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大馬士革刀沿用了歐洲人對古代波斯①花紋鋼刀②的叫法。這種花紋鋼刀曾經是伊斯蘭諸族③王公貴族身份、權勢和武力的象徵,據說是以印度烏茲鋼錠爲原料,由波斯工匠採用祕法鍛造而成。目前,歷史學家還沒有發現任何有關波斯大馬士革刀鍛造方法和淬火④技巧的可靠記述,如今中東地區也早已沒有人傳承這項工藝。因此歷史學界認爲古代波斯大馬士革刀的製作工藝已經失傳⑤。近現代以來,歐洲、俄羅斯曾有一些冶金學家試圖復原大馬士革刀工藝,但是都以失敗告終⑥。古代波斯大馬士革刀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究竟是如何鍛造出來的,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匠人工坊 · 懷劍

波斯大馬士革刀的工藝淵源

波斯大馬士革刀屬於古代花紋刃⑦的一種,它大致出現於公元500年前後,技術來源不詳。近代古兵器學家周緯⑧認爲,中國早在公元前400-600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青銅花紋刃和鋼鐵花紋刃的鑄造和鍛造工藝⑨。秦統一中國之後,收天下之兵⑩,對金屬冶煉鑄造施行管控,導致大量工匠外流,波斯大馬士革刀的製作工藝就是在這一時期由中土傳播至中亞的。這一觀點只是根據戰國及秦出土文物所做的猜測,並沒有可信的史料和出土文物,具體的傳播路徑也無法考證,目前只能作爲猜測大馬士革刀起源的說法之一。

烏茲鋼與大馬士革刀的誕生

早在公元前300年,印度南部、中南部以及斯里蘭卡地區,就已經冶煉出世界一流的鋼鐵,後人稱之爲烏茲鋼,是將原礦石放入坩堝裏熔融、去除雜質並摻入配料提煉而成。烏茲鋼是一種相對優質的高碳鋼,質地十分堅硬(重量比接近1.5%,而熟鐵通常爲0.1%)。

從公元300年開始,這些鋼錠被作爲商品販運到波斯地區。巧合的是,中國從西域以及印度地區進口鑌鐵的最早記載,出現於南北朝時期,大約公元400年左右。也就是說,中亞的烏茲鋼和中國的鑌鐵,很有可能是同一種鋼材,在公元300-400年,印度烏茲鋼作爲一種性能極好的鋼鐵材料,受到了中亞和中國的重視。在中國,鑌鐵屬於精鐵,也是公認的上等刀劍材料。

公元500年左右,波斯工匠開始以烏茲鋼爲材料,配合特定鍛造技術打造波斯彎刀。這些刀具有獨特的紋理和斑點,並且擁有同時代其他兵器所無法比擬的強度和切割能力。

匠人工坊 · 懷劍

大馬士革刀名字的由來

大馬士革刀因十字軍東征而揚名。

在漫長的十字軍東征時期(Crusades,1096年-1291年),入侵阿拉伯的歐洲人發現,自己的對手要比想象的棘手得多。在聖地,伊斯蘭軍隊不僅人數比十字軍多,而且裝備精良,他們胯下騎着適應沙漠炎熱氣候的強壯快馬,身披輕巧的鎖子甲,手持極爲鋒利的彎刀。

這種彎刀給歐洲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將這種表面帶有花紋的刀稱作大馬士革刀。

英文Damascus,譯爲大馬士革、大馬士革鋼。

關於這個詞的由來,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各種說法的流傳地域和可信度不盡相同。不妨逐一記述,請讀者品評。

第一種說法,在阿拉伯語中,水是“damas”,而大馬士革刀的刀片表面有交錯變化、明暗不同的波紋,就像水紋一樣,因此稱這種刀劍材料爲Damascus,即“帶有水波一樣花紋的鋼”。

第二種說法,一位名叫Damasqui的著名刀匠鍛造了最早的大馬士革刀。

第三種說法,大馬士革刀是歐洲人的叫法,十字軍東征時期,歐洲人看到他們的敵人使用這種致命的武器,以爲這種刀就是在大馬士革取材制煉的,因此就有了“大馬士革鋼”這個說法。而事實上,大馬士革刀的原材料烏茲鋼產於印度。

