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

“靖康之变”以后,宋朝偏安江南,进入了南宋时期。国土的沦陷,一直成为无数汉人心中的耻辱,1138至1141年,南宋与金国征战无数,胜负难分,最后只能南北分庭而治。南宋在文化、经济上一度取得了高度的繁荣,但是到了南宋中后期朝政混乱、奸相频出,纸醉金迷的日子让统治者日益忘记了“靖康之耻”,最终一个一个的爱国将领只能含恨而终,而陆游便是其中的一位。

陆游有一首非常著名的绝笔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陆游最后的愿望无关子孙、无关己身,而是希望国家能够取得统一。

陆游与辛弃疾一样也是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虽频遭挫折,却仍未改变初衷。辛弃疾曾写过一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回忆往昔抗金的经历,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其实陆游也曾写过这样的一首词,其情不输辛弃疾。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代: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理想是饱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句话用来形容陆游的一生是非常合适,似乎不论是爱情还是事业,于陆游而言总是差强人意。时代的风雨、现实的艰难、英雄的本色和那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共同酝酿了这首沉郁悲壮的《诉衷情》。

词的一开始“当年”二字,便已表明这是一首回忆往昔的词作。那么,当年的陆游是什么样子的呢?“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1172年,陆游在南郑前线待了半年,亲自参与过不少抗金战役,“觅封侯”取自班固投笔从戎的典故,一个“觅”自体现了壮年词人意气风发、自信坚定的精神状态。

然而这样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已经成为了过去,只能在梦中追寻。“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已经落满了尘土,颜色也变得黯淡 。岁月的流逝、人事的变换,词人用一个“暗”字描写的生动饱满,惆怅之情漾于笔下。

上片追忆往昔,下片则极尽抒情之词。开头“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个小短句,声调短促,步步紧逼,道出胡虏未驱、壮士暮年的沧桑。“未”“先”“空”将这种沉痛之感越转越深。

结句“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词人回想一生,也从未料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会如此背道而驰。他的心期望“铁马冰河”,他的身却“僵卧孤村”,想要去往天山,却只能老在沧州。词人就像折翼的雄鹰,飞不到他向往的天空,只能在痛苦中嘶吟。

今日出联:关山万里秋风瑟;请各位诗友赐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