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

很多人爲了彭于晏的肉體,

衝向了電影院看《邪不壓正》,

喫君也是巧合之下去看了(纔沒有心虛咧),

結果被裏面的老北京氛圍還有食物給感染了。

劇裏不僅有餃砸、烤鴨,

你們的 " 老公 " 更是救人不忘捎走飯菜,

什麼燒餅和肉都帶走,

還溫了酒配着喫,

簡直不要太享受。

今天讓喫君來好好說說,

這劇裏的食物,

通通是老北京的地道美食。

你們老公在劇裏喫豌豆黃喫得可香了,

說起這豌豆黃,

就是豌豆製成的黃色糕點,

它是典型的北京小喫,

春季的廟會總少不了它的身影。

味道微甜,

一點都不膩人,

口感細膩綿軟,

在嘴裏輕輕一抿就會化開 ~

在夏日的時候食用,

燥熱馬上就消散,

完全停不下來嘴。

慈禧太后爲了喫豌豆黃,

還把做豌豆黃的手藝人召回宮中,

專門爲她製作豌豆黃。

也因此豌豆黃有分爲宮廷版和民間版,

做法大致都是把豌豆和成泥,上鍋蒸,成型後切塊。

只是宮廷版用白糖調味,

瓊脂定型。

古代白糖是個緊俏貨,

而且價高,

所以民間版用紅棗代替甜味,

以此做出比較粗糙的版本。

豌豆黃不適合存放,

包裝的都不好喫。

講究的是 " 碰頭食 ",

遇到哪家喫哪家。

現在瓊脂和白糖都不是稀罕物,

倒是豌豆黃比較少見了,

所以遇到就可以去試試哇。

剛纔還提到了燒餅,

雖然幾乎人人喫得起燒餅,

但裏面的講究一點都不少。

劇裏這部分場景不多,

但是《邪不壓正》的原著《俠隱》裏,

倒是寫得很詳細,

李天然(你們老公演的角色)搶到的是馬蹄燒餅。

這馬蹄燒餅又名吊爐燒餅,

比起一般的芝麻燒餅,

要稍大些、扁些、芝麻也少些,

樣子有點像清代朝服上的馬蹄袖口,

剛烤好的燒餅呈金黃色,

口感外脆裏嫩,

香氣撲鼻。

一撕開就是兩張皮,

中間正好可以放另一個早餐名點:焦圈兒。

燒餅界還有許多佳麗,

像卷酥餅、糖燒餅、油酥燒餅等,

數不勝數,

就不一一說啦。

你們老公在擄走燒餅的同時,

也帶走了燒餅的好兄弟——醬肉。

醬肉可以分爲四種:

方肉、醬肘子、醬牛舌和醬牛肉。

醬肘子只能用豬前蹄,

牛肉只用牛的後腿肉,

五花肉要選上五花。

加上簡單的調料,

花椒、大料、蔥、

姜、鹽、料酒、醬油、糖。

醬好的五花方肉,

肥瘦相間,

滿滿膠原蛋白的表皮有着誘人的焦糖色,

咬一口,肥而不膩,

醇香在口中散發。

用來配熱燒餅更是一絕,

燒餅的熱將五花肉的豬油融化,

一口一口,

香氣四溢。

雖然電影沒拍這部分,

但是原著裏多次出現炙子烤肉,

是衚衕裏的一道極佳美食。

炙子並不是一個大鐵盤,

而是由一根根鐵條組成,

鐵條之間可以空油,

還能讓肉和炭的煙起到燻烤作用,

更添香氣。

看到這裏,

是不是覺得老北京還是有好喫的?

不如就來聊聊,

喫君沒提到的,

而你又覺得好喫的北京美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