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主要时通过对历史人物以及历史的叙述、评价等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悟,东汉班固的《咏史》是现存最早的咏史诗。唐宋时期,咏史诗流传最为广泛,像李杜、苏辛等大诗人都曾留下过不少脍炙人口的咏史诗: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____李白《越中览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____杜甫《蜀相》

............

李商隐贯以无题爱情诗最为出名,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都是大家比较熟知的诗句,但其实李商隐的咏史怀古诗,艺术成就也是很高的,譬如下面这首,开头便是千古名句:

咏史唐代: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这首诗的首联在全诗中起统领作用,指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因素:纵览历史,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则会使国家灭亡。接下来的三联,诗人采用了不同的典故,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为什么非得用琥珀做的枕头,为什么一定有了珍珠镶嵌才是好的坐车呢?这一联采用了“琥珀枕”和“珍珠车”的故事,说明人才远远要比珠宝重要。“琥珀枕”,据传南朝曾有位善战的皇帝,征战过程中意外得到了一个非常珍贵的琥珀枕,但是这位皇帝却把它砸碎了赏赐给部下。“真珠车”,当年齐桓公曾与另一位君主相遇,那位君主有很多镶嵌着大珍珠的车子,他将之视为珍宝,但是齐桓公却说他的人才是他真正的珠宝。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这两句中也有个典故。其一“青海马”,《隋书.西域列传》中记载一个叫土谷浑的部族中曾培育了一种马 ,可以日行千里,又因其放养于青海周围的小山上,故称为青海马,在这里代指为有军事才能的人。其二“蜀山蛇”,《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惠王知道蜀王喜好美色,便送上了五个美女,蜀王派遣五壮士去迎接,在梓潼看见一条大蛇,五壮士合力杀死,却导致了山崩,十人皆死,山分为五岭,而蜀国也因为此处门户大开被灭亡。后便以“蜀山蛇”为亡国的祸胎。

这两句意在言当下,晚唐时期江河时期,在位的唐文宗其实是想要改变这种现状的,但是无奈的是“想要远行却没有遇到千里马,想要除掉亡国的祸胎却是孤势难撼”。

最后一联“南熏曲”也有典可循,《史记》中记载:舜曾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国家、百姓凡有乐事,皆可弹唱此曲,故“南熏曲”有一唱而天下太平的含义。“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但是现在有几个人听到过南熏曲呢?天长地久,只有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在哭泣。苍梧是舜埋葬的地方,翠华是皇帝仪仗中顶上的华盖,最后一句就是说,国家如此衰败,再不复当年尧舜之风。

整首诗通篇看去都是在以古鉴金,他说出了当下时局的无奈,实则也包含了自己的无可奈何,他其实想在这动乱的时代,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但是他是没有伯乐的“千里马',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他孤单力薄,没有拔出”蜀山蛇”的力量。

在咏史诗的发展上,李商隐的诗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与他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牧,也有很多的咏史诗,譬如《 过华清宫》《江南春》等等,多是跟前人一般借古讽今,但是却很少掺杂对个人际遇的感慨,而李商隐则是开拓性的借题寄慨,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义。

今日出联:万里江山收笔下;请各位诗友赐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