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數字化智能的健康領域,拼的不一定都是算力


文 / 鵝黃


1


有個瑞典醫生自彈自唱了這麼一首歌曲,《Never Google Your Symptoms(有病不要上網查)》。


如果你輸入“咳嗽”,你會覺得自己得了肺結核;如果你輸入“發燒”,或許會得出“感染埃博拉瀕死”的結果;如果你輸入“發癢”,不是過敏性休克就是精神病——喜歡搜索病情,可能是個國際問題。


有人搜索病情是爲了瞭解病情,因爲去醫院看病太麻煩;而有的人,是因爲出不了門,就像現在的全球疫情狀況。


不少國家因爲看病“麻煩”,催生了醫療人工智能。


例如德國人工智能企業Ada Health開發的App,輸入了大量醫療相關資訊以及AI算法,可以與用戶對話,詢問並診斷可能的症狀與病情,在醫生介入前進行預診;亞馬遜的智能語音助手Alexa則能夠通過聲音的細微變化,檢測聲音的細微變化並判斷用戶是否患有流感。


進擊數字化智能的健康領域,拼的不一定都是算力

Ada Health App界面


數字化智能將成爲公共健康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似乎並不是空穴來風。


2


公共健康產業是全球最大產業之一。不過,在過去很長時間裏,我國的公共健康產業並不活躍。2016年,我國公共健康產業規模爲4.6萬億元,僅佔國民經濟的4%-5%,相當於日本的1/2、美國的1/4。


這些年,情況有所改變,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公共健康產業規模將突破8萬億元,到2030年將突破16萬億元。這意味着,公共健康產業將超過房地產成爲中國第一大產業。


進擊數字化智能的健康領域,拼的不一定都是算力


這場疫情,讓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從Switch健身環的熱銷,到九牧智能消毒馬桶的搶購潮,全民開始關注醫療保健、衛生安全、體育鍛煉……不惜爲健康“剁手”。


怪不得許多人預測,接下來的公共健康產業或許將作爲風口,迎來它的黃金髮展期,也將朝着數字化智能這一“必然趨勢”方向發展。


例如疫情期間,阿里算法加持醫療診斷加速。阿里雲免費開放基因計算服務AGS(Alibaba Genomics Service),同時運行多個病毒基因比對服務,60秒內即可獲取高質量的基因比對報告。


進擊數字化智能的健康領域,拼的不一定都是算力


岐伯山醫院就全面引入阿里雲智能系統,用AI診斷CT影像,輔助醫生進行疑似確診。


一位新冠肺炎疑似病人的CT影像大概在300張左右,靠肉眼分析需要大約5-15分鐘,而AI可以在20秒內準確地做出判讀,從而自動判斷患者新冠肺炎概率並計算出病竈的體積佔比,識別準確率達96%。


3


不過,公共健康相關領域在數字化智能方向的進步,並不一定需要震懾人心的高精技術,也可以是對所有民衆的照料與體貼。


Alexa在健康領域的優勢,就是作爲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在你遇到危急情況時,它可以提供現場語音急救教程,就像一個靠譜的私人急救專家;在你準備前往一家陌生的醫院之前,也可以通過Alexa獲取有關醫院的詳細信息,例如醫院上下班時間,專家值班時間,周圍的停車場、餐廳位置等等。


進擊數字化智能的健康領域,拼的不一定都是算力


同時,Alexa也很適合應用於慢性病管理,如指導肥胖症患者的飲食及活動,觀察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聲音質量等,都能客觀且精準地幫助醫護人員進行及時護理和干預。


除了直接進擊醫療行業的企業,還有一些企業會通過研發智慧生活類家居,在對抗疫情的同時,細心地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


衛浴企業九牧在疫情的第一時間幫助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用60小時搶裝完成近6000件九牧健康產品,爲醫務人員及患者提供健康的衛浴空間。


進擊數字化智能的健康領域,拼的不一定都是算力


2月13日,鍾南山、李蘭娟院士團隊分別從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樣本中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這一發現證實了排出的糞便中的確存在活病毒。


因此,九牧研發人員在疫情期間加快研發,推出降低糞口傳播風險的i+智能消毒馬桶。產品結合了智能科技和滅菌新技術,形成了便前抑菌、便後隔菌、便後殺菌3重硬核防禦體系。大家再也不用糾結衝馬桶要不要蓋蓋子了。


進擊數字化智能的健康領域,拼的不一定都是算力

九牧副總裁林曉偉

發佈全球首款愛家智能消毒馬桶


接着,九牧更是在全行業率先做出“打響民健康保衛戰”的承諾,對此補貼10個億,讓大家可以更輕鬆地獲得“廁所”安全。


其實很早以前,九牧就致力於鑽研智能衛浴空間,例如推出“手勢與語音控制技術”的智能馬桶,幫助監測身體、膚質等9項數據的健康鏡櫃等等。


與此同時,九牧正在建造一個全新工業4.0數字化工廠,年底投產後,一年可以生產300萬隻智能一體機馬桶,最大可能地滿足民衆的健康需求。


4


美國有一個著名的戰略學家叫做邁克爾·波特,他的戰略理論中有一句話,叫做“戰略很少自發地出現”。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今天在走一條路,突然要改變方向到另一條路上去,是由於我們遇到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場景,因此需要針對它進行一次戰略上的調整。


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所有行業都帶來了猛烈的衝擊,但是,它也倒逼着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在疫情暴發前,很多企業已經開始轉型“數字化”,但是,當時絕大多企業只是把數字化看作“錦上添花”。這次疫情,卻讓“數字化”變成了商業競爭的基礎邏輯。


進擊數字化智能的健康領域,拼的不一定都是算力


這是一個新消費時代,對於有數字化智能作保障的健康產業來說,應該是一個展現企業魅力與危機解決能力的機遇。而應對疫情的數字化系統、技術、傳播經驗等等,一切都將化作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這次危機的爆發,一方面考驗我們每一個人面對危機時的應激能力,另一方面也在考驗我們是否爲此做好了準備。那些做好準備的人在這次危機中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傷害,反倒成爲了新的探索者。


未來,那些有核心競爭能力、有技術能力、能夠提供良好服務、建立自己品牌優勢並完成了生產線智能化改造的企業,反倒會比過去獲得更大的競爭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