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流传下来的为人熟知的词多是亡国之后而写,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曾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李煜在政治上虽一直饱受史学家诟病,但是在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还写得一首好词。他原本是个风流王爷,却被推上了那个不适合他的帝位,纵情诗酒的他毫无疑问的无法避免亡国的命运。

亡国被囚使他受尽屈辱,却也成就了这位“千古词帝”,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开始以词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恸,获得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诸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等等都是这个时期所作。

李煜剧照

明代文人沈际飞曾有言“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真正的悲伤是说不出来的,李煜曾经写过两首非常出名的《相见欢》,题目虽写相见,内容却都是写离别之苦,其中一首便写出了这种”不破之深“的悲伤: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般又作一番)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写尽凄婉悲伤的神态。“无言”二字,是说不出,更是无人可说、无人能懂。“无言独上”将词人沉重的步伐和凝重的深情都细致的描绘出来,足可见词人的孤独之深、哀愁之重。

“月如钩”,是词人登上西楼所见之景,一弯细细的残月,如同孑然一身的词人,孤单的悬挂在天际。“如钩”不仅写出了月的形态,还有更深的意味:那如钩的残月曾经历过无数次的阴晴圆缺,就跟词人一般曾经经历过无数的悲欢离合。

接下来词人俯瞰楼下之景: 梧叶纷纷而下,整个庭院都被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而这“寂寞”锁的是梧桐还是词人,已无法、也无须分辨。下片“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最后一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是独具匠心。历代诗词中表现愁的方式有诸多,譬如李白的“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他们将愁赋予深度、重量、多少,但是李煜的这句却是直接写愁的滋味,是一种看不见说不清,需要自己体会的。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击人们的心灵,读后很容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情。

今日出联:秋色纷纷从叶减;请各位诗友赐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