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0日,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Mark Carney)表示,全球經濟正走向“流動性陷阱”,這可能破壞各國央行爲避免未來衰退所做的努力。引發了全球關於流動性陷阱的討論。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美聯儲貨幣政策無論如何都存在陷入“流動性陷阱”的問題。因此,最近三次降息此前,美聯儲一直在持續加息呢。在這個背景下,大家普遍認爲美國經濟增速或被低估了。在貨幣緊縮或者穩定情況下的經濟增速存在被低估的可能,而在貨幣持續放水情況下才存在GDP增速被高估的情況。通過美聯儲持續加息和最近三次降息看,美國經濟反應靈敏,美聯儲貨幣政策效用大,不存在流動性陷阱問題。

除了美聯儲以外,目前的歐洲央行、日本央行、新興市場國家央行特別是中國央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流動性陷阱的問題。僅從直觀看,歐洲把利率降到零一下後經濟竟然麻木不仁;日本央行也是採取超低利率政策,但是經濟目前回調壓力很大;中國央行持續性放水,但經濟即將跌破6%,加上嚴重疫情,今年一季度跌破6%是大概率的。

整體性看,除了美聯儲以外,全球大部分地區貨幣政策已經基本或者徹底失靈了。流動性陷阱,一言以蔽之,歸根結底就是貨幣政策對經濟的調節作用失去效應的本質特徵。

那麼,經濟學上是如何定義“流動性陷阱”的呢?流動性陷阱指當名義利率降低到無可再降低的地步,甚至接近於零時,由於人們對於某種“流動性偏好”的作用,寧願以現金或儲蓄的方式持有財富,而不願意把這些財富以資本的形式作爲投資,也不願意把這些財富作爲個人享樂的消費資料消費掉。國家任何貨幣供給量的增加,都會以“閒資”的方式被吸收,彷彿掉入了“流動性陷阱”,因而對總體需求、所得及物價均不產生任何影響。

因此,經濟學家將利率已經降到極低水平時,單單依靠調整貨幣政策無法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極低的利率和國民總支出水平不會發生變動的狀況稱爲“流動性陷阱”。

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假說,指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發生流動性陷阱時,再寬鬆的貨幣政策也無法改變市場利率,使得貨幣政策失效。國民手中的錢袋就像是一個能夠吸收任何物質的“黑洞”一樣,把國家分配給國民的所有貨幣都無情地吞噬掉了,由此產生了一個貨幣需求無限大的“流動性陷阱”。

20 世紀90 年代初,日本資產泡沫開始破滅,面對經濟接近停滯,日本1999-2006 年間採取零利率政策,日本在實施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後,貨幣基礎的大量注入並未產生明顯的貨幣乘數效應,貨幣政策已經失去作用。中國在1997-1999 年間也經歷了貨幣傳導機制不暢與宏觀不確定性致使的類貨幣政策失靈的狀況。

目前,歐洲、日本、新興市場大國最少已經陷入貨幣政策陷入流動性陷阱的跡象了。對此,絕不能掉以輕心的!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