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男孩的情绪无法通过哭来宣泄时,就会用其他方式应对,打人、摔东西或是将情绪隐藏起来。从心理角度上看,男孩的情感表达会比女孩稍弱一些,所以当男孩不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哭就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式。

一个约莫5岁的小男孩走在小石板路上,手里玩着溜溜球,可能是玩得太专注了,不小心踢到了小石板路的缝隙,啪的一下,小男孩摔了一跤,手里的溜溜球也扔出去了,小男孩瞬间哇哇大哭了起来。

跟在后面的妈妈喊:“哭什么哭,站起来,你一个男孩,好意思哭?!”听着妈妈的话,小男孩哭声小了些,妈妈走上前,又训了两句:“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你是男孩!”这两句话,让同样身为男孩妈妈的我不禁感到汗颜,我家小儿子简直就是个小哭包撒娇鬼。

男子汉不能哭哭啼啼,这是大多数家庭养育男孩的观念。

在综艺《我们是真正的朋友》里,大s和儿子通话,问儿子“地震怕不怕”,儿子说“怕”,旁边有声音说“他还哭了”,一旁的汪小菲听见后,就说:“你一男孩子,地震有什么好哭的?!”

这不是汪小菲第一次表达对儿子“哭泣”的排斥了,在《幸福三重奏》里,他也曾说过“如果女儿摔跟头哭了,他会特别难过伤心;但如果是儿子,他就会特别生气。”

大S问: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哭?”他回答:“当然不会啊,男子汉怎么可能哭哭啼啼?”

但在“男孩不能哭”观念下成长的汪小菲,却是十分内敛的、含蓄的,也是隐忍的。

切菜切到了手指,汪小菲一声不吭地默默包扎,当大S问起时,汪小菲把受伤的那只手插进口袋,转移话题。

大S和汪小菲一起坐高空缆车,汪小菲双手紧紧握住栏杆,紧张的情绪都溢出了屏幕,他却不肯承认,后来他才说“刚才我真挺害怕的。”

大S问“那你怎么不说呢?”汪小菲说:“说出来多衰啊,那么大一男的怕高。 ”大S随即回答:“谁说男人不能怕高啊。”

还有一次大S看电影哭了,汪小菲在一旁完全不知所措,就不了解为啥看个电影还哭了,在大S跟前走了一会儿,就走开了,他说:“当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会处理这样的事情。”

之前看了一部加拿大拍的小短片,叫《Boys Don’t Cry》,短片一开始是一个婴儿哇哇在哭,妈妈抱着他,边摇边哄,“没事没事”,婴儿慢慢的停止了哭泣。

当婴儿长大,变成一个蹒跚学步的男孩,他想要拿起沉重的玩具,爸爸妈妈鼓励他:“用你强壮的肌肉把它拿起来。”

当孩子背起书包,要去上学的时候,妈妈要求他:“我要你再勇敢一点”。(男孩此时的心里话是“男孩可以内向”。)

当男孩流眼泪的时候,被秘密严肃教导:“你为什么哭?请做个大男孩好吗?”(男孩此时的心里话是“男孩可以伤心,男孩是可以扭捏的”。)

当父母在家里吵架,摔盘子,互相咒骂的时候,男孩坐在沙发上惊慌失措,担心害怕,却被父母无视。

男孩不可以哭,不可以羸弱,不可以胆小,不可以让人看到柔软的一面,以为这样可以让男孩变成男子汉,可最后这个男孩却把拳头狠狠地挥向了周围的同学,打架斗殴泡妹子····

这是一个男孩的故事,但他的某些片段,却是大部分男孩经历的缩影。

男孩不能哭,这种对男孩的这种刻板观念,会极大的阻止男孩承认本身的情绪,也会妨碍男孩的情感发展,使男孩远离了健康的沟通、情感的认知及表达。

当男孩的情绪无法通过哭来宣泄时,就会用其他方式应对,打人、摔东西或是将情绪隐藏起来。

那怎么应对悲伤或是正在哭泣的小男孩呢?

1、放下“男孩不能哭”的标签

哭其实是人类最重要的情绪表达之一,婴儿刚出时,第一声就是啼哭,他们饿了哭,尿布湿了哭,排便之后哭,冷了哭,热了也哭,生病了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哭更多是心理诉求,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父母。

而从生理结构上看,在男孩长到4岁时,体内睾丸激素激增到之前的2倍, 这让男孩的体力、精力跟我给充沛,他们更喜欢运动、冒险,但也更容易冲动,哭起来也更嘹亮 。

从心理角度上看,男孩的情感表达会比女孩稍弱一些,所以当男孩不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哭就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式。

2、男孩也需要安慰和拥抱

当孩子哭的时候,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孩子通过哭泣去发泄自己的负能量,这时候不要试图跟孩子讲道理,所有的语言都比不上一个肩膀或拥抱来得有用,站在孩子的立场,感同身受地理解他,帮助孩子平复情绪。

当孩子哭完,可以询问孩子:“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你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事儿了吗?需要妈妈帮你做什么吗?”

爸爸妈妈的拥抱、理解和询问,这也是尊重和同理心的示范,孩子感受爸爸妈妈的关怀,耳濡目染,也会成长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父母都想将儿子培养成男子汉,但“不会哭”不是绝对的评判标准,有担当有责任有志向,才是一个男子汉真正有的气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