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必然阻礙非洲各民族的全面發展,從而解釋了草原上的複雜的大帝國和遙遠的沙漠、森林地區的狩獵團體問時並存的原因。但在歷史上,沿海岸的瀑布意味着,非洲既沒有象聖勞倫斯河和亞馬孫河那樣的爲進入美洲內地提供通道的、水流平緩的河流,也沒有象萊茵河和多瑙河那樣的爲進入歐洲內地提供通道的河流。

本文所說的非洲是指大陸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部分。如此限定的原因在於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卻是一條連接的大道。歷史上,北非人與地中海盆地周圍其他諸民族的相互影響之所以超過他們與沙漠屏障以南地區諸民族的相互影響。其原因就在於此。因此,本文所指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實際上是一座島嶼,它的北岸是撒哈拉沙漠,而不是地中海。

撒哈拉沙漠決不是與外部世界交往的唯一障礙。大沙漠的東面,沿尼羅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蘇德沼澤地。這些沼澤地在歷史上構成了一個可怕的障礙。而未被港灣、海灣和內海破損的、平直的海岸線,也使非洲大陸難以接近。因此,儘管非洲的面積是歐洲的三倍,但海岸線卻比歐洲的短。缺乏與地中海、波羅的海和黑海相仿的海洋,意味着非洲內地對外部世界來說是比較難以進入的。

沿東、西海岸的100O英里長的沙洲,以及東、西兩岸的巨大的隆起地,也是有力的障礙,它使乘小船登陸十分危險。即使成功地躲過了沙洲和激浪,仍然還有另一個障礙,即滾滾河流由內地高原順着一道道懸崖向低窪沿海傾瀉而下時所形成的急流和瀑布。非洲大陸的外形象一個翻過來的茶托,這在今天能提供巨大的水力發電的潛勢。但在歷史上,沿海岸的瀑布意味着,非洲既沒有象聖勞倫斯河和亞馬孫河那樣的爲進入美洲內地提供通道的、水流平緩的河流,也沒有象萊茵河和多瑙河那樣的爲進入歐洲內地提供通道的河流。另外,低窪的沿海地區炎熱、潮溼的氣候,以及由這種氣候引起的熱帶病,也擋住了進入非洲的道路。內地高原通常氣候涼爽,益於健康,但沿海地區的氣候卻嚴重影響了要到內地去的人們的健康。

與外部的難以接近同樣重要的是內部的難以進入,這就是說,從非洲某一地區到另一地區也很困難。綜觀非洲大陸,其南北兩端是小而肥沃的狹長地帶。這些狹長地帶很快讓位於廣闊無垠的大沙漠,即南面的卡拉哈里沙漠和北面的撒哈拉沙漠。再往下是綿延起伏的草地或大草原,北部以蘇丹草原最爲著名:"蘇丹"這一阿拉伯詞意爲"黑人之國"。然後是熱帶雨林,在其最稠密的地區,比沙漠還難以穿越。

這些惡劣的自然環境,同海岸附近缺少出口、內地缺少不受阻礙的河流網一起,阻止了非洲大陸各地區間的相互影響。這必然阻礙非洲各民族的全面發展,從而解釋了草原上的複雜的大帝國和遙遠的沙漠、森林地區的狩獵團體問時並存的原因。

這一地理環境還有助於說明,歐洲人侵入非洲較其侵入美洲,在時間選擇上何以存在着反常的差別。非洲與美洲不同,幾千年來一直同歐亞大陸保持着聯繫,只是這種聯繫有時很微弱。但是,歐洲人侵入鄰近的非洲卻比侵入遙遠的美洲要遲緩很多。在美洲被開發、被殖民化以後的幾個世紀中,非洲仍是一塊"黑暗的大陸"。到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時,非洲還只是沿海地區和內陸幾個不重要的地區爲人們所知曉。甚至到1900年時,大約還有四分之一大陸未被開發。非洲之所以不受歐洲推動力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應歸因於它的各種地理條件;這些地理條件結合起來,使非洲大陸有力地抵抗了外界的入侵。然而,地理環境決不是唯一的因素。車少,非洲黑人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組織的普遍的發展水平也很重要;這一發展水平甚高,足以有效地阻擋歐洲人達數世紀之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