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基于原生纯电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动力电池的安装位置、空间都经过精心的设计,电池包四周有周密的保护层,因此,发生交通事故时电池受损的几率更低,而且车辆的重心更低,操控性与安全性更好。因此在转化为电动汽车之后,电池包只能以异形结构见缝插针被安装在底盘缝隙里,或者被“悬吊”在车底,大小和形状都受到限制,车辆空间狭窄、座椅过高导致乘坐体验不适等都是油改电车型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的今天,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也成为人们极其关心的一个问题。

近两年,电动车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公开的资料和报道显示,数据显示,今年5-7月,仅3个月的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统计发现79起新能源车安全事故,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其已成为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的首要关注点,关注度甚至超越了价格和续航。

特斯拉起火自燃

但是,有着巨大安全隐患的车辆,并不是纯电动车,而是披着“纯电动车”皮的“油改电”车辆。“油改电”是什么

要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就要来看看问题都出现在哪里。要提一句的是,市面上很多所谓的“新能源汽车”,也就是传说中的“油改电”。

什么是“油改电”?顾名思义,就是燃油车改成电动车。因为开发一个用以造车的原生纯电平台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很多钱。有的急于拿到补贴的车企,或者没有纯电动车研发经验又想快速抢占市场的车企,选用偷懒的办法,摘除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油箱等电动汽车不需要的零部件,装上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电动汽车专有的核心部件,直接利用燃油车平台改装成电动汽车。

而在我国,有能力研发出原生纯电平台的车企并不多,主要有广汽新能源GEP平台、比亚迪e平台、长城新能源ME平台、吉利的PMA平台等。“油改电”与原生纯电平台产出车辆对比

一、 车辆空间

上文提到,“油改电”车型的原身是燃油车型,这些车型在造车的时候没有考虑动力电池包的位置问题,是根本腾不出专门的空间来存放电池包的。因此在转化为电动汽车之后,电池包只能以异形结构见缝插针被安装在底盘缝隙里,或者被“悬吊”在车底,大小和形状都受到限制,车辆空间狭窄、座椅过高导致乘坐体验不适等都是油改电车型的问题。

原生平台打造的车型在规划整个车辆的内部空间包括乘坐空间、储物空间、座椅等内容时,都综合了电池包的安装情况进行设计,电池包不易受到影响,车辆空间也更从容,宽敞的车辆空间带来舒适的乘坐体验,不必担心撞头、整体坐姿很高、腿没地方放等问题。

二、 续航里程

从第一点“车辆空间”问题上,我们得出“油改电”车的电池空间及形状极度受限。有限的空间导致了电池的个头不会太大,也就导致了电池的容量就很小,所以这样的车续航能力就会很差。

而原生纯电平台研发的车辆在设计时就为电池腾出了足够的安放空间,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也就随之增加了。以广汽新能源Aion S为例,它使用的平台是广汽新能源第二代专属平台GEP平台,NEDC综合续航里程可达510km。而大众高尔夫、朗逸和宝来纯电版,由于是“油改电”车型,续驶里程只有270公里左右。

纯电平台的AionS续航

三、 安全性

油改电车经常会选择在底盘的位置强行安装电池组,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车的离地间隙被大大降低,车就因此更容易托底。在车辆托底或者被侧面撞击时,都会导致电池组变形,起火、爆炸的隐患也就随之出现。加上电动车需要安装很多的高压线,油改电车因为空间的架构问题,高压线的布局凌乱。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容易损坏,车辆也就更容易发生危险。

而基于原生纯电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动力电池的安装位置、空间都经过精心的设计,电池包四周有周密的保护层,因此,发生交通事故时电池受损的几率更低,而且车辆的重心更低,操控性与安全性更好。

油改电车型

纯电车型

四、 车身重量

目前,主流电动车电池包重量已经基本在0.25-0.5吨之间,部分长续航版车型还有超过0.5吨的情况。这个重量的电池包安装在车底,对悬架、车身刚性都造成了巨大考验。

油改电车型在增加电池包的重量之后,在日常用车中经常会出现异响、滤震能力减弱等问题。原生平台车型在设计车身结构时,会将这个问题考虑其中,比如广汽新能源GEP平台,由于进行了驱动三合一设计,重量下降可达到20%以上。

新能源已经成为汽车产业下一阶段的发展共识。如今,上汽、广汽新能源、蔚来、威马等众多品牌已经完成了自己完成了原生电动平台的开发并已投用。继续采用“油改电”的做法来试图投机取巧的企业必然无法长久地走下去,原生纯电平台才是稳健发展之道。

油改电车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导致纯电动车被无辜连坐。其实,真正基于原生纯电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已经相当安全,大家在选购纯电动车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油改电车型所蒙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