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醫療技術的進步,大家越來越認識到體檢的重要性,尤其是近年來胃癌高發,做胃鏡檢查的人數也與日俱增,面對着一個又一個專業名詞,很多人不免感到有些迷茫,尤其是聽說這種病跟癌症掛了鉤就更焦急了。

近日,就有很多患者向小編提問,得了萎縮性胃炎該怎麼辦?腸上皮化生是癌前病變嗎?該怎麼治療?甚至有些患者病急亂投醫,被各種“江湖祕方”折騰得不輕,甚至想進行手術切除。其實,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恐怖,與胃癌也沒有直接關係!大可不必恐慌。

萎縮性胃炎是怎麼回事?

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數目減少,胃粘膜變薄,有時伴有幽門腺化生和腸腺化生的慢性消化系統疾病。萎縮性胃炎的實質是胃粘膜歲年齡的改變,約95%以上的老年人都是萎縮性胃炎,少部分飲食習慣不良、胃部炎症較重的年輕人也會出現萎縮性胃炎。

什麼是腸上皮化生?

腸上皮化生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現象,是萎縮性胃炎自我修復的過程和結果。腸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細胞被腸型上皮細胞所代替,即在胃粘膜中出現了類似小腸或大腸粘膜的上皮細胞,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尤其高齡人羣中更爲多見。

腸化與萎縮性胃炎有什麼關係?

腸上皮化生其實是一種胃粘膜的自我保護機制,是胃粘膜受損的一種標誌,也是萎縮性胃炎的重要結構變化。有人統計腸化合並萎縮性胃炎者佔65.5%,而且隨着年齡增長而上升,隨着萎縮區的擴大,腸化的比數也增加。

腸上皮化生一定會導致胃癌嗎?

不會!

有科學家研究提出胃癌最初來源於腸上皮化生:由於胃粘膜發生了腸上皮化生,具備了原來不具備的吸收功能,會不斷吸收有害物質,但並不能像腸粘膜一樣將有害物質清楚,久而久之導致癌變。

但由於大衆的瞭解不多,錯誤的將腸上皮化生與胃癌劃上了等號,其實不然。雖然胃癌確實有可能由腸上皮化生演變而來,但其中需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發展成惡性腫瘤之前,常常經歷

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不完全小腸型腸化→不完全大腸型腸化→異型增生→早期胃癌→進展期胃癌這一段漫長的癌前變化,因此,只要早發現早干預,就能夠有效的防止胃癌。

如何治療?

萎縮性胃炎是一種無法逆轉的慢性疾病,一方面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去除致病因素,不喫生冷辛辣的食物,忌菸酒和濃茶、咖啡等,規律飲食;另一方面,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服用胃粘膜保護劑,進行弱酸治療,控制膽汁反流,如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情況,可以採用三聯療法(奧美拉唑+抗生素+克拉黴素)或四聯療法(甲硝唑+奧美拉唑+阿莫西林+膠體果膠鉍)進行根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