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52期|

狗攆兔:關中民間競技集體狩獵活動

杜 明

在陝西關中,流行着一種特殊的民間競技集體狩獵活動——狗攆兔。狗攆兔是集漢族民俗和民間娛樂爲一體的傳統活動,也是一項田野羣衆體育活動。

狗攆兔,是由狗主人帶着狗逐獵兔子。碰見兔子,放開繮繩,任隨狗在田野馳騁追逐,加上看熱鬧的人羣,山呼海嘯,蔚爲壯觀。狗攆兔情景氣勢磅礴,扣人心懸,參與的人能鍛鍊身體,釋放情緒。

當時令進入深秋,曾經蓬勃着旺盛精神的青紗帳早已被收穫,破土而出的麥苗沒有遮攔地蔥綠一片。野兔經過一度春秋的繁衍生息,膘肥體壯。黃土地帶來的閒暇鼓脹了關中農人撒歡的慾望,狗攆兔的黃金季節隨之而來。

狗攆兔的歷史悠久,早在《史記.李斯》傳中就有“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的記載。在關中,狗攆兔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攆兔的狗不是一般的獵犬,它是一種名曰“細狗”的優秀的特殊種羣,速度非常高。這種狗細腰窄背,腿長嘴尖。有段民謠形容這種狗:“腰似弓,尾似線,四個爪子像蒜瓣;耳像扇,腿像箭,嘴像罐,攆兔就像狂風旋。” 細瘦挺拔,動作靈敏,那流線型的身材,使這種狗奔跑時的速度可達每小時七八十公里。攆兔獵鼠,機智靈活,看家護院,又通人性,是農人的極好朋友。這種狗生下兩個多月後就開始接受跑步、跳躍、逮咬、引頸及靈敏、耐力等訓練。

最著名的細狗是格力犬。原產於意大利, 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狗。

攆兔最兇猛的當屬二細,它是細狗和當地大笨狗雜交出來的第一代狗,高大壯碩,非常兇悍,搏殺能力和耐力都很強。

愛狗才算男子漢。這是農村流傳的一句俗語。14歲那年,我有了自己的狗。是村上軍利家的狗產的。那是一條全身黃毛的二細狗崽子,我給狗取名叫黃狼。黃狼從小就接受訓練,長勢喜人,體格健壯,身手利索、目光敏銳,當我手指向何方,它總是快速地到達指定地點。我打口哨時,嘴裏發出清脆柔軟的聲響,時高時低,傾訴衷腸一般,在這口哨聲中,黃狼則搖擺着尾巴,向我討好。如果我找它時,打個口哨,它只要聽到,不論在什麼地方,有多遠,它便飛速跑到我的身邊,調皮地在圍着我轉悠。

黃狼攆兔,碰上兔子起初如箭離弦,渾身散發出卓爾不羣的非凡氣質,若很快擒獲,速戰速決。還有個特點:當遇到年富力強的狡兔,短時間未能擒獲時,則擅長於長距離奔跑,直把對手追逐到精疲力竭時一舉拿下,嘴巴里叼着一隻血淋淋的兔子。這時候,我在奔跑的人羣中,有種無比興奮的自豪感。

要攆兔,必須會找兔,有經驗的老手深知,“十月(陰曆)兔,不離路。”傍路而臥,偶遇不測時就可迅速逃脫,這是野兔的聰慧之處。出於求生的本能,野兔也常常“長臥梢、短臥腰”。說的是遇到較長的田塊,野兔非常警覺地棲息在田地兩頭靠近路的地方;較短的田塊,它便藏臥田塊於中間。同時,野兔也經常光顧棱、坎、溝道之類地形較爲複雜的“戰略要地”。久而久之,人們便摸索出了“高尋低、低尋高”的找兔規律。即在地勢較高時,兔子大多伏臥在較低處,依土坎爲屏,舒適安寧,便於隱蔽;在低凹處,野兔一般隱匿於較高的地方,便於“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然而,再狡猾的兔子畢竟是兔子。

