去脈,也會分析他自己的過錯。

待他自己深思熟慮後,家長再去教育。這時,他從心裏上更容易接受批評。

及時糾偏,就是要抓住這第一時間。而這第一時間,就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間。

一旦過了這個時間,沒了這個氛圍,再教育,就好比水過無痕,便很難有好的效果,甚至因爲耽擱了糾偏的時間,還會給孩子帶來一些誤導。

03

孩子犯錯了,要不要及時地進行糾偏?

儘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其實是必要的。

因爲孩子的年齡、心智正處於上升期,三觀也在不斷地磨練中進行矯正與確立,因此,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尚顯脆弱。

往往他們犯了錯誤,說不定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裏?這時,就更需要家長的及時糾偏。

家長及時糾偏,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行爲,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自己是真的做錯了,他們纔會有改過自新的決心。

只有他們真心悔過,這段經歷才能成爲自己人生中的最寶貴財富。

前不久,合肥一個小孩的屁股被家長打開花。原來,這個熊孩子從28樓扔下15個酒瓶。

這是典型的高空拋物事件,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慄。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如果砸到人,後果將不堪設想。

雖然這位家長動手打孩子是不對的,但是這種及時糾偏的行爲是值得學習的。

在糾偏中,這個孩子肯定會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以及爲什麼做錯了。

對於他來說,疼痛是暫時的,但教訓卻是永遠的。

這個經歷必將刻骨銘心地埋藏在心底,成爲他一生的財富。或許多年之後,他還會知道,有些錯是不能犯的。

爲什麼要糾偏?

這兒有個非常形象的說法:糾偏就像燈塔,讓迷失方向的船隻找準方向。

家長是這燈塔,熊孩子就是那個迷失方向的船隻。

家長要時刻關注着孩子的動向,發現偏差,就要及時地糾偏。

一個善於及時糾偏的家長,是孩子一輩子的福分。

04

如果家有熊孩子,家長也不必過分的焦慮,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嘗試:

首先,家長要自我反思。

孩子犯了錯誤後,家長不能武斷地將所有的責任推給孩子,而要深入反思自己在這方面的教育有沒有缺失,甚至有沒有過錯誤的示範。

那個從28樓扔酒瓶熊孩子的爸爸事後也表示,自己以前從未告誡過孩子不能高空拋物。現在事情發生了,便對孩子一頓毒打,讓孩子長長記性。

家住高層,孩子真的有可能會把東西從窗戶拋下去。作爲一名家長,應該有這個預見性。

如果這位爸爸平時教育孩子,不能高空拋物,說不定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其次,家長要溝通了解。

孩子犯錯後,家長千萬不能武斷地下結論,而要深入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孩子平等溝通交流,詢問他爲什麼要這樣做。

只有瞭解了事情的全貌,纔有利於事情的正確解決,更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在楊瀾訪談錄節目中,主持人楊瀾問龔麗娜孩子犯錯後怎麼處理,龔麗娜直截了當地表示要及時溝通交流。她說,有一次老二的頭被另一個小朋友用小石頭砸破了,老大爲保護朋友對她撒了謊。她瞭解了事情後,及時跟老大進行交流,最後老大真正知道自己錯了。

最後,家長要接納孩子。

孩子犯錯後,家長不要把孩子推到對立面,自己則站到一個道德的高地,居高臨下地和孩子講大道理。事實上,越是這樣,孩子越是不能從心裏上接受這樣的處理。

要知道,大多數孩子犯了錯後,都是怕家長處罰,怕受害者責難,更怕社會譴責。他們內心恐懼、無助。此時,最需要的就是有個人能夠伸出手來,拉他一把。

這時,如果家長能夠在內心深處接納他,並和他分析原因,共同面對,相信孩子一定會由“熊”轉優。而這一切,主動權掌握在家長手裏。

05

前不久,熊孩子獨自坐動車從廣州到珠海迅速竄上了熱搜。

原來,這個廣東珠海的8歲男童放學後獨自從廣州坐動車到珠海,在珠海站檢票口被發現,工作人員通知父母接孩子回家。

父母介紹,孩子貪玩沒去託管班,獨自坐車去“散心”,還曾獨自坐地鐵去機場,被機場人員發現找回。

孩子就是這麼熊,就是這樣不斷地犯錯。

是時候考驗家長及時糾偏的能力了。

家長只要自我反思教育方法,真誠地接納孩子,把握教育的度,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錯的原因,一起面對,一起制定改正措施,一起解決問題,相信熊孩子也會變成好孩子。

當然轉化熊孩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反覆糾偏,家長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智慧。

天下沒有熊孩子,是每個家庭共同的願望。就讓這個美好的願望從及時糾偏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