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北健康碼上線後。2月11日,健康碼在杭州上線。

抗疫,是與時間賽跑,與舊系統、舊規則的抗衡。

文 / 巴九靈

這是一封寫於今年4月14日的請戰書

紅色手印的主人是剛剛隔離結束的

黑龍江援鄂醫療隊

很快

他們又將奔赴下一個“戰場”

邊境小城黑龍江綏芬河

80多天前,他們趕往武漢

陸續到達的還有

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支援鄂醫療隊

從接到指令到組建完成

平均不超過2小時

從成員集結到抵達武漢

平均不超過24小時

快的除了人

還有物資供給

2月29日

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隻

而在9天前

這個數據是4300萬隻

如張文宏醫生所感嘆的那樣

中國控制疫情的速度

在醫學史上不曾發生過

奇蹟的發生

歸因於全國上下抗疫的雷霆行動

其中信息能力的呈現

不得不提

試想一下如果這次新冠疫情發生在

10年前、20年前

政府的高效管控會不會發生

全民的主動配合會不會發生

醫護人員的無畏支持會不會發生

那有哪些事並不會發生?

在武漢封城的77天裏

有一些冰冷的“機器”

在大衆看不見的地方默默運行

它們是人工智能、是雲計算

通過一行行代碼、一條條數據信息

在抗疫中與時間賽跑

與舊系統、舊規則抗衡

這樣的智能化抗疫

在過去不會發生

今天

吳曉波頻道曉報告

整理了5組數據

說一說智能化抗疫的“大事”和“小事”

最早啓用智能防疫系統的城市

不是武漢和杭州,而是她?

說起“硬核抗疫”

河南是第一個拿“A”的省份

最早開始封村、封道

用最接地氣的大喇叭和方言宣傳

被稱爲早期抗疫的模範作業

河南抗疫的手段可不止這些

你可能不知道

她還是第一批啓動智能化抗疫的省份

在1·23武漢封城的前一天

鄭州就率先開始搭建數字防疫系統

10天內

共有7個系統實現了從無到有

包括

發熱上報、外來人員登記

醫療物資統計(醫療機構、物流)

小區健康登記、定點人員摸排等系統

繼河南之後

浙江、海南、四川也陸續跟進

成爲智能化抗疫的排頭兵

排查郵輪上8000個接觸者

需要多長時間?

疫情期間

距離河南省1400多公里的廣州

出現了一件非常緊急的狀況

2月4日凌晨

從廣州往返南沙的某艘郵輪解散後

有一位遊客被確診爲新冠肺炎

於是

找到並通知船上全部8000名遊客

成爲廣州疾控中心的當務之急

如果僅靠人工排查電話

找到他們需要多少天?

7天?10天?

答案是1個月

但依靠雲計算的智能疫情機器人

1分鐘就能撥出100個電話

打完8000個電話

只需要2.6個小時

於是

一場與新冠病毒賽跑的

郵輪呼叫行動拉開大幕

阿里雲從當天早晨8:40接到需求

到搭建智能外呼系統

再到排查結果出爐

一共只用了15個小時

除了幫郵輪緊急通知

在抗疫的77天裏

智能疫情機器人瘋狂“打call”

共爲27個省份打出1100萬個摸排電話

摸排超過20萬身體異常人羣

同時完成了100多萬人的諮詢服務

湖北人隔離時最喜歡做的事

就是每小時看一次健康碼?

2月7日凌晨

健康碼的前身杭州餘杭綠碼上線

24小時內完整錄入信息26.9萬人

2月11日,健康碼在杭州上線

有意思的是

在杭州健康碼上線後的兩天裏

杭州市長熱線被打爆

來電量超過15萬通

持續100多人在線等候

問得最多的問題是

2月15日,健康碼在浙江全省上線

上線第一天,發碼超過百萬

三天後,突破千萬

之後

健康碼開始走向全國

僅用一週時間

就覆蓋到

浙江、四川、海南

重慶、上海、雲南、山西

2月24日

湖北健康碼上線後

迅速成爲最受湖北人民歡迎的小程序

日活量高達2000萬

每天訪問量最高達2.55億次

相當於平均每人每天訪問健康碼13次

眼下全國能夠有序復工復產

離不開健康碼在全國各地的普及

小巴查到的最新數據是

健康碼現已經推廣至300多座城市

令人出乎意料的還要數銀聯

雲閃付健康碼覆蓋了1000多個市縣

防疫系統、機器人外呼排查

以及走向全國的健康碼

可以說是智能化抗疫下

比較被大衆熟知的“大事兒”了

接着小巴再說說那些“小事”