第四種說法,大馬士革城是阿拉伯地區重要的貿易城市,歐洲和中亞的許多文化、技術、商品交流都是通過大馬士革,因此歐洲人常用大馬士革來代指阿拉伯地區。伊斯蘭諸族製作並使用的平面花紋刃(後來被稱爲大馬士革刀)就是通過大馬士革這座城市,傳入歐洲。歐洲人將這種刀命名爲大馬士革刀,意思是“來自大馬士革的刀”,或者“來自以大馬士革爲代表的伊斯蘭諸族的刀”。

匠人工坊 · 金蛇茶錐

薩拉丁與獅心王的歷史性會面

大馬士革彎刀VS英格蘭長劍

沃爾特·司各特爵士(1771-1832年)是蘇格蘭著名的殘疾作家和大律師,他著有27部長篇歷史小說和大量詩作。司各特在他的小說《護身符》(The Talisman)中描寫了公元1192年10月,大馬士革彎刀與英格蘭長劍進行較量的場面。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即將結束時,英格蘭的獅心王理查(Richard Lionheart)與阿拉伯世界的領袖薩拉丁蘇丹舉行會晤,司各特想象並描述了這兩個王中之王相互炫耀各自兵刃的情景:

獅心王理查環視對方那些身披阿拉伯長衫、外形粗野的人,他們的臉龐被烈日曬得黝黑,牙齒如同象牙一樣潔白,漆黑的眼睛在阿拉伯式頭巾的陰影下閃爍着兇猛和超自然的光芒,而他們的服裝都那麼簡陋甚至有些寒酸,獅心王問到:“這些就是你們所有的阿拉伯貴族嗎?”

“是的,他們以此爲榮。” 薩拉丁答道:“儘管人數很多,但他們還是根據協定僅僅攜帶了彎刀,就連長矛的鐵頭都去掉了。”

……

獅心王會晤時攜帶的是一把粗重的長劍。薩拉丁說:“就像我沒有在戰場上見過死神的火焰一樣,我不相信人類的手臂能夠揮舞這麼巨大的長劍。我請求獅心王能靜下心來揮舞一下這把長劍,讓我們見識一下,這就權當您試一試力氣吧。”

“願意從命,尊貴的薩拉丁”。理查答道,並環視四周尋找可以檢驗他力量的東西。他看到一個伺從手持的鐵質權杖,帶一個直徑大約一英寸半(約4釐米)的鐵質手柄。獅心王把權杖擺在一塊木頭上。

De Vaux(獅心王理查的部下)擔心主人的榮譽,不安地用英語耳語道:“我的君王,看在聖母的份上,您真的想清楚要幹什麼了嗎?陛下您的體力還沒有完全恢復,別讓異教徒看了樂子。”

“安靜,你這個傻瓜!” 理查答道,他站穩腳步,向四周投去強悍的目光,“在耶穌基督的面前,我會失敗嗎?”他雙手操起閃光的寬刃長劍,往自己左肩方向抬起,繞過頭頂,並以駭人的力量向下揮去,鐵質的權杖被劈成兩段,滾落在地,就像伐木人砍倒小樹一樣。

匠人工坊 · 金蛇茶錐

薩拉丁一邊挑剔而認真地檢查被劈開的鐵棒,以及長劍因經過精良鍛造而保持完好的刃口,一邊說道:“以先知的頭顱起誓,真是最漂亮的一擊!”然後,他拉起獅心王的手,仔細觀看手的大小和所展現出來的肌肉,然後笑着把獅心王的手放在自己的手旁。相比之下,薩拉丁的手顯得如此纖細,在肌肉和力量上看起來與對手相去甚遠。此時,薩拉丁蘇丹沉穩地說道:“儘管弱者在強者面前應該顯得卑躬屈膝,我還是想在這裏獻醜。各地都有自己的不同練法,我下面要做的,獅心王可能沒見過。”說着,他從地上拿起一個填了羽絨的絲綢靠墊,並把它立在地上。

