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变以后,宋室南迁,国土的沦亡,刺痛了无数汉人的心,南宋词坛也受此影响,涌现了许多像岳飞《满江红》中一样的慷慨激昂之词,“词中之龙”辛弃疾便是其中的一位。

辛弃疾出生的时候,中原已经被金兵占领,他21岁便成为抗金将领,一生立志收复河山,他曾上书过不少抗金之策,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对此反应冷淡,一直把他放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现实与理想的大相径庭,让满心热血的辛弃疾感到壮志难酬,“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看试手,补天裂”等激昂之语中也难免透露无奈之感。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人都能从辛词中获得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弃疾素有“词中之龙”的称号,他的词也被许多人熟知,但其实他在诗的创作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其诗风与词风一般也常有豪迈之语。譬如辛弃疾写给部下的这首七律,开头便豪气冲天:

送湖南部曲宋代: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注释:“愧我明珠成薏苡”,《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在交趾国经常食用薏苡,抵御瘴气。回朝的时候便带了一车,但在马援死后,却有人上书皇帝诬陷说马援从交趾国运回的都是明珠等宝物。这里反用其事

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受到弹劾罢免官职,自此退隐林泉,数年之后,他的一个老部下来访,辛弃疾回忆起当年与部下的经历与壮举便写了这首诗相送。

通看整诗,辛弃疾的这位部下当是位英勇之事,当年幕府下达了紧急命令,这位壮士接下军令,在万众欢呼声中跨马腾跃向前,表现出惊人的勇敢。首句化杜甫诗句“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于无形,气势高昂壮阔,如疾风破空而来。然而这位壮士接到了什么样的命令,这里却没有点明。

颔联两句承接上文,反用汉代马援被诬陷的典故,表明自己因谗去职,而在这个时候,辛弃疾的那位部下正好完成了接到的命令,赤手缚虎,立了功劳。但是自己已经离职了,就没有办法将部下的奖赏落实,这便是诗中“愧”“负”二字的由来,从这一“愧”一“负”中,便可以看出词人关怀部属而不计较个人荣辱的高尚风格。

颈联则是词人的自白,“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看书的老眼一点不昏花,明亮如镜,表示自己知人之明,在论事方面,自己一腔肝胆,不像其他人那样畏首畏尾。他始终抱着抗金必胜的信念,在《九议》曾提出抗击外侮,是一个民族的大事,而非皇帝或宰相一人之事,这样的言论,在当时主和派当权的时代中是极为惊人的。

尾联化用杜甫诗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展现了诗人只要部下可以鹏程万里,青云直上,自己“受冻死亦足”,这样先人后己的高贵品质。

一句“论事惊人胆满躯”,一句“不妨风雨破吾庐”读来悲壮而苍凉,雄健而沉郁。

今日出联:风雨无惊肝胆客;请各位诗友赐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