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新華 我是老宜昌人!但65年就離開家鄉到重慶了!雖然回過好多次家鄉,但家鄉的變化太大!兒時的記憶能找到的很少了!《宜昌記憶》讀後感觸很深!我小時候是在獻福路口中水門右邊一片大院子裏度過童年和少年的,雖然對郵政巷不太熟悉,(可能是東搬西搬的緣故吧?)但文中描寫的挑水工一段,覺得特別親切!因爲我也當過挑水工!不過是給自己家的水缸裏挑水!那時的我還很小,還沒一根扁擔高!但卻不管寒暑,堅持每天從中水門沿着石級下水,一次挑半擔水,等水缸裏水灌滿了,就用明礬在水裏畫圈,攪動得水起漩渦!等缸裏的水平靜了,水也就清了!過幾天等缸底的水嘎嘎多了,就用木水瓢將水嘎嘎舀出來,再用剛挑來的水把水缸清洗乾淨,重新裝水!後來,有了水廠,在中水門的十字街頭安起了水龍頭,我就跟着大人們一起,到水龍頭那裏排隊接水!再也不用下河了!《宜昌記憶》很好!我會珍藏!但沒能看到上部和中部!有些遺憾!能發給我嗎?謝謝!

作者回復 《宜昌記憶》:走近百年水巷子 漸被遺忘的角落。只有上下兩集,上集是上週日5月28日在《三峽廣電》微信號發佈,您可在那裏找到,也歡迎您大力推廣《三峽廣電》微信公衆號,謝謝您的熱心和關注。

紫竹妞 值得推薦的一篇文章

作者回復 謝謝您的支持哦

力可 小時候經常在這巷子裏穿梭玩耍,夏天裏好陰涼。五十年過去了,只要路過懷遠路,會情不自禁地去小巷子裏走一走,感受兒時的快樂

作者回復 記憶永存……

林林 挑水是我兒時的記憶。謝謝謝謝作者專寫這篇文章。想與作者商榷問題,其一,小南門的學院街;其二,南正下街和璞寶街是兩條平行的小街。再次謝謝作者。

作者回復 歡迎探討!

好人有好報 好文章,值得推薦!

作者回復 您的肯定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我們會繼續努力!也歡迎您大力推廣《三峽廣電》微信公衆號,感謝!

小雪** 兒時生活的地方。很多次在水巷子拍照,追憶兒時的過往…因在水巷子拍照習作《水巷子》。品讀此文竟如獲至寶,我的《水巷子》應再次補充“營養”營養點贊

周念寧 在水巷子邊上長大,有過多少童年的記憶,彷彿就在昨天!看完《水巷子-漸被遺忘的角落》,更是百感交集,欲罷不能!看來,今夜又將無眠……感謝作者,讓漸被遺忘的角落永遠留在宜昌人的記憶中!

高姐 很多愛好攝影的和愛好拍照的人,都在這裏留下無數張令人難忘的照片!這是不可不留下紀念的地方!

作者回復 期待您和我們分享!

༄薄༒荷🍃 老宜昌的回憶…在紅星路外婆家長大的80後很喜歡《宜昌記憶》這個欄目,希望小編能多寫寫關於老宜昌的往事

作者回復 謝謝您的支持!

深谷 一馬路到大公橋這一段叫“大公路”,大公橋以下到港務局這一段才叫“復興路”。

作者回復 長知識了

亦翁 《宜昌記憶》百年水巷子真好!還沒過癮就完了?我是老宜昌人,想找點以前的記憶。也想找點話說。編輯老師: 誰知道宜昌的第一個汽渡碼頭在那裏?運輸公司的突突車還有印象嗎?突突車也是那個年代的一道景觀,抺不去的!

作者回復 印象是九碼頭楊岔路至紅光港機廠汽渡和白沙堖至710汽渡較早。最早的是1934年漢宜公路的木炭汽車。這還需要進一步查證覈實。期待您也將你的宜昌記憶寫出來投稿給我們,與大家共享!(201706)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