AI醫療10秒完成一次CT篩查

看病速度是專家醫生的60倍

AI醫療在疫情之前就被報道過多次

每每總與“趨勢”兩字相關

事實上

在疫情暴發前

AI醫療助手就已經具備

CT篩查能力

優勢在於“快”和“準”

10秒

是用AI算力爲患者進行CT篩查的速度

是影像科專家醫生的60倍

且篩查準確率並不輸專業醫生

從疫情暴發到現在

國內外已有500家醫院

上線達摩院CT影像技術

爲診斷疑似肺炎病例

已調用CT影像技術

累計超過43萬次

此外

AI還能進行病毒基因測序

完成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

任意病毒基因的對比工作

且只需要60秒

相較於人工分析

每個樣本的處理速度平均提升了5倍

數據分析速度提升了近50倍

同時準確度能達到99%

汝州法院隔空調解58起案件

湖北農信隔空給農戶發放1.33億貸款

最後說說民生話題

雖然疫情期間

民政局不讓領證了

交管局也不讓考駕照了

但法院卻沒閒着

從2月3日復工以來

全國3525家法院

開啓直播審理案件

河南汝州市人民法院自2月4日起

通過雲上法庭、微信和電話等方式

開啓“隔空”審理案件

累計辦理案件412件

其中調解結案58件

除了案件審理

與復工復產相關的資金救急

也得以在雲上實現

作爲湖北省內資產規模最大

營業網點最多

服務範圍最廣的地方金融機構

湖北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旗下各農商行的2100多家門店

因爲疫情而被迫停業

3月10日

湖北農信把所有數據搬到了線上

建構了中國第一個

擁有云營業廳的銀行

十幾萬養豬、養鴨和養雞的農戶

通過在線視頻

就能完成開戶、面籤和核準等流程

在雲營業廳推出的2周內

湖北農信每天都要接待10萬用戶

發放專項貸款1.33億元

對十幾萬小微農戶來說

這幾乎就是一筆救命錢

不誇張地說

智能化大數據不僅拯救了這家銀行

更是拯救了數以萬計的農戶

這些信息化建設對控制抗疫的助力

放在2003年不會出現

智能化抗疫也讓我們認識到

我們所處的物理城市

可以在以大數據爲基礎的平行空間

“孿生”一個數字城市

而無處不在的信息網絡

就是我們進入雲上數字城市的鑰匙

以上提到的

智能外呼系統、Al看病、雲營業廳

以及大家更爲熟悉的

線上問診、線上買菜

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等

都構成了“孿生數字城市”的基礎設施

數字孿生這個概念

早在10年前就已經提出

或許到現在

我們才能真切感受它的存在

依託於大數據發展

疊加新基建利好

爲它的發展打開了2倍速

杭州和深圳

是兩座走在數字建設前端的城市

也許在國內外疫情穩定之後

會有更多城市登上數字孿生這艘大船

只是等一切就緒之後

我們或許要面臨一個新的問題

孿生城市到底是人類臨時的避難所

還是新世界的起點

4月21日晚19:30,吳老師爲關心疫情後世界與中國的你,準備了一場名爲《激盪2020——吳曉波疫情特別演講》的直播。他將在90分鐘裏,從宏觀、產業等視角覆盤中國抗疫的五大經驗,並預測這些經驗將會對中國以及全球經濟帶來的巨大變化。

參考資料:

1.《阿里科技抗疫總結》

2.《健康碼的“長征”》

3.《數字化在城市治理領域機會廣闊——專訪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許詩軍|中國投資》

4.《汝州:法庭走上雲端 案件隔空審理》

5.《“硬核”抗疫的“黑科技”》

本篇作者 |吳言 | Lexander | 當值編輯 |何夢飛

責任編輯 |何夢飛| 主編 |鄭媛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