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消費陷阱,提升消費體驗,黑貓投訴平臺全天候服務,您的每一條投訴,都在改變這個世界。【投訴,就上黑貓

原標題  解密消協比較試驗:專打不良商家

作者 段倩倩

消費者往往權益受到損害時纔會想到找消費者協會投訴,很少有人知道,除了受理消費者投訴,消費者保護組織同時有消費指引義務,對商品和服務展開評測比較試驗則是消費指引的重要抓手。

隨着消費升級,各種測評類內容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但測評有一定門檻,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發起的評測機構深圳市品質消費研究院(SICQ)常務副院長楊慶星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爲了保證權威性和公正性,單項測評耗費資金往往在數萬元到數十萬元不等。資金門檻之外,技術儲備、數據分析等,同樣也是開展測評的門檻。

研究院工作人員多數來自於頂級檢測機構。但SICQ自己不設實驗室,樣品會委託給權威實驗室來進行檢測。“如果我們自己也設立實驗室,那其他實驗室可能會把我們當成是競爭對手,拒絕爲我們提供優質的服務。”楊慶星稱。

楊慶星同時表示,SICQ2016年開始籌備,當時想的就是怎樣吸引專業人才,做好比較試驗,幫助消費者組織把消費指引工作做到最好。研究院要想得到社會關注和認可,公信力是研究院的底線,研究院不會接受公司捐贈。但研究院如果想要更加健康地發展下去,除了消協經費,也需要得到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的大力支持。

SICQ每年做的測評比較試驗接近30個,涉及母嬰日化、電子電器、食品化妝品、家居家裝建材等4個主要門類。

如何選擇商品進行比較試驗?楊慶星稱,商品比較試驗有提案徵集的流程,會從三方面來收集信息進行決策。研究院本身是消費者協會支持的機構,在此背景下可以分析消費者有哪些需求,如過去一年在哪些領域產生糾紛,哪些產品爆發問題比較多,投訴集中在哪些行業等,研究院有專門大數據團隊來分析收集信息。

其次,SICQ會和檢測機構協商,檢測機構更清楚一些行業的潛規則。“哪些問題能從實驗室測出來,行業有什麼潛規則,這些普通消費者不一定能觀察到,但檢測機構是知道的。我們合作的機構有30多家,他們每年會給我們五六十個提案,我們也會徵求他們的意見。”

另外,SICQ會向媒體和消費者徵求意見,每一次比較試驗前會通過網絡或線下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徵求消費者意願,看消費者對哪些品牌哪些指標感興趣。與此同時,研究院也會徵集志願者參與測評。除了專業實驗室,消費者主觀感受同樣重要。

“一款面膜它貼在臉上是否舒服,水果茶口感怎麼樣,牛肉丸是不是很Q彈,大米的香味以及水果是否香甜好喫等主觀感受同樣重要,這是實驗室測不出來的。我們會發動志願者參與進來。每年這樣的測試有好多次。我們有一套模型,是在專業檢測機構的指導下,依據國家標準,對主觀標準進行數據採集和建模評價。”

楊慶星稱,研究院經費支出分爲三個方向,分別是樣品購買、實驗室檢測和研究人員薪資。2019年SICQ開展了27項測評,測評比較業務經費投入超過500萬元人民幣。

爲了保證測評的公正和權威,比較測試會選擇頂尖檢測機構進行測評,單項測評耗費資金往往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產品會測多重屬性,這些屬性在檢測的時候很多情況下需要進行破壞性實驗,所以會購買很多份樣品,除了檢測時用到的樣品之外,還需要保存一定數量的留樣。所以經費第一項是購樣。購樣時,我們會模擬消費者身份,通過線上或線下渠道購買。購樣的一個原則是我們不接受廠家送樣。因爲如果對方知道是我們研究院去測評,那廠家完全可能會鑽空子,發過來的樣品和普通消費者買到的不一樣,所以我們會模擬消費者身份來購買。”

其次是實驗室的檢測費用,國內很多實驗室有不同的檢測資質,但各類實驗室檢測質量參差不齊。SICQ要找有公信力、權威的實驗室來檢測。“有些小型實驗室機構會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它的客戶如果剛好是被檢測對象,檢測結果對被檢對象不利的話,它會說退錢不出這個檢測報告了。這樣會影響我們工作進度,所以我們要向多家機構詢證,驗證檢測的一致性。”楊慶星稱。

SICQ研究人員不僅要分析市場需求消費者痛點,還要根據行業特點撰寫產品測評報告。相關工作需要專業隊伍來參與,構成了SICQ第三項經費支出。一個完整的比較試驗做下來,所需經費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之間不等。

“並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樣買一個產品到實驗室測一下就可以了,我們要保證檢測的公正性和權威性,樣品要重複測試多次,整個工作非常嚴謹周密。舉個例子,我們測過定製傢俱、兒童傢俱甲醛釋放情況。我們和一流試驗室合作,它的空氣倉一天就要價幾千塊錢,但我們的樣品要在裏面放一週甚至是一個月時間,我們要測傢俱不同時間的甲醛釋放量來繪製釋放曲線。這個費用疊加起來是非常昂貴的。”楊慶星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