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開始喜歡蘇軾,是因爲那闕膾炙人口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這些字字血淚的話語,深情得令人催肝,幾乎想要去體驗一番這樣生離死別、潸然淚下的愛情。

由此對詞的作者,這如海般深情的男子,充滿了景仰之情。

能把懷念寫得如此出神入化,必然是與黃藥師一般的專情男子吧。

然而,看過了蘇軾的其他詞,猶其是爲別的女人寫的另一句膾炙人口的句子“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之後,他的形象,像摔過的磁器表面,開裂了。

原來,如此深情的他,在髮妻死後,仍然有多名侍妾相伴左右,甚至,不停在青樓裏與名妓們詩文唱和。

跟白居易一個德性。

所以,當他去了千里之外的孤墳,王弗(蘇夫人的閨名)看到他塵滿面鬢如霜的樣子,必定也不待見他——哼,老孃去後,你擁紅採翠,不知道多得意。現在變得如此落魄,是因爲站錯了隊伍,纔不是爲了思念老孃!所以,你的眼淚,老孃不稀罕。

是啊,老蘇站錯了隊伍,才一直遭到貶謫,去了湖北,又去了海南。

其實王弗私心裏,還是喜歡那個青衫磊落的蘇軾吧,少年得志,意氣風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那纔是她少年時真心愛戀過的男子。

而眼前這個鬚髮皆白,滿臉愁容,塵滿面鬢如霜,對未來不再有期望的中年失意男,不是她的菜。

就像我們都會懷念,那個記憶深處的少年,T恤球鞋,陽光下揮汗如雨。

那是關於青春的紀念。

《2》

才說起塵滿面鬢如霜的中年蘇軾不招人喜歡,就有朋友發來一個據說是9年陳的白毫銀針餅求鑑定。

一看,唉呀,這塊餅,跟老年蘇軾一樣,塵滿面鬢如霜。

爲了幫助村姑陳全面地觀察清楚這塊餅,茶友細心地拍了很多個角度的圖片過來。

然而,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整個餅面,永遠呈現出灰白二色的樣貌

——那是一種灰敗的,黯淡的,失意的落魄。

(茶友來圖,9年陳白毫銀針餅)

難道老了的銀針,真的會變成老年人一樣,從鮮嫩的水珠子,變身爲渾濁的魚眼睛嗎?

去問S師傅,他說,當然不會,衰敗的白毫銀針,已經沒有生機和活力了,也等於沒有了養分,還有什麼喝頭?老銀針怎麼可能是這樣的?

看着茶友手裏的灰敗的“9年白毫銀針”,再回想S師傅的話,我似乎明白了真相。

老的白毫銀針,既然能被大家所珍藏,必然不可能是沒有生機活力的衰敗樣子,必然是薑桂之性,老而彌辣的。

那麼,擁有黯淡的,衰敗的,蒼老的外表的白毫銀針,首先它就不可能是老銀針,其次,它也不可能是好銀針。

這樣的茶,就算冠以“白毫銀針”的名號,它也不可能真正擁有白毫銀針那天之驕子似的無上尊榮——擁有最多的茶氨酸,和最好的咖啡鹼與茶多酚的比例。

故而,它只能是一塊,被動過手腳的,年份虛假的白毫銀針。

並且,工藝還不怎麼好。

(茶友來圖,9年陳白毫銀針餅)

九年白毫銀針的第一個問題:茶青來源不明

看到這塊餅的第一個反應,村姑陳覺得,這不是福鼎的白毫銀針。

爲何有如此顛覆的想法?

待我發一張福鼎白毫銀針的散茶和餅茶圖片,再對比茶友發來的9年白毫銀外地圖片,立刻便知。

(茶友來圖,9年陳白毫銀針餅)

(茶友來圖,9年陳白毫銀針餅)

大家看,圖一圖二,是福鼎太姥山的白毫銀針的圖片,圖三圖四,是福鼎太姥山白毫銀針餅的圖片。圖五圖六,是茶友發來的9年陳白毫銀針餅的圖片。

大家看一看,不論顏色,單看外形,是不是兩種銀針,差別很大?

福鼎的白毫銀針,根部帶着小葉殼,中間是芽頭,芽頭旁邊,還有一片葉片相護,這種長相,俗稱爲“一旗一槍”。

而茶友發的白毫銀針,幾乎全是芽啊,不但沒有芽頭邊上的“旗”,芽頭根部的小葉殼都沒有。

可能有人會認爲,全是芽頭,不是更好嗎?更純粹。買銀針不就是買純芽頭嗎?

