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0日-10月19日的區間, 上證從2750跌到最低2449,直接跌破了15年股災的最低點2638。當時市場主要矛盾在於:(1)市場綿綿下跌,多數個股跌破股票質押平倉線,引發風險加劇;(2)券商板塊受制於股票質押不能平倉風險,券商板塊到時可能虧損,引發券商板塊連續下跌;(3)以貴吧州茅臺爲首的藍籌個股,三季報業績大幅不及預期。所以出現了大藍籌、中小創的雙重殺跌。

而在股權質押即將爆發系統性危機的時刻,政策組合拳出來了,各地紓困基金進場馳援,政策頻繁出臺,真金白銀砸進來。然後兩市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大反彈,各類妖股、ST股連續漲停,從底部到目前位置,上證指數反彈進200點。此時,又有聲音出來說,底部已經形成,甚至有樂觀者提出當前就是牛市的起點了。但實際來看,當前的底部並不牢靠,或許還要經歷過陣痛,反覆築底,然後才能迎來新一輪牛市的起點,那麼當前爲何不能說就是已經見底了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 四季度藍籌的業績大概率回低於預期。

以茅臺爲首的消費類品種,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一路上漲,而今年三季度的業績大幅低於預期,經濟下行是大家的一致性預期,但是消費往往會滯後於經濟週期,這是由於消費預期,比如你的收入當前降低了,但是由於之前的消費習慣,短時間很難改變,就會仍然保持高消費,但是收入卻在逐步降低,最後消費習慣纔會根據收入水平更改,所以消費後面大概率還需繼續下跌,高位消費類個股仍然還有進一步下跌空間。

2、 註冊制與退市制的組合拳在路上,績差股仍有下跌空間

先是科創板在上海試點,最快於明年一季度退出,在當前市場的資金容量之下,其實就是抽血效應,有一部分個股要起來,必然有一部分個股要下午,因爲整個池子的水是固定的。而週末出臺的最嚴退市制度,兩者結合起來,實際上A股離註冊制已經十分接近了。註冊制的推出的話,無疑是讓業績差的股,殼資源等無處遁形。所以,後續的業績差點個股,還有進一步的下跌空間。

3、 外延併購產生的商譽風險

其實,商譽整個風險在週末,監管層專門提到了這個風險,何爲商譽呢?比如一家公司值10億元,而A股上市公司B要去收購這家公司,作價20億,那麼中間的10億差價就是商譽,如果到時候這家公司賺不到10億,那麼商譽就會貶值,對應公司業績以及估值都會受到影響。據測算,當前全部A股產生1.4萬億左右的商譽,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之下,如果商譽大幅減值,對於各家公司而言,將是致命性的打擊。

其實,從上面三點,已經看出來了,當前的200點反彈,仍然屬於短期政策市帶來的反彈,而內在的風險仍然存在,股市進一步擴容與退市制度的推出,還會使得股市經歷短期的陣痛,但是長期來看股市已經逐步走上正軌。底部還需打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