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制度建設上,朱元璋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制定並頒佈了整肅貪污的綱領——《大誥》,將他懲辦過的大案要案以及對腐敗官員的嚴厲懲處全部詳文列出,並加上“編者按”形式的警示語,印發全國家家戶戶。朱元璋用重刑懲治違法官吏,儘管殺了多少萬人,效果也是不大,貪官污吏依然是前仆後繼,殺不完,斬不盡,氣得老朱捶頭頓足,說:“我欲除貪贓官吏,奈何朝殺而暮犯。

奈何朝殺而暮犯?朱元璋問了一個歷史性問題

奈何朝殺而暮犯?朱元璋問了一個歷史性問題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對腐敗現象極其痛恨。他終其一生高舉嚴懲貪污的《大誥》,大懲貪官,甚至祭出將貪官“剝皮實草”公開示衆的狠招來,但是這個“大殺器”依然未能阻止貪腐之官員如過江之鯽。所以在其晚年,他曾發出這樣一句感慨:“我欲除貪贓官吏,奈何朝殺而暮犯?”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苦,從小飽受貪官污吏的敲詐勒索,對官吏貪污腐敗恨之入骨。他曾經說:“從前我在民間時,見州縣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貪財好色,飲酒廢事,凡民疾苦,視之漠然,心裏恨透了。如今要平立法禁,凡遇官吏貪污蠢害百姓的,決不寬恕。”(《明太祖實錄》卷三十八)因此,朱元璋趕走元帝徹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後,在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運動。

洪武四年(1371年)十一月,朱元璋“命官吏犯贓者罪勿貸”(《明史·本紀第二》),矛頭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貪官污吏。

朱元璋反腐敗並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思路清晰,敢作敢爲。例如,洪武八年(1375年)的空印案和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聲勢都極其浩大,兩案連坐的以及被冤殺的達七、八萬人。據說人數之衆,連朱無璋自己都嚇了一跳,但是他依然毫不猶豫地來了一個“一刀切”。

奈何朝殺而暮犯?朱元璋問了一個歷史性問題

在郭桓案之後,朱元璋深感治理貪污不光要嚴懲罪犯,更要從制度上堵上貪污之門。他發明了大寫的“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用於記帳,這些漢字書寫雖繁瑣,但可以有效避免塗改數字,故沿用至今。難能可貴的是,朱元璋對自己親屬的腐敗同樣敢於懲罰。

奈何朝殺而暮犯?朱元璋問了一個歷史性問題

明初有人檢舉他的侄兒朱文正違法亂紀,朱元璋立即罷了他的官。洪武三十年(1397年),駙馬歐陽倫出使辦事時私販茶葉,從中謀取暴利,朱元璋下令依法把他賜死。

在懲罰方式上,朱元璋更是將殘酷的刑罰發揮到了極致。“重繩贓吏,揭諸司犯法者於申明亭以示戒。”(《明史·志第七十》),用“剝皮實草”的殘酷刑法處置貪官。

在制度建設上,朱元璋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制定並頒佈了整肅貪污的綱領——《大誥》,將他懲辦過的大案要案以及對腐敗官員的嚴厲懲處全部詳文列出,並加上“編者按”形式的警示語,印發全國家家戶戶。無論是高官還是平民,都必須利用一切業餘時間認真學習。一個罪犯如果你家裏收藏了《大誥》,那麼在量刑的時候,可以罪減一等。

就在《大誥》發佈的當年,就有十幾萬的學生,進京來講演《大誥》,搞了一次大規模的宣傳教育活動。這個《大誥》減刑的這種措施,成爲明朝的一個刑法上的一個制度,以後凡是在量刑的時候,說有《大誥》就減刑一等。

奈何朝殺而暮犯?朱元璋問了一個歷史性問題

大誥

至於編《大誥》的目的,老朱還有一段苦口婆心的話,他說:“這書又不是吏員話,又不是秀才文,怕不省得,我這般直直地說,大的小的都要知道,賢的愚的都要省得,這書與管軍的造福,不是害他的文書。”意思是,我這個話,我這個書,不是秀才文,也不是官員寫的,吏員寫的,就是實話,我這個文章不是害人的。客觀地說,老朱編的《大誥》裏雖然每個案例都伴隨着嚴刑酷法,但是也伴隨着他的一顆愛民之心。

但是,在明朝初年的幾十年裏,朱元璋用他那讓人心驚膽戰的嚴酷刑法,屢次清理官僚隊伍,在那一次次聲勢浩大的反腐浪潮之後,在一羣羣貪官污吏被送上刑場之後,朱元璋的重型治國究竟給明朝帶來了什麼呢?明朝初年的官場是否就能夠從此煥然一新了?