會這麼認爲,那是非常不懂白毫銀針了。

福鼎的白毫銀針,是採的白茶樹的芽頭,但是,白茶樹的芽頭,並不是普通的植物芽頭。普通植物的芽頭,就是純粹的一個芽,而福鼎白茶的芽頭,是與護芽的葉片共生的。

(長在茶樹上的太姥白毫銀針)

(採下來的太姥白毫銀針)

(採下來第三天的太姥白毫銀針)

由於福鼎獨有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春芽生髮的時候,葉片是護着芽頭一併發出來的,等芽頭再長長一些,葉片纔會與芽頭分離,生成大葉片,成爲牡丹的第一葉。

在芽頭尚小之時,必定是有葉片護着的,所謂一旗一槍,便這個道理。

這是福鼎白毫銀針的特性。

而外地的茶樹芽頭,由於地理和氣候條件不同,生出來的芽頭,大多是純獨立的,不等護芽葉生成,銀針便拔尖得老高老高,採的時候大多數只能採一顆獨立的芽頭下來。

這一生理特徵,正是福鼎銀針和外地銀針的區別。

列位看官,切勿貪了純芽頭,買下不是福鼎的針。

九年白毫銀針的第二個問題:壓餅工藝太糟糕

說起壓餅,其實是有工藝上的高下之分的。

在之前的文章: 裏寫過,好的壓餅師,能把白毫銀針餅,壓得鬆緊適當,易於撬開,又利於陳化。

而不好的製茶師,會把餅壓得又緊又硬,難撬,也陳化得慢。

今天這塊9年陳的白毫銀針餅,就顯示出這種壓餅上的技術缺陷來。

我們可以看到,被撬開了一部分表層的白毫銀針餅,它的身體結構,是特別緊密的,針壓着針,針緊貼着針,彷彿一用力,就能把針給撬斷。

(茶友來圖,9年陳白毫銀針餅)

這是非常不理智的一種壓餅方式。

皮糙肉厚的壽眉,尚且不能壓得這麼緊,難於陳化。何況是白茶驕子的白毫銀針,更不能這樣粗暴地對待它。

要知道,茶葉是靠葉細胞當中的細胞液產生粘性,從而在壓餅時層層自然粘合在一起的,而白毫銀針,由於白毫多,葉片和梗少,細胞中的細胞液,也是偏少的。

並且,就像雞蛋少於麪粉,是和不成糊狀的。少量的細胞液,與大量的白毫相遇,是很難粘住這些毛燥的、桀驁不馴的白毫的。

技術好的壓餅師,能利用技術上的技巧,克服細胞液少的問題,把白毫銀針餅壓得鬆鬆的,針與針之間粘度正好,不松也不緊。既保留了陳化的縫隙,又能便於撬餅時盡最大可能保留白毫銀針的完整性。

但技術不好的師傅,只能通過死壓,硬壓,讓白毫銀針經歷滿清十大酷刑,最後,被壓死,壓得完全沒有活力和生命力,壓成一塊鐵餅。

看起來堅硬無匹。

九年白毫銀針的第三個問題:年份有假

第三個問題就是年份了。

感覺這塊餅的年份,真的是有極大的問題。

老銀針村姑陳也喝過,2013年的。雖然老了,但仍極有活力,你能在茶湯裏感受到它的“香清甘活”,當然是有別於新銀針的、不一樣的“香清甘活”。

在2013的老銀針身上,村姑陳看到是獨有的活力,生命力,芽頭仍是綠色,但不鮮綠了,是暗一些的土黃綠和墨綠,白毫也灰了一些,有點歲月的滄桑感。

卻肯定不是完全灰敗的,毫無生氣的灰白色。

(茶友來圖,9年陳白毫銀針餅)

(茶友來圖,9年陳白毫銀針餅)

有人又要擡槓,說你自己沒有9年陳的白毫銀針,憑什麼說人家9年陳的銀針有問題,言下之意,你沒有參照物,是沒有資格做這種類比的。

其實這就太偏頗了。

我雖然沒有喝過真正的9年白毫銀針,但我喝過5年的,喝過4年、3年、2年、1年的白毫銀針,我從初採一直喝到它成長,成熟,成爲三年以上的老銀針。

我熟悉它們的每一個階段的變化,我掌握了它的陳化規律,我能預測到,它在未來的歲月裏,如果是正常陳化,能陳化出什麼樣的色澤,什麼樣的香氣湯水來。

就像看到三歲的你,十歲的你,二十歲的你,就能推測你六十歲的時候會長成什麼樣子。

是的,我看到這個餅,就知道,它肯定不是9年陳的白毫銀針。

老的、上了年紀的白毫銀針,它肯定不是這樣衰敗的樣子,這樣苟延殘喘的樣子、這樣生無可戀的樣子。

人家雖然老了,仍然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它現在呈現出來的蒼老之相,只能是人爲,被各種折騰之後,形成的慘樣。

結語

福鼎的白毫銀針,有它獨有的身材特徵和外貌標誌。

不是普通的銀針,可以模仿的。

當然,外形相的不同之外,還有價格上的差異。

並不是每一款白毫銀針,都是福鼎銀針。

正如並不是每一棵植物的芽頭,都能稱作白毫銀針。

滿披白毫的,纔是茶中驕子。

白毫稀疏的,只是拔了毛的猴頭。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