“我的兄弟,你的兵器可以斬斷這個靠墊嗎?”薩拉丁問獅心王。

“不行,肯定不行,” 獅心王答道,“世界上所有刀劍,即使它是亞瑟王之劍,也不能斬斷一個沒固定支撐的東西。”

“那請你注意了,”薩拉丁蘇丹一邊說,一邊捲起自己長袍的袖子,露出細而長的手臂,終年的磨鍊使他的手臂變得非常堅實,手臂上除了骨骼、肌肉之外,沒有任何多餘之物。他伸手抽出自己的彎刀,彎刀的刀身彎而窄。與歐洲光亮奪目的闊刃長劍全然不同,他的彎刀是晦暗的藍色,刀身上遍佈千萬條蜿蜒的波紋,顯示出刀匠在鍛造這塊金屬時心中充滿了殷切的企盼。

與獅心王相比,薩拉丁蘇丹在揮刀時顯得那麼無力,他站立時重心放在稍微靠前的左腳上;他稍微穩了穩身子,就像是要穩住手臂,隨即向前上步,非常敏捷地拖刀切過靠墊,看起來用的力氣如此之小,以致靠墊就像是因爲自己倒地而破裂的,而不像是被暴力切爲兩半。

“這是魔法騙術,” De Vaux說道,並衝上前去一把撿起被切斷的靠墊碎塊,像是要爲自己的話找到實實在在的證據。

薩拉丁蘇丹似乎理解他的困惑,因爲他解下一直戴着的面紗,並把它橫搭在自己彎刀的刀鋒上,他將刀鋒向外憑空伸出彎刀,然後突然從面紗中抽刀,儘管面紗只是完全鬆垮地搭在刀鋒上,還是被切爲兩段,並飄落在兩側,這不但展示出武器鋒利程度已到達駭世驚俗的地步,也同樣顯露了使用者的身手敏捷、舉止優雅。

匠人工坊 · 荊軻茶劍

註釋:

①波斯:波斯是伊朗的古名,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古代君主制國家。歷史上,波斯在西亞、中亞、南亞地區曾建立過多個的帝國,根據時間推算,波斯大馬士革刀出現的時間應爲薩珊王朝時期(公元224 -651年,又稱波斯第三帝國)。

②花紋鋼:古代人通過把不同硬度的鋼鐵混合熔鍊或者鍛造製成的高性能合金鋼。這種鋼往往是兩種或更多種類鋼材的混合體(熔合或者層疊),表面會呈現出或明或暗的花紋,因此被後世的研究者稱作花紋鋼。根據史學家研究,花紋鋼的製作工藝很有可能是從青銅器時代繼承而來,古代工匠在打造青銅兵器時,就已經掌握了製造花紋刃(複合型銅合金)的技術。鋼鐵得到普遍應用之後,花紋刃技術則過渡爲花紋鋼工藝。

③伊斯蘭諸族:即如今的印度、伊朗、阿富汗、土耳其等地區的民族。其中以伊朗爲代表,伊朗的古代鐵兵極爲著名,各地均聘用古代波斯良匠鑄兵。

④淬火:一種鋼鐵熱處理工藝,古代早已有之。將鋼鐵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快速浸入冷卻劑中冷卻,在不改變刀劍本身形狀的前提下,使它獲得高的硬度和一定的物理機械性能。有人說,淬火是熱處理的靈魂。刀匠必須對刀胚的溫度、冷卻劑的特性、以及時間的把控都做到心中有數。如果淬火時間不夠,就會導致刀鋒不硬,容易捲刃;淬火淬過頭了,則會使得刀鋒很脆,刀體韌性不足,在使用的過程中刃口容易崩裂。差之毫釐則繆以千里。

匠人工坊 · 荊軻茶劍

⑤大馬士革刀失傳的原因:1750年左右,古代大馬士革刀在很短的時期內,神祕地減少並消失了。關於大馬士革刀失傳之謎,至今衆說紛紜,爭論不休。其原因,可能有三個方面。一是原料絕產說。波斯大馬士革刀的主要原料是烏茲鋼,印度用來冶煉烏茲鋼的持有鐵礦開採殆盡了,沒有了烏茲鋼,也就沒有了古代大馬士革刀。另有一說法是,印度被英國東印度公司“佔領”後,供應烏茲鋼的貿易路線被破壞了,缺少原料,進而導致失傳。二是戰爭毀滅說。蒙古帝國三次西征中亞,擄掠了大馬士革工匠,嚴格管控兵器製造業,因此大馬士革刀業出現了斷代,甚至失傳。三是大馬士革刀隨冷兵器時代結束而消亡。1700年以後,奧斯曼帝國開始換裝西式槍炮,槍支取代了刀劍,奢侈且工藝繁複的大馬士革刀業,也因此消亡。

