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忘錄簽字現場

10月22日,中國和緬甸之間的木姐—曼德勒鐵路項目可行性研究諒解備忘錄簽字儀式在內比都舉行。這也標誌着中緬經濟走廊的旗艦工程正式步入正軌。一旦該鐵路建成,緬甸木姐至曼德勒之間僅有一條公路的歷史將被改變,而這條鐵路最終也有望延伸至緬甸在印度洋沿岸的皎漂港。

鐵路示意圖

這次籌建的鐵路起點位於中緬邊境的木姐,它是中緬邊境的重要通商口岸,邊境貿易額能佔到緬甸全國邊貿總額的七成以上。中緬鐵路一旦建成,中國西南省份的商品能夠更便利地輸往緬甸等東南亞國家。而且這條鐵路在未來通往印度洋沿岸的皎漂港後,更可以聯合中緬油氣管道,成爲中國在西南海上交通線的重要節點,並幫助作爲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的中國順利繞過重兵圍堵的馬六甲海峽,從而避免因馬六甲海峽被關閉而使中國能源供應和物資出入受威脅。

雲南自古以外就是我們的西南線

這條鐵路將會聯通雲南,並會獲得一個比較力量的商貿出海口。也將會使得雲南再度成爲我們熱絡的商貿中心。其實中國在古代自秦朝征服百越以來,西南的極致就一直保持在雲南一線,即使最厲害的元朝和明朝也不過是設立了宣慰司,而始終沒能打通印度洋的通道。究其原因,在於中國自古以來的陸權思想和農耕思維,導致了我們對海洋戰略的認知不深,對出海口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軍力輻射的範圍也僅僅限於能守得住廣大農耕區的程度。等到了清朝末期,這種的選擇的弊端逐漸顯現,比如英國殖民者就利用其海上優勢,以緬甸爲跳板,試圖經略中國西南地區。等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英國已將鐵路從仰光修到了緬北重鎮密支那和臘戍,而中國境內通往緬甸的卻只有可供馬幫行走的土路。

滇緬公路

中國重新重視緬甸作爲印度洋出海口的作用,還是在抗日戰爭特別是在武漢會戰之後。當時由於日軍逐漸封堵中國東南沿海所有的海上交通線,曾養甫等人才從國防需要出發,提出修建滇緬通道的想法。以滇緬公路爲例,中國抗戰所需的英美援華物資幾乎全部依賴其運輸,整個抗戰期間就向中國輸入了汽油、槍彈和輪胎等戰略物資近50萬噸。這也是今天中國在東南沿海依舊面臨美日圍堵的情況下,反覆強調要重視緬甸這一印度洋出海口的最主要歷史依據。

滇緬鐵路的鐵路橋

其實除了滇緬公路外,二戰時的中國還曾計劃修建一條連接國際和雲南的量大便捷高速的鐵路運輸通道——全長880公里的滇緬鐵路,由中國雲南的昆明通往緬甸南部的海港城市仰光。當時以中南半島爲界,中國在西面於1938年動工修建滇緬鐵路,日軍則在東面沿海岸線南下,並於1942年初攻佔新加坡、控制馬六甲。失去馬六甲的英美聯軍,隨後也將用於援華物資船停靠的仰光“送”給了日軍,中國政府只好下令炸燬已修建完畢的滇緬鐵路路段。可以說,當年雲南是相當憋屈的一個省份,這個省犧牲自己發展爲中國的抗日戰爭做了加大貢獻,所以如今回頭再造新的鐵路通道,也是順理成章的。

滇緬鐵路遺址

不過,僅由這個案例可見,如果沒有控制馬六甲海峽,想單靠中緬鐵路來支撐中國西南出海戰略其實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過早的跟新加坡說再見,是不太可能的,在當前多路並舉纔是未來發展的主旋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