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前坪大隊解放後原屬窯灣公社(現在的窯灣鄉),1971年葛洲壩大幹快上時期,那份《宜昌“前坪李”優選簡介》中寫的更詳細:“前坪李果大皮薄,平均果重47.4克,最大達77克。市質量檢驗所分析,含糖量14%,寒酸0.62%。” 有據可考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前坪有李樹3000多株,總產約14萬斤,曾行銷到泰國、新加坡和香港等地。有當地的老人回憶說,1962年當地收購價每斤1角多錢,在香港可以賣到每斤3美元,不知是真是假。

曾經有來自全省各地的兩萬民工駐紮在此地施工開挖,前坪村民因此後靠搬上了山;1978年因工程蓄水即將被淹沒,前坪人響應國家“舍小家爲大家”的號召,成建制的遷移到東與共升村接壤,西與共誼村毗連,南與龍盤湖交界,北與共和村相鄰,轄區面積約1.8平方公里,位於宜昌東郊,距離伍家崗6公里,當時的伍家公社轄區內的葫蘆壩,依然保留了“前坪大隊”的建制。不過就是李樹沒有了,下河打魚也不可能了,移民農戶開始種稻谷,後來種蔬菜,再後來就各顯神通了。

而到了現在,那座伍家鄉的前坪村據說又一次面臨土地被徵用、全村又一次因此而被拆遷。翻了一下資料,這次前坪村被徵地面積共179.58畝,房屋335餘戶。幾乎和他們當年從故土第一次遷徒的戶數驚人的吻合。

宜昌人喜歡顯耀自己的地方特產,而且多以三寶相稱,比如從大處說,就有:金色三峽,銀色大壩,綠色宜昌;或者是更大些的:三峽門戶、川鄂咽喉、水電名城;比如有旅遊景點三寶:三峽大壩、三峽人家、清江畫廊;比如有美食的三寶:白剎肥魚、峽口明珠湯、三遊神仙雞;比如有早點三寶:小面、豆花、油條;比如小喫三寶是:蘿蔔餃子、涼蝦、頂頂糕;而在宜昌的土特產中,宜昌的三寶是:彩陶、蜜橘、盆景;宜昌的名酒中有:枝江大麴、西陵特曲、稻花香;而宜昌的果品則是:窯灣的蜜桔、秭歸的桃葉橙、還有前坪李。

李子是李樹的果實,別名嘉慶子、布霖、玉皇李、山李子。其果實每年7、8月間成熟,飽滿圓潤,玲瓏剔透,形態美豔,口味甘甜,是人們最喜歡的水果之一。中醫理論認爲:李子性平、味甘、酸;入肝、腎經。具有生津止渴、清肝除熱、利水的功效,主治陰虛內熱,骨蒸癆熱,消渴引飲,肝膽溼熱,腹水,小便不利等病症。而用現代科學理論則認爲,因爲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自然有養顏美容、潤滑肌膚的作用。這也可以從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的將李花和於面脂中 可“去粉滓黑黯”“令人面澤”中間得到佐證。

《樂府詩集·古辭·君子行》指出:“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這就是“瓜田李下”成語的來歷。老話中更是提醒:“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其實就是孫思邈所說的:“不可多食,令人虛”,尤其是發苦澀味和入水不沉的李子有毒,也是不能喫的,與雀肉和蜂蜜同食會損傷五臟,嚴重者可致人死亡。不過什麼水果只要喫多了都不好,這就是生活常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