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恒大研究院的數據,目前中國一人戶、兩人戶佔到家庭總數的27.2%,但是德國、日本、英國、韓國、美國這些國家的佔比全部高於55%,中國和它們相比還有一半的差距,這意味着中國的剛需購房人羣還將繼續上升。本期音頻,吳老師講了講中國摩托車在越南的滑鐵盧事件。

原標題:中國的剛需買房人羣只有15%?

中國的剛需購房者還有很大的爆發潛力。

口述 / 吳曉波(微信公衆號:吳曉波頻道)

01

鼓勵老百姓買什麼,是個難題

今年的兩會報告裏,關於“如何擴大內需、提振消費”的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

很多人說,爲了擴大內需,應該鼓勵老百姓買衣服、買家電、買汽車。那麼應該通過鼓勵老百姓買房,來擴大內需嗎?這就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有人說,不管政府鼓不鼓勵,老百姓已經用腳投票了,經濟要復甦,銀行要鬆動,房子仍然是很多人避險性投資的必選之項。今年二季度,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的房價,已經出現了回暖跡象。

但另一部分人認爲,無論如何擴大內需,房住不炒的底線是絕對不能突破的。

在我看來,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以及國家政策可能出現的調整,決定了今年下半年擴大內需的方式和可能的路徑。另外,不管出臺怎樣的政策,房子這個產品既具有居住性,又具有投資性,這兩大屬性是不可能被迴避的。

02

剛需購房者的隊伍在壯大

西南財經大學曾對消費者的購房目的,進行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2008年的時候剛需購房的佔比是69.7%,投資購房的佔比是19.6%。

10年之後這兩個數據顛倒了過來。投資購房佔到58.2%,剛需購房只佔15.1%。換句話說,當前的購房者中超過一半人是爲了投資而買房。

於是有很多網友吐槽說,剛需的競爭者不是其他剛需,而是數不清的投資客。

但其實,中國的剛需購房者還有很大的爆發潛力。我給大家提供幾個觀察的角度。

第一個角度是中國城鎮化進程。

1998年到2018年中國的城鎮化率從33.4%上升到近60%,城鎮人口從3.8億增加到8.3億,20年裏,城鎮人口增加了4.5億。

但是這個進程還遠遠沒有結束,預計2030年中國的城鎮化率會達到70%,未來還可能達到80%,還有2億人要從農村遷移到城鎮去。

之所以遷徙,主要是因爲大都市更有活力和效率,也更能爲年輕人帶來夢想,這也是100年來城市文明的勝利。

那麼到了大城市之後,大家就需要重新安家,就會產生購房剛需。

第二個角度跟中國人的婚姻狀況有關。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最近幾年中國的結婚登記人數處於下降趨勢,離婚登記人數卻逐年上升,這導致單身人羣和單親家庭的數量越來越多。

截至2019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超過2億人,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那麼這也會產生一部分的購房剛需。

克里南伯格曾經寫過一本書叫作《單身社會》,他預言道: “單身社會”正成爲一種空前強大且無可避免的社會變革。當一個人選擇單身,拒絕婚姻和家庭的時候,那麼社會單元就會變得越來越小。

第三個角度跟養老有關。

根據海通證券的數據,截至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的佔比達到12.6%,老齡化速度超過了美國和歐洲。

時間不一定會造就一個偉人,但一定會造就一個老人。

很多老人不想給子女添負擔,也因爲國內的養老院供給不足,所以往往會選擇獨居。根據智研諮詢發佈的數據,2020年我國空巢老人的數量超過1.2億人,獨居老人超過了3000萬人。那麼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很多老人會給自己買一套養老型住房。

結婚的人少了,離婚的人多了,再加上獨居的老人也多了,中國的家庭規模正在變得越來越小。

根據恒大研究院的數據,目前中國一人戶、兩人戶佔到家庭總數的27.2%,但是德國、日本、英國、韓國、美國這些國家的佔比全部高於55%,中國和它們相比還有一半的差距,這意味着中國的剛需購房人羣還將繼續上升。

傳統意義上的剛需購房者,主要包括首次置業人羣、婚房主力人羣、異地創業人羣,現在還得加上離婚人羣、養老人羣等。傳統意義上的剛需購房者的定義,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03

中國的房子過剩了嗎?

在房地產市場,還有一個問題被大家廣泛議論,那就是中國的住房市場是供給不足,還是供給過剩了?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看,目前中國的住房已經出現供給過剩的景象。2018年全國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40.8平方米,超越日本和很多歐盟國家,家庭戶均住房達到1.1套,也就是說中國平均每個家庭有一套以上的房子。

但如果我們把目光聚焦到一些高速發展的城市,這個數據似乎是不真實的。比如深圳,目前它的常住人口數是1344萬人,住宅套數大約是1000多萬套,但是有合法產權的商品房只有200萬套,佔比只有20%,供給依然非常緊缺。

此外,深圳的房子老化現象也比較嚴重,房齡在10年以下的存量住房,只佔一小部分。

2020年,關於如何啓動內需,如何抵抗通貨膨脹的預期,以及如何解讀新的婚姻趨勢和不同層次的住房需求,成爲一個亂麻式的課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國家政策如何調整,每一個新中產階層該如何更好地配置手頭的現金,是一件需要深思熟慮的事情。新中產在今天做出的投資決策,會決定他們未來處在中國社會的哪個階層。

吳老師還聊了聊以下幾個話題

點擊圖片,就可搶先試聽哦

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提出議案,要通過修改《刑法》將欺詐發行罪納入到金融詐騙罪的範疇,一旦發現就要嚴懲。這樣能夠遏制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爲嗎?

本期音頻,吳老師講了講上市公司造假的三要素。

熱錢指的是爲了追求高收益,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每當熱錢進入一個國家後,就可能將財富洗劫一空。那麼未來熱錢可能來到中國嗎?

本期音頻,吳老師講了講熱錢是如何套利的。

直播帶貨是2020年非常重要的商業模式和風口。上週我去雲南出差,幫雲南直播賣茶葉,有的茶葉剛上架就被秒殺一空。那麼直播帶貨爲何能成爲一個風口呢?

本期音頻,吳老師講了講對直播帶貨的感想。

1998年,中國摩托車進入越南市場,隨後幾年在越南佔有了80%的市場,但是如今我們的市場佔有率卻下滑到了5%,這是爲什麼呢?

本期音頻,吳老師講了講中國摩托車在越南的滑鐵盧事件。

加入《每天聽見吳曉波》

每天5分鐘,跟着吳老師一起學習

幫你提升商業認知、構建財商思維

音頻策劃 | 趙莎莎 | 徐濤

音頻運營| 常秀娟 | 主編 | 媛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