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肝癌发生,身体会有“1黄,2疼,3红”,若你1个不占,值得恭喜。但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所有的乙肝都会发展至肝癌。

2018年的《全球癌症负担报告》中显示:中国是全球肝癌发病几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全球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70万,其中超过一半病例都在中国。

因此,生活中,积极预防肝癌至关重要。

肝癌发生,身体会有“1黄,2疼,3红”,若你1个不占,值得恭喜

1黄

黄疸:这是肝功能下降,导致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合成等异常,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过高导致的。

刚开始一半为眼白黄染,随病程的发展,全身的皮肤都会逐渐呈黄棕色或深黄色。

2疼

肝区疼:肝脏是人体内唯一没有痛觉神经的器官,但肝外有一层包膜,富有神经,当肿瘤生长时,肝外包膜极度撑开,刺激到包膜的神经,产生肿痛、钝痛、针刺样痛等表现。

右肩疼: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可能会压迫附近的横膈膜,或者压迫肺部下部的肌肉神经,这些神经与右肩神经相连接,因此部分患者会有右肩疼的现象。

3红

蜘蛛痣:这是肝功能下降,肝脏对雌激素的代谢灭活能力下降,使雌激素在体内堆积,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的结果。

具体表现为由一中心痣向周围散发的细小毛细血管,形似蜘蛛,常出现在胸上部。

肝掌:肝掌也是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作用降低,雌激素在体内堆积,刺激毛细血管充血扩张的结果。

具体表现为在手掌的大小鱼际处,出现片状充血、红色斑点。

出血:出血是肝功能减退,影响多种凝血因子的合成,使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的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等现象。

若患者伴有门静脉高压,还会使食管静脉曲张,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现象,这也是肝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养肝,牢记戒3习、做3事

戒3习

习惯1:喝酒。数据表明,临床近6成的肝癌都与酗酒有关,酒精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在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酒精被代谢为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

一旦酒精摄入过多,酶参与代谢的量减少,其中间产物乙醛增多,会导致肝细胞损伤,引起炎症、肝细胞纤维化等。

长期酗酒,会使肝细胞反复脂肪变性、坏死、再生,逐渐向肝硬化、肝癌发展。

习惯2:“拖延症”。临床中由乙肝拖成肝癌的病例不在少数,也有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细胞肝癌的几率比正常人高40倍。

乙肝病毒在脱氧核糖核酸反复感染时,会整合至肝细胞基因组,并使其突变,再加上病毒蛋白和炎症的影响,使其癌变。

但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所有的乙肝都会发展至肝癌。

习惯3:“勤俭节约”。这是一个好习惯,但很多人会过于节省,就连家里霉变食物,发霉的案板等都不舍得扔。

其中,可能产生“一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人体肝脏的破坏,可诱发肝癌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只要24周。

即使把坏的部分切除,剩余部分也极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做3事

第1件、对抗自由基

近年有研究发现,慢性肝病患者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

这导致具有高度氧化活性的自由基在持续破坏肝细胞,增加肝癌变可能。

多摄入自由基的天敌-抗氧化剂,可以降低自由基对肝细胞攻击,减少肝炎。肝硬化,进而预防癌变。

花青素、多酚类、类黄酮类、硫辛酸、维生素E、维生素C等,都是不错的对抗自由基的抗氧化剂。

它们多存在于花草茶中,特别是雁台菊,抗氧化剂含量多且无额外热量,多喝可以养肝护肝,抵御肝脏损伤、减轻肝负担。

雁台菊产自云台山,去那旅游的,可以带点回家。

第2件、坚持一项有氧运动

运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起到一定的预防肝癌的效果。

运动还能提升抗氧化酶的活性,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细胞突变为癌的风险;运动还有助于保持体形、控制体重、预防肥胖;还能消除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对预防癌症有积极作用。

建议,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最好选择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有氧运动,并持之以恒。

第3件、定期筛查

肝癌的高危人群:年龄大于40岁、酗酒者、曾感染乙肝丙肝病毒者、有慢性肝炎者、家族中有肝癌患者。

要注意每半年至一年检查1次腹部超声+血清甲胎蛋白检查,这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肝癌筛查方案,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肝癌的漏诊。

预防肝癌小提示——预防乙肝

健康的人:可通过注射疫苗产生足量的乙肝抗体,因此,每3~5年检查一次;

常接触乙肝患者的人:每年检查一次,一旦表面抗体滴度<10,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

乙肝患者:每3~6个月检查一次乙肝五项及肝功能,若病情有异常,及时就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