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基於原生純電平臺打造的純電動車,動力電池的安裝位置、空間都經過精心的設計,電池包四周有周密的保護層,因此,發生交通事故時電池受損的幾率更低,而且車輛的重心更低,操控性與安全性更好。因此在轉化爲電動汽車之後,電池包只能以異形結構見縫插針被安裝在底盤縫隙裏,或者被“懸吊”在車底,大小和形狀都受到限制,車輛空間狹窄、座椅過高導致乘坐體驗不適等都是油改電車型的問題。

新能源汽車大行其道的今天,新能源汽車的安全也成爲人們極其關心的一個問題。

近兩年,電動車的安全事故頻繁發生,公開的資料和報道顯示,數據顯示,今年5-7月,僅3個月的時間裏,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統計發現79起新能源車安全事故,58%的車輛起火源於電池。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其已成爲了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時的首要關注點,關注度甚至超越了價格和續航。

特斯拉起火自燃

但是,有着巨大安全隱患的車輛,並不是純電動車,而是披着“純電動車”皮的“油改電”車輛。“油改電”是什麼

要保障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就要來看看問題都出現在哪裏。要提一句的是,市面上很多所謂的“新能源汽車”,也就是傳說中的“油改電”。

什麼是“油改電”?顧名思義,就是燃油車改成電動車。因爲開發一個用以造車的原生純電平臺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很多錢。有的急於拿到補貼的車企,或者沒有純電動車研發經驗又想快速搶佔市場的車企,選用偷懶的辦法,摘除燃油車的發動機、變速箱、油箱等電動汽車不需要的零部件,裝上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等電動汽車專有的核心部件,直接利用燃油車平臺改裝成電動汽車。

而在我國,有能力研發出原生純電平臺的車企並不多,主要有廣汽新能源GEP平臺、比亞迪e平臺、長城新能源ME平臺、吉利的PMA平臺等。“油改電”與原生純電平臺產出車輛對比

一、 車輛空間

上文提到,“油改電”車型的原身是燃油車型,這些車型在造車的時候沒有考慮動力電池包的位置問題,是根本騰不出專門的空間來存放電池包的。因此在轉化爲電動汽車之後,電池包只能以異形結構見縫插針被安裝在底盤縫隙裏,或者被“懸吊”在車底,大小和形狀都受到限制,車輛空間狹窄、座椅過高導致乘坐體驗不適等都是油改電車型的問題。

原生平臺打造的車型在規劃整個車輛的內部空間包括乘坐空間、儲物空間、座椅等內容時,都綜合了電池包的安裝情況進行設計,電池包不易受到影響,車輛空間也更從容,寬敞的車輛空間帶來舒適的乘坐體驗,不必擔心撞頭、整體坐姿很高、腿沒地方放等問題。

二、 續航里程

從第一點“車輛空間”問題上,我們得出“油改電”車的電池空間及形狀極度受限。有限的空間導致了電池的個頭不會太大,也就導致了電池的容量就很小,所以這樣的車續航能力就會很差。

而原生純電平臺研發的車輛在設計時就爲電池騰出了足夠的安放空間,電池容量和續航里程也就隨之增加了。以廣汽新能源Aion S爲例,它使用的平臺是廣汽新能源第二代專屬平臺GEP平臺,NEDC綜合續航里程可達510km。而大衆高爾夫、朗逸和寶來純電版,由於是“油改電”車型,續駛里程只有270公里左右。

純電平臺的AionS續航

三、 安全性

油改電車經常會選擇在底盤的位置強行安裝電池組,這樣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車的離地間隙被大大降低,車就因此更容易託底。在車輛託底或者被側面撞擊時,都會導致電池組變形,起火、爆炸的隱患也就隨之出現。加上電動車需要安裝很多的高壓線,油改電車因爲空間的架構問題,高壓線的佈局凌亂。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後,容易損壞,車輛也就更容易發生危險。

而基於原生純電平臺打造的純電動車,動力電池的安裝位置、空間都經過精心的設計,電池包四周有周密的保護層,因此,發生交通事故時電池受損的幾率更低,而且車輛的重心更低,操控性與安全性更好。

油改電車型

純電車型

四、 車身重量

目前,主流電動車電池包重量已經基本在0.25-0.5噸之間,部分長續航版車型還有超過0.5噸的情況。這個重量的電池包安裝在車底,對懸架、車身剛性都造成了巨大考驗。

油改電車型在增加電池包的重量之後,在日常用車中經常會出現異響、濾震能力減弱等問題。原生平臺車型在設計車身結構時,會將這個問題考慮其中,比如廣汽新能源GEP平臺,由於進行了驅動三合一設計,重量下降可達到20%以上。

新能源已經成爲汽車產業下一階段的發展共識。如今,上汽、廣汽新能源、蔚來、威馬等衆多品牌已經完成了自己完成了原生電動平臺的開發並已投用。繼續採用“油改電”的做法來試圖投機取巧的企業必然無法長久地走下去,原生純電平臺纔是穩健發展之道。

油改電車存在大量安全隱患,導致純電動車被無辜連坐。其實,真正基於原生純電平臺打造的純電動車已經相當安全,大家在選購純電動車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油改電車型所矇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