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人世界“隱”規則:有些問題,越解越難 | 李松蔚的心理學課

跳出思維的侷限,找到看問題的新視角

最近,小巴補完了一檔職場觀察類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節目講述的是8位實習生爭奪3個律師所offer的經歷。

其中,最讓小巴觸動的是,一位北大博士在競爭中被淘汰了。

她叫梅楨,實習資歷非常優秀,但卻總是顯得沒有自信。

比如,她想爭取主講機會,又一直擔心影響團隊的分數,在百般猶豫下,才小心翼翼說出自己的請求。

再比如,到了課題展示階段,又不斷跟隊友道歉:“我覺得我對不起你……”

哪怕其他人都羨慕她的學歷、學識,面試官也覺得她非常有能力和潛力,但遇到一個挑戰的時候,她還是習慣性地選擇先“退”。被問到爲什麼不主動爭取一些,梅楨坦言“我怕自己做不好,我擔心拖累隊友……”

這種“我不行,我會拖累別人”的概念已經內化成了她的“慣性思維”,就像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鏡”,任何機會擺在她面前,都會被這層鏡片過濾一遍,看似人美背景好,卻抓不住機會。

你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心理暗示?比如,一遇到問題就會想“我行嗎?”“我會不會給別人帶來麻煩”……

這些想法就跟自動回覆一樣,關鍵它還洗不掉,因爲它已經固化在了我們的內在思維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對自己、對別人、對一件事物的判斷。

工作上,一遇到好機會,會不自覺後退一步,認爲自己做不到,想想就算了,導致好幾年都在原地踏步。

家庭中,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又怕沒賺到錢,又怕沒照顧好孩子,進退兩難;跟伴侶關係緊張,看不到改變的希望。

這樣的“有色眼鏡”一旦形成,只會越陷越深。

而最近小巴認識了一位心理學老師,他特別擅長反其道而行,讓你看到“有色眼鏡”的影響,並打破它。

他的方法,乍一聽會讓人覺得“不靠譜”,很怪異,甚至驢脣不對馬嘴,但,真的有用。

他是《奇葩大會》特邀嘉賓,北大心理學博士,曾任教於清華大學,是心理學泰斗錢銘怡的高徒,他就是李松蔚。

心理學家武志紅自稱是他的“粉絲”,每次和他對談都很有收穫。

受邀參加《奇葩大會》,他說心理學沒有用,但高曉松、蔡康永卻一致評價他:

高手,總是以“無用”爲用,飛花摘葉,可以傷人。

曾經有一位讀者寫信給李老師,說自己總是控制不住對母親發脾氣,發完脾氣後自己又十分內疚,覺得自己不孝順。

李松蔚反問她:“如果我強烈要求你別發脾氣,你應該做不到吧?”

“對,我的脾氣控制不住,總是重複惡性循環。”

“那我建議你不要改掉脾氣,只是每次想要發脾氣時,準備張紙條把母親說了什麼話激怒了你,記錄下來。”

他用這一句話就把人家給“打發”了,讀者沒再回復。

然而,沒過幾個月,這位讀者又來信了,說她再也沒發過脾氣了,而且不用刻意控制……

這樣的變化,是不是很神奇?

她說,爲了記下那句激怒她的話,她必須開始留心母親說的每一句話,並試圖找到合適的時機來發脾氣和砸東西。

當她仔細去關注母親說的每一句話時,她忽然意識到,自己過去選擇性地過濾了母親大部分溫暖而善意的言語。

她以前看不到這些,她的“有色眼鏡”過濾了母親的關心、善意,所以她只聽到了諷刺、威脅、嚴厲。

李老師一句話,讓她跳出這副“眼鏡”的影響,換一個視角看待母親,自己瞬間豁然開朗。

10多年來,李松蔚發現,大部分來諮詢室求助的人,常常困在慣性思維中,因爲“有色眼鏡”的存在,讓自己的事業、家庭、情感困在死局中,最後往往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創造了新的問題。

今天,小巴就把《李松蔚的心理學課》推薦給大家,這是一門完全不同於你之前認知中的心理學課程,或許能幫你逃脫不必要的束縛、週而復始的循環,看到更大的世界,做更好的自己。

在這門課程中,李松蔚老師把他十幾年的心理學經驗,濃縮成16條規律。他從不在課程裏直接給出解決方法,但聽完他的分析,你總會找到新的視角來看你現在的處境。

歡迎你加入這門課程,一起獲得改變自我的思維。

10000個心理問題的16種特效藥

滑動下方圖片▼查看課程大綱

《李松蔚的心理學課》幫你跳出思維定式看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