狗攆兔活動有嚴密的組織,嚴明的號令。一般以自然村爲單位,推舉一名“狗司令”作統領。能擔當此任者,首先要深孚衆望,臂力過人;其次要經驗豐富,足智多謀;更重要的一條是必須擁有幾隻兇猛凌厲足可“稱王稱霸”的好狗。每次圍獵前,由“狗司令”按實力封幾名“牙將”各把關口。只有“狗司令”纔拿兔拐或持有響環的鐵鉤(農人稱之爲“馬鐮”),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也做指揮棒用。每次活動前先派“探馬”遊擊踩點,“狗司令”定奪後集體出動。每次三、四十或五、六十人不等,每人帶一兩隻狗。

冬天農閒,特別是雪後,空曠寂寥的原野上,衝兔的人與狗的目標只有一個——即將被尋找出的兔子。兔子出現,一羣狗拼命地追逐獵物並捕獲。如果兔子落到了誰家狗的嘴裏,兔子便歸狗主人所有,弱肉強食,這是古來的規矩。

若恰巧兩個村的攆兔“野戰部隊”在同一塊地相遇,便要一決雌雄,狗與狗咬,人與人爭,敗者自動退出地盤,勢均力敵則握手言和。

不過最精彩的要算羣狗逐兔了。若發現兔子,只見“狗司令”大棒一揮,緊跟着氣沉丹田,憋足喫奶的勁拖長嗓音大喊:“噢……放”,聽到撒狗的號令,衆人帶狗迅速將狗繮繩放開,羣狗箭一般地從四面八方向兔衝去。人如猛虎下山,狗若箭離弓弦,受驚的兔子疾如閃電般倉皇逃竄。此時,一羣狗拼命奔跑,緊追着兔子不捨。狗主人打着呼哨、嘴裏喊着自家的狗名讓“快快快”,緊隨狗身後奔跑着。人聲鼎沸,羣狗亂吠,野兔發瘋地奔跑,整個場面熱鬧非凡,洪水般地沸騰!狗在奔跑中向主人奉獻忠誠,兔在奔跑中向生命的極限宣戰。最有意味的是人在奔跑中樹立了競爭觀念,個個爭先恐後。奔跑中開闊了胸襟、視野,拋棄了個人恩怨;奔跑中提升了精神嚮往,保持了勇猛、強悍的人生風範。這些農人都是從山坳、農田、叢莽中挺立起來的壯漢,黝黑的臉龐,勁健的四肢,無不洋溢着生命衝動的矯捷,無不充滿農業文明的剛健和原始活力。至於兔子,被那些跑在最前面的狗恰到好處地咬住後腿或脊樑,在這特定的時刻,哪條狗“表現出色”,主人也跟着榮耀,頗有點“人仗狗勢”的味道。

攆兔之舉並非爲飽口福,更不爲賣兔賺錢。這行爲本身就是目的,是一種獨特的娛樂方式,在狗攆兔的過程中體悟弱肉強食的殘酷與合理,在流血流汗的奔跑、嘯聚中張揚體力的健旺、意志的堅韌和精神的豪強。

攆兔,既是傳承千古文化遺產,發揚民俗競技的奇觀,又是在激烈的狂奔追逐、精彩絕倫的生死逃亡中取樂的實踐。閒暇之餘,你也可以去欣賞一下男人們和狗在田野上掀起的波瀾壯闊、山呼海嘯的逐兔狂飆。

作者簡介

杜明,渭城人也。學理從文,成了“叛逆”。當農民、教師、警察、公務員,喜旅遊、攝影、攝像、寫新聞。與人親善,正直忠厚、但卻不會說假大空話。成家有妻子,立業無官銀。

編輯︱趙曉萍 審稿︱洪雄利

《壯美昭陵》原創文化藝術微刊

作品要求原創,未經網絡平臺發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