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爱情和他的爱情诗,一直被许多学者关注着,人们从他的爱情诗里揣测出了许多与他有关的爱情故事, 这些故事未必是真,却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譬如从他的组诗《柳枝五首》中,人们推测出他的初恋是一个叫“柳枝”的洛阳女子;从《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又为他编织了一段与“宋华阳”的爱情故事...

李商隐与这些“女子”是否真得发生过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与他的妻子王氏的爱情却是无可置喙的。他与王氏结婚之后,对爱情却颇为专一执着,甚至在王氏死后,梓州幕府主同情他鳏居清苦,要把才貌双佳的年轻乐伎张懿仙赐配给他,他也婉言拒绝。

公元857年,李商隐病故前的最后一个秋天,独自游览曲江,忆起曾经与他相知相伴的妻子,写下了一首深情凄婉的悼亡诗:

暮秋独游曲江唐代:李商隐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诗的一开头就用了“字句重用”的手法,制造了一种缓慢沉重的气氛。无情的曲江荷叶在诗人的笔下是有情之物,仿佛它的枯荣与诗人的哀思有着密切的关系,“荷叶初生,春恨已生。荷叶枯时,秋恨又成。”这两句虽为直言悼亡,却已将悼亡的沉痛细致的表达了出来。

了解李商隐的过往可以对这两句中的“春恨、秋恨”有更具体的理解。李商隐的另一首悼亡诗《房中曲》中曾写道“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公元849年的春天,王氏患病,但此时的诗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奔波千里,到徐州卢弘止幕府,直到公元851春天,李商隐才罢幕归来,陪伴妻子度过一段快乐的光阴。春风年年至,故人独不归,这便是“春恨”的原因了。这一年的秋天,王氏永远离开了他,“柿叶翻时独悼亡”正可说明其“秋恨成”的原因。

第三句“深知身在情长在”无限的凄婉深情,将前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高潮。如此的一往情深,怕只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以相比了。

而这一切的情绪都是由他眼前的曲江水引起的,“怅望江头江水声”,望的是江水,想的却是往事种种。水声本是听的,诗人却用了望字,表面的视、听错乱,其实反映的是内心的惆怅惘然。诗到此戛然而止,情却如曲江流水一样悠悠不尽。

这首七绝虽都是律句组成,但一二句之间不对、二三句之间不粘,一点都不符合格律诗的粘对规则。作为晚唐代表诗人之一的李商隐,自是不会犯这种错误的。这样的不合规则其实是作者故意为之,佐之他擅长的“字句重用手法”来叙事抒情,使整首诗有一种调古情深、 凄婉哀痛的特点。

今日出联:身死情方灭;请各位诗友赐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