⑥歐洲和俄羅斯科學家還原烏茲鋼的嘗試:19世紀早期,歐洲遊客們對南印度坩堝鋼口口相傳,因而掀起了整個歐洲研究南印度烏茲鋼的浪潮。1804年,穆舍特是第一批發現烏茲含碳量高於英國鋼鐵的科學家,不過這個觀點後來纔得到普及。英國物理學家、電磁感應之父邁克爾?法拉第認爲烏茲鋼、大馬士革鋼之所以性能超羣,關鍵在於其中微量元素的改變,令鋼材達到了理想的硬度和韌性。他試圖向熔化的鋼液里加入鎳、鉑、銀等貴金屬,結果促成了合金鋼的誕生。拿破崙時代,法國的鋼鐵研究也興盛起來。19世紀20年代,布蘭特進行了大約300次實驗,加入了從鉑、黃金到各種各樣的元素,直到他最後得出結論,大馬士革鋼的性能是由於碳化鋼。19世紀,俄國科學家也對烏茲鋼的製造工藝進行了研究,併成功地製造出一種布拉特鋼,這是目前在外觀上和烏茲鋼最相近的一種。

⑦古代花紋刃:亞洲古代花紋刃分爲兩種,一種爲鑄造而成的天然結晶平面花紋刃,其花紋深居鋼鐵內部,表面平滑,可見而不可觸摸。一種爲糙面爛焊花紋刃,以多種鋼鐵材料反覆入火、層疊卷打而成,最後的成品花紋鋼表面紋路燦爛繽紛,不甚平滑,可觀可觸摸,觸摸時有凹凸不平之感。

匠人工坊 · 漢風茶劍

⑧古兵器專家周緯:周緯,中國乃至亞洲古兵器近現代研究史的奠基人。他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裏,廣泛接觸國內外的兵器研究者和收藏家,遍訪圖書館和博物館,蒐集研讀各種語言文獻,收集了幾百件古兵器珍品和近萬張資料圖片。在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周緯完成了三本書稿:《中國兵器史》、《亞洲各民族古兵器考》和《亞洲古兵器製造考略》。他自建的“劍廬”之中,收藏有250多件精美珍奇的古代兵刃。

⑨鑄造型花紋鋼與鍛造型花紋鋼:鑄造型花紋鋼,是古代製作花紋鋼工藝的一種。把含有大量雜質的鐵礦石,和一些含有特殊元素的輔料(通常認爲是一些特殊的植物和礦物質),盛放到陶製的坩堝裏,密封加熱,然後花大量時間讓它緩慢冷卻。用這種方式“熬製”出來的鋼錠,可以將鋼鐵的碳含量調整在恰當的範圍,從而獲得較爲理想的硬度。並且,這種成分複雜的鋼會呈現出細密而蜿蜒曲折的帶狀花紋,以及燦若繁星的點狀圖案。烏茲鋼即是著名的鑄造型花紋鋼之一。

鍛造型花紋鋼,古代製作花紋鋼工藝的一種。一般來說,鋼鐵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就越高,但是韌性會下降,製成的刀劍太脆,容易崩口或折斷。而含碳量低的鋼硬度又會不足,影響刀劍的強度和鋒利度。因此,古代工匠在長期的探索實踐中發明了摺疊鍛打工藝,在冶金技術十分落後的情況下,製造出了這種性能優越的複合型合金鋼,即鍛造型花紋鋼。

⑩秦朝收天下之兵:出自賈誼《過秦論》,“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意爲秦朝一建立,就收繳天下的兵器,進行軍事內控管理,削弱人民反抗的力量。從軍事擴張大刀闊斧轉向內控管理,無疑給冷兵器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動盪。