奈何朝殺而暮犯?朱元璋問了一個歷史性問題

剝皮

實際上,朱元璋從行動到制度上的反腐敗努力最後以失敗告終,正如朱元璋自己所說:“我欲除貪贓官吏,卻奈何朝殺而暮犯?”不能否認,朱元璋反腐敗具有良好願望和動機。但是,朱元璋在反腐敗的問題上並沒有留下更多的清名,爲什麼朱元璋沒有做得更好?其原因一直存在爭議。

其實,不僅明代,在中國其他朝代,官員腐敗的記錄也是屢見不鮮。《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一書中曾說:“中國一部二十四史,其實是一部貪污史。”可見,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中官吏腐敗現象是普遍性的、連續性的、頑固性的。朱元璋的一些具體做法,確實有值得商榷併爲後人力誡之處。

例如,朱元璋所大力推崇的“重典治吏”措施。從現代法的精神看,“重典治吏”有很大的弊端。爲了達到懲治腐敗的功利目的不擇手段,不區分犯罪情節輕重和危害大小都施以重刑,不但喪失了法令的公正價值,而且違背了罪責性相適應的立法基本原則。這樣做不僅達不到懲貪治吏的目的,還大大挫傷了官吏行政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知識分子不願入仕,影響了選拔官員的質量。

奈何朝殺而暮犯?朱元璋問了一個歷史性問題

此外,監督腐敗的權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約和監督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這表現在朱元璋開創了用特務機構反腐敗的“先例”,設立巡檢司和錦衣衛,廣佈耳目。反腐敗監督權的惡性膨脹,最終造成社會政治和經濟生活更加黑暗。

在監督腐敗權得不到有效制約的情況下,加之最高決策者和監督執行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必將造成監督執行者和被監督者相互勾結,共同腐敗,最終導致整個官場腐敗的不可收拾。

應該說,朱元璋爲清除腐敗、整肅吏治而採取多管齊下的措施,其用心不可謂不良苦,決心不可謂不堅決,設想不可謂不周密,刑罰不可謂不嚴酷。這些做法,儘管朱元璋在世時確實也收到一定效果,但並未能從根本上遏制住貪污受賄現象的蔓延。

奈何朝殺而暮犯?朱元璋問了一個歷史性問題

朱元璋苦口婆心地對官員們的訓誡談話,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只是對新任官員還起點作用,任職時間一長就成了耳旁風。官員做官時間越長,自律能力越減弱,直到完全墮落。

洪武18年(1386年),朱元璋慨嘆道:“朕自即位以來,法古命官,佈列華夷。豈期擢用之時,並效忠良,任用既久,俱系奸貪。”朱元璋對地方官員實行監察考覈制度,應該說是個比較好的制度。剛開始尚行之有效,但到後來,漸漸也變成了表面文章,走走過場而己。

特別讓朱元璋大傷腦筋的是,他專門設置的用以監督各級官吏行爲的都察院御吏和六科給事中的官員也不自愛自重,存在不同程度的貪污受賄劣跡。

奈何朝殺而暮犯?朱元璋問了一個歷史性問題

朱元璋用重刑懲治違法官吏,儘管殺了多少萬人,效果也是不大,貪官污吏依然是前仆後繼,殺不完,斬不盡,氣得老朱捶頭頓足,說:“我欲除貪贓官吏,奈何朝殺而暮犯?”

奈何朝殺而暮犯?朱元璋問了一個歷史性問題

“奈何朝殺而暮犯”,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問題。所有的權力都對人具有強烈的腐蝕作用,特別是在高度集中的皇權專制下,下級官員對上級官員的人身依附是不可能避免的,而在人身依附下,又是很難建立起完備有效的權力監督和制約機制的,貪污腐敗是必然的結果。不可能放棄皇權專制的朱元璋又怎麼能真正解決腐敗問題呢?!

END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奈何朝殺而暮犯?朱元璋問了一個歷史性問題

點擊圖片閱讀文章

奈何朝殺而暮犯?朱元璋問了一個歷史性問題

奈何朝殺而暮犯?朱元璋問了一個歷史性問題

江湖上的傳說:趙匡胤

奈何朝殺而暮犯?朱元璋問了一個歷史性問題

青樓就是妓院?別被電視劇騙了

奈何朝殺而暮犯?朱元璋問了一個歷史性問題

英國呼喚社會主義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