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點:徐國的發展。隨後的夏商周三個朝代不斷的更替,徐國是其中的一個諸侯國了,無論夏商周之間怎麼更迭,徐國就是頑強的屹立在東海之濱,千餘年來一直觀看着中原王朝的政權更迭。

秦朝在後人眼中是歷史上第一個實現了大一統的王朝,秦朝之前的夏商周,同樣被稱做爲另一個朝代,但這些朝代,卻沒有實現統一中央集權制度。

就周朝而言,西周其實,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東周開始,周武王上位之後實行了分封制,把原本集中在帝王手上的權利,分發給了不同的諸侯國,自此之後周室開始衰微,名義上還是天下共主,卻在實際上失去了控制力。夏朝和商朝也形成了奴隸制度,享受着中原最肥沃的土地,但是這樣的朝代也沒有堅持多久,國土面積和現在的中國相比也就是彈丸之地。

人們過多的關注夏商周,會誤以爲在秦朝之前,中國的土地上只有這三個朝代,這三個國家。實際上這三個朝代指的是華夏族的文明演變,在遠古時期,這片土地上一共有三個大部落,除了華夏還有東夷、苗蠻。

縱觀歷史長河,在悠悠的歷史中,面對王朝的誕生、崛起、消亡,就猶如看着每日太陽昇起又降落。有這麼一個國家,有着千年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卻鮮爲人知,它就是東夷人建立 徐國,徐國有着怎樣的發展呢,讓我們來看看。

第一點:徐國的誕生

在現在的中國,江蘇徐州被譽爲“東方雅典”,是歷史上北國鎖鑰、南國門戶的兵家重地。徐州的徐可不是空穴來風的,這裏也是先秦徐國的地方。在徐國之前,徐州曾是大彭國,彭國在商武丁時期結束了800年的國壽之後,纔有了徐國。長期關注山西河南這樣的歷史文化名省,沒想要在東海之濱也有這麼燦爛的古文明吧!

根據《史記·秦本紀》當中的記載:“大費(伯益)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二曰若木,實費氏。”這個伯益因爲在大禹治水中立功,所以次子若木被封到了徐,由此才發展起來。隨後的夏商周三個朝代不斷的更替,徐國是其中的一個諸侯國了,無論夏商周之間怎麼更迭,徐國就是頑強的屹立在東海之濱,千餘年來一直觀看着中原王朝的政權更迭。

徐國逐漸的擴大發展,到西周時期已經是淮夷地區的第一霸主,同時也是西周的重要敵對國,且西周曾多次發動對徐國的戰爭——淮夷戰爭。後來徐國的駒王起兵攻打周朝,打到了黃河邊上,於是徐國的後人有言:“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並因此而自豪。

和同時期開啓的夏朝不同,徐國至今已經有了四千多年的時間,徐國的文化可謂是,先秦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徐國文化流傳至今,仍可在各種史籍記載中找到。反觀夏朝,基本存在於傳說之中,沒有留下夏朝當時遺址或者文獻,至於外國專家至今在懷疑夏朝是否真實存在

第二點:徐國的發展

在進入東周時期之後,中原諸侯不斷發展壯大,楚國、鄭國、齊國、晉國逐漸崛起,徐國在此時卻漸衰,淪爲小國,不再風光,已經開始迫於壓力,在大國之間遊移。在齊桓公成爲春秋霸主後,徐國國君與齊國聯姻,將公主徐贏出嫁齊國,保全徐國的發展。齊國願意親近徐國,是爲了制約楚國。當年偌大的徐國,就這麼被旁邊的後起之秀當成了戰爭 工具。

徐國延續了數百年,在公子光刺殺吳王,奪取王位之後,吳國派出了使臣,要求徐國和鍾吾國交出公子掩餘和燭庸。但是徐君是吳姬所生,和兩公子要好,於是私自放了他們,他們一路遠逃,去了楚國。楚昭王很高興,把他們安置在養地,且修建了養城,封給他們,是爲了能夠利用他們去加害吳國。

第三點:徐國的滅亡

《左傳·昭公三十年》記載:吳子執鍾吳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滅徐。徐子章禹斷其發,攜其夫人,以逆吳子。吳子唁而送之,使其邇臣從之,遂奔楚。楚沈尹戌帥師救徐,弗及,遂城夷,使徐子處之。 吳國滅了鍾吾國後,不久徐國滅亡。

徐國一共在歷史上存在了1649年,共經歷44代君王。隨着徐國的滅亡,徐國人四處逃離,分散在吳楚兩國之間,另一部分徐國人南下,逃往浙江、江西等,後形成徐姓,成爲徐姓重要一支。這麼長的國祚在世界歷史上都十分少見,和封建王朝相比,這樣的壽命足以經歷五輪政權的更迭。

相關文章