古印度冶金技術:公元前800—公元前700年,各地相繼步入了鐵器時代。當時主要採用地爐和豎爐,來冶煉海綿鐵。然後取出全部爐料,經過錘打分離煉渣,或者先行破碎、分選後燒結鍛造成錠,這種方法稱爲塊鍊鐵法。這個時期的鐵劍,有的較軟,有的則經過滲碳和反覆疊打,並經過熱處理後變得更硬,質量參差不一。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印度用坩堝冶煉技術冶煉出了高碳鋼,即烏茲鋼,堪稱世界一流的鋼鐵。

匠人工坊 · 漢風茶劍

烏茲鋼:烏茲鋼是著名的鑄造型花紋鋼之一,也是古代波斯工匠鍛造大馬士革刀的主要原材料。用現代材料學的眼光來看,烏茲鋼是印度某地出產的一種坩堝冶煉的高碳鋼。它的碳含量較高,在當時屬於質量上乘的刀劍材料。但是現代人顯然已經把烏茲鋼神化了,認爲烏茲鋼是一種極爲特殊的印度物產,而且只有烏茲鋼才能鍛造出性能優越的大馬士革刀。其實任何一種古代鋼材或者刀劍之所以能獲得較高的聲譽,主要是因爲它和同時代的其他鋼鐵以及刀劍相比,具有相對優勢。烏茲鋼不是所謂的神鋼,它就是一種土法煉製,包含很多雜質的高碳鋼。甚至與同時代的中國鋼鐵相比,印度的冶煉技術也沒有明顯的優勢。印度出產的烏茲鋼被販運到波斯,成爲波斯鍛造大馬士革刀的材料,大馬士革刀又被歐洲人發現、命名和傳播,這些歷史結果有地緣方面因素,也包含巧合的成分。

坩堝冶煉法:坩堝加工,是將精煉的鐵礦石乾燥後,與其它配料放入經火硬化的小型粘土坩堝中,坩堝的尺寸要根據炭火的熱量來定奪。鐵礦在坩堝內燃燒時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首先,在持續加熱24-48小時這一時段中,溫度從1000℃升到1200℃,礦石會轉變成多孔的鐵質,也就是海綿鐵,並留在坩堝底部。之後溫度慢慢冷卻至800℃,這個過程大約需要12-24個小時。鋼錠冷卻後,鐵匠把坩堝從火中移開後打破,取出其中的半球形鋼錠,然後放在鐵砧上進行錘打,作硬度試驗。經過鑄造的鋼錠非常硬,錘打後也不會有凹痕,所以還需用含有鐵銼屑、或者粉末狀鐵礦石的粘土混合物將其覆蓋,然後重新加熱到約700℃至900℃,火焰顏色爲火紅色時,再進行硬度試驗,直到鋼錠的硬度降低到可以鍛造的程度,否則一直重複這個熱處理過程。 700℃至900℃,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的溫度。鐵匠只能靠經驗、用眼看火焰顏色來判斷。最後得到可以進行鍛造的鋼錠。

烏茲鋼的配料(添加劑):印度工匠在鑄造烏茲鋼錠時,除了將印度最優良的鐵礦、黑錳礦放在坩堝內熔鍊,還會添加一些輔料,如:麻慄樹、木炭、毛竹及某些他們認爲是神聖之植物的葉,例如名爲(Huginay)及(Tangada)樹之果實,這些配料在熔鍊過程中不但有促進作用,還一定程度上爲烏茲鋼提供了微量元素,對最後的性能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匠人工坊 · 八卦九字真言茶刀

高碳鋼:顧名思義,就是含碳量比較高的鋼,一般是0.6%至1.7%。鋼鐵中的碳含量,是決定其硬度高低至關重要的因素,碳含量越高,就越堅硬,可鍛性就越差。因此烏茲鋼錠的鑄造過程中,還有不斷回火這一項,直到達到可以鍛造的程度。

我國關於鑌鐵的最早記載:我國古代文獻中最早關於“鑌鐵”的記載,始於中國的南北朝時期。《魏書·西域傳》中記載,“波斯國,土地平正,出金、銀、石、珊瑚、……金剛、火齊、鑌鐵、……等物。” 證明“鑌鐵”產自波斯,最初只是作爲一種物產出現。

