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雪,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意味着氣溫持續降低,天寒地凍,凍手凍腳,畏寒怕冷的感覺越發猛烈,防寒保暖是首要養生任務。

北方禦寒有暖氣,南方禦寒靠一身正氣?不不不!來到室外,我們都是走在冷風中的寶寶,吹啊吹啊,我們的驕傲放縱~

所以,外在禦寒只是其次,由內而外的驅寒纔是硬道理。比如,下面這些驅寒溫補的食物,絕對是體寒怕冷人羣的冬季滋補必備。

(1)羊肉

羊肉肉質細嫩,且富含蛋白質,熱量比其他畜肉高,寒冬常喫羊肉可益氣補虛,溫補氣血,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禦寒能力;羊肉還可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溫養脾胃。

羊肉的最佳喫法是燉着喫,這樣會使其更加熟爛、鮮嫩,也易於消化,溫補還可以搭配一些山藥、桂圓等。

(2)紅糖

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其好處在於“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緩急止痛的功效;

紅糖還有“東方巧克力”的美譽,並且富含鈣、鐵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將紅糖煮成紅糖水喝,比直接用熱水沖泡更容易吸收其中的營養成分,更能發揮補中益氣、健脾暖胃的功效,煮紅糖水的時候,可以加一小塊姜,溫補效果更好。

(3)大棗

“天天七個棗,九十不顯老”,大棗既是溫補食物,也是藥品,中醫中藥的幾十種配方中,都有大棗。

大棗可以補脾和胃,益氣生津,潤心肺,補五臟,營養極爲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天然維生素”之稱,還有美容、抗過敏、鎮靜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4)生薑

生薑味辛性溫,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寒、風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風寒;生薑既可煎湯或搗汁內服,又可外用,搗敷、擦患處或炒熱熨貼於患處。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生薑有抗菌、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其特有的“薑辣素”能有效治療因過食寒涼食物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症。

(5)栗子

栗子性溫,味甘,入脾、胃、腎經,有“乾果之王”的美稱,還是益腎補氣的“補藥”,主要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功效;

脾胃虛寒者,可用栗子、大棗、茯苓、大米煮粥喝;無論是熬湯還是炒食,應細細咀嚼,連津液吞嚥,可以達到更好的溫補效果;栗子燉雞,適合腎虛怕冷的人,有益氣補腎的功效。

(6)蘿蔔

民間有“冬喫蘿蔔夏喫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的說法,蘿蔔中維生素A、C的含量特別豐富,生喫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熟喫則能益脾和胃,消食下氣。

蘿蔔與黃豆、牛肉一起搭配食用,有益氣補血,強筋骨的功效,適宜更年期的女性食用,也可與羊肉,或梨、海帶等其它食材一起食用。

(7)魚肉

冬季喫魚肉,非常滋補效果。鯽魚補脾虛,助消化,療食慾不振;鰱魚補中益氣、暖胃、澤膚;鱘魚活血通絡、益氣補虛;黃鱔補肝養血,溫陽益脾。

點擊下面的標題,閱讀更多養生文章:

一個傳承千年的補腎烏髮方,央視專題推薦,出自藥王孫思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