精鐵:泛指各種經過摺疊鍛打,帶有花紋的精鋼。我國古代工匠通常會將鋼和熟鐵摺疊,進行反覆鍛打,然後重複這個過程,鍛造出剛柔並濟的鋼材。

波斯彎刀:最早的烏茲鋼大馬士革刀。最經典的形制是波斯舍施爾,此種彎刀久負盛名,雖因不同時期及不同地區鑄造和使用,形制有所不同,但其總體特點是刀形大麴形如彎弓或新月,被譽爲“如新月般美麗的大馬士革彎刀”。此後大多地區的烏茲鋼大馬士革彎刀,都是在其形制的基礎上進行了本土化設計。

古代大馬士革刀的紋理特點:古代大馬士革刀的花紋是鑄造而成,屬於天然結晶平面花紋,其顯著特徵是刀的表面有着紛繁的水紋狀圖案。不同地區的大馬士革彎刀,紋理也有所差異。波斯出產的大馬士革彎刀,其脈絡猶如絲綢織紋,光澤奪目;印度出產的大馬士革彎刀,其橫行脈絡常呈數十層雲梯形,即所謂穆罕默德梯,奇巧名貴;土耳其刀的花紋呈翻卷形,其脈絡猶如瑪瑙形。

匠人工坊 · 金剛六字真言茶刀

十字軍東征:1096年-1291年,一系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進行的、持續近200年的、極爲著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以收復阿拉伯穆斯林入侵佔領的土地的名義,對地中海東岸的伊斯蘭國家發動了前後九次戰爭。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徵,因此每個參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標記,故稱“十字軍”。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歐洲人被穆斯林軍隊銳利的武器——大馬士革彎刀震驚,由此引發了追捧大馬士革刀的熱潮。

大馬士革城:大馬士革城(阿拉伯語: دمشق ,英語:Damascus),是現今敘利亞的首都、境內第二大城市,是世界有人居住的最古老城市之一。大馬士革在歷史上曾是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的首都,號稱“人間的花園”、“地上的天堂”。歷史上,歐洲人常以大馬士革代指阿拉伯地區,就像以北京代指中國。十字軍東征時,歐洲人發現阿拉伯將士使用的花紋鋼彎刀性能驚人,表面佈滿神奇的花紋,於是給這種刀起名叫大馬士革刀。其實大馬士革刀是古代花紋鋼刀的一種,它的發源地並非阿拉伯地區。據古兵器學家周緯所說,歷史上最早的花紋刃起源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

平面花紋刃與糙面花紋刃:平面花紋刃,鑄造而成的天然結晶花紋鋼,其花紋深居鋼鐵內部,表面平滑,可見而不可觸摸。出土時由於深埋多年,表面花紋常常不可分辨,因此常被視爲廢棄。但加以適當的酸洗,花紋依舊可以顯露,然而很少有人可以辨識。因此目前中國很少有古代平面花紋鋼刀面世。

糙面花紋刃,以多種鋼鐵材料反覆入火、層疊卷打的鍛焊型花紋鋼,最後的成品花紋鋼表面紋路燦爛繽紛,不甚平滑,可觀可觸摸,觸摸時有凹凸不平之感。這種花紋鋼紋理明顯,經過清潔後就能辨認。

匠人工坊 · 金剛六字真言茶刀

獅心王理查:理查一世(1157年-1199年),因勇猛善戰而號稱“獅心王理查”。在10年國王生涯中,他幾乎將全部時間都花在戎馬之上。身爲天主教教徒,他曾加入羅馬教廷發起的十字軍東征,爲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將領。

薩拉丁蘇丹:薩拉丁,埃及阿尤布王朝首任蘇丹(1174年-1193年在位)。他爲人慷慨,清廉剛正,廣受讚譽,因在阿拉伯人抗擊十字軍東征中表現出的領袖風範、大將風度和軍事才能而聞名基督徒和穆斯林世界,在埃及歷史上被稱爲民族英雄。

本文由匠人工坊創作,微信公衆號